评价六经皆史之前,先明确三组概念关系,即史料-文献-经史子集:
史料:1实物;2口传;3文献;
3文献:按知识分类:(1)经史子集;(2)哲学、史学、文学等;
按结构分类:(一)档案汇编;(二)著作
(1)经史子集:横向关系: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纵向关系:史-经/子-史部、集部
然后,我们再来看章学诚的原文:
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政典也。
在章学诚的语境里,著述分为两种,一种是比次之学,即资料汇编;一种是著作,即结构完整的著作。他讲“古人不著书”,从文献结构上即是把六经看作是档案汇编。但他又不仅仅把六经看成是档案汇编,所以接着说“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因为在档案汇编中包含着先王之道。
然后我们再把“六经皆史也”与“六经皆先王政典也”两句话合起来看,便可以推论“史皆先王政典也”,注意,这里的史不是经史子集四部里的史部,也不是现代学科分类中的史学,而史字的原始含义“作册”或“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档案。因而,六经皆史也,即是六经皆是档案汇编,进一步讲就是先王行政的档案汇编。在这个意义上,章学诚讲的没错。我们可以把章学诚的意思简化地表示为:六经=先王行政的档案汇编+经世之道。
顺着章学诚的思路,在他的理想中,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史部著作,也应该像六经一样,即史学=著作+经世之道。注意,这里的“著作”和前面的“档案汇编”的区别,这是章学诚心中经学和史学的区别,即经学≠史学。章学诚在《浙东学术》一文中说: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整辑排比,谓之史纂;参互搜讨,谓之史考,皆非史学。在这段话中,章学诚反对三种倾向:
一是资料整理,不是著作,不是史学;二是具体考证,不是著作,也不是史学;三是著作,但无经世之意,仍不是史学。
然后我们再顺着章学诚的思路,谈他心中的经学,首先,六经≠经学(即所谓汉学),章学诚这里只谈六经,不包括后来演变成十三经的非六经部分,这是根据六经产生时代和文献上具有档案汇编性质作出的区别。其次,六经≠理学(即所谓宋学),理学也谈先王之道,但理学是空谈,离事而言理,六经则未尝离事而言理,这是根据是否离事而谈先王之道而作出的区别。
以上史学三点和经学两点,即是章学诚反对同时代理学家和史学家的观点,这几点汇成一句话,便是“六经皆史”。
但章学诚这些观点被后代误读了,误读又有多种多样的误读,或者把六经误解成史学,如章太炎,或者把六经误解成史料,如胡适;或者把章学诚的观点看成是破除六经载道之说,如侯外庐;或者抹杀六经的档案汇编性质而说六经皆是托古改制,如康有为。或者主张六经为调和汉宋之争,如朱维铮......等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