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文史知识简介
文史工作是政协最具特色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具体工作由文史委员会主管,但其他专委会应积极配合协作,共同做好这项特色工作。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最具特色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它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和培育起来的。1959年4月29日,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特地为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举办茶话会,指出“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动极大的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个方面记载下来”。“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这篇讲话成为人民政协开创文史资料工作的标志。从此,在历届政协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征集和整理以“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的文史资料工作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陆续展开,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文史资料是指以文字图片或文章的形式记载历史的书籍或资料。政协文史资料与地方史相比,两者都是记录历史的,但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地方史在记述上自然与社会并重,记述必须完整,有始有终。文史资料以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活动为主,可以记述历史事件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片段。两者都为研究历史、教育后人提供材料的,但体裁不同。地方史直述其事,文字力求简明准确,可采用记、志、传、录、图、表等体裁。文史资料以口述史、回忆录为主,必须是“三亲”资料,不拘体裁。两者都要求真实但要求不同。地方史志可以说是真正的历史,尽可能做到绝对准确,有据可查。文史资料做到事实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口述者不要有意夸大缩小,或臆造事实就可以了。
(一)史料性。文史资料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主要有三种形式: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文献史料。文史资料采取回忆录的形式,由本人撰写,或由本人口述,别人记录整理,按史料分类归属为口述史料一类。文史资料的史料性体现了基础性。
(二)“三亲性”。文史资料是当代人写当代事,是历史当事人、见证者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客观回忆和记述,是亲身经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文史资料的“三亲性”体现了广泛性。
(三)统战性。文史资料工作是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产物,文史资料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统一战线方方面面的人士通过对自己人生重要经历的回忆,总结经验教训,再经过出版后的交流,逐渐达成共识,鉴往知来,从而促进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团结社会各界人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统战性体现了独特性。
(四)真实性。真实性是文史资料的核心和灵魂。文史资料的真实性在于现实生活中丝毫不加虚构的人物和事件。文史资料的真实性是其存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所在。
(五)文学性。史以文传,文因史重。文学性体现了可读性。“述而无文,行之不远”。人们为什么喜欢读文史资料?一是文字口语化,可读性强;二是有文采,好的文稿像传记,像散文,像纪实文学。一些精彩的文史资料,既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又有熠熠闪光的文采,读来轻松活泼,如泉石流韵,很有味道,堪称当代之史记。
(六)地域性。地方文史资料是爱国、爱家乡的乡土教材。文史资料的地域性体现了地方特色。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和移居外地的人对故乡文史资料爱不释手、争相传阅的重要因素。
四、文史资料的作用
(一)存史。文史资料具有“亲历、亲见、亲闻”的特点。其作者大多是政协委员和政协联系的各界爱国人士,他们是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所述资料多属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涵盖面广的综合性、翔实可靠的资料性和具体生动的可读性,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历史记载的不足。
(二)资政。文史资料通过记载近现代各界人士兴办企业、从事金融外贸、潜心科研、致力教育的事迹,通过反映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
(三)团结。文史资料工作产生于统一战线,服务于统一战线,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有效形式之一。邓颖超主席曾强调,属于静态性的文史资料工作可以发展为动态性的工作,可以扩大统一战线的对象和统一战线的影响。实践证明,通过动员组织和推动爱国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撰写文史资料,充实了人民政协的工作内容,能够以文会友,增强人们对历史的共识,在更深层次上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育人。文史资料所表现的是许多志士仁人为中国的独立、富强、民主而英勇奋斗的史实,是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可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的三大职能中,文史资料工作起着以史鉴今作用。是当代人写当代史,具有为现实服务的借鉴作用。有计划地组织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界人士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宝贵经验记录下来,把当中最有史料价值、最有教育意义、最有借鉴作用的资料提供出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资料,与政协委员发表意见建议、提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一样,都是人民政协发扬民主的重要方式和渠道,都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表现。
(二)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基础性工作。文史资料工作产生、发展于人民政协,服务于人民政协的全局工作,与人民政协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文史资料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及其所联系的各界爱国人士;主要内容是动员、组织和推动他们撰写具有统战特色的“三亲”史料;主要功能是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人民政协在开展文史资料工作中,通过组织政协委员和他们所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撰写“三亲”史料,发扬了民主,增进了共识,加强了团结,使文史资料工作成为政协一项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基础性工作。
(三)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文史资料在各类史料中具有特殊作用,是除党史、政史以外,凡是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宗教等等,都是它征集、编辑和研究的范围,具有“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的独特功能。它的覆盖面和利用面,要比党史、政史宽泛得多、灵活得多、包容得多。随着新时期政协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文史资料的政治属性将不断增强,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文史资料工作的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文史资料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其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辉煌历史的阵地,即达到周恩来指示的“用历史知识教育启发后代”的目标。
(二)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原则。爱国主义是实现祖国大团结、大统一的思想基础,把爱国主义作为文史资料工作的方向,并把它贯穿在征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的全过程,不仅有利于文史资料工作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三)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文史资料作为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文史资料工作的价值和生命力之所在,不论哪个阶级、哪个党派、那种信仰,凡是在近代史上做过重要贡献,都是文史资料所应表现的。
(四)注重以史为鉴的原则。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史资料,应当把收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作为自己的着力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文史资料真正成为“有益今人,惠及后世”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五)把握“三亲”特色原则。文史资料的“三亲”特色,是政协文史资料的独特个性和生命力所在,是文史资料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文史资料赢得广大读者喜爱的关键。只有牢牢把握“三亲”特色,才能把政协文史资料于近现代史、地方史、档案资料、文献资料区别开来,才能保持文史资料的自身特色,发挥独特作用。
(六)坚持“三要”、“四不”、“三给”的征集原则。在史料征集中,要求撰稿人撰写稿件时要真实、要具体、要大胆直书,撰写史料可以不限体裁、不求完整、不拘观点、不扣帽子,对撰稿人要给予稿酬、给予帮助、给予尊重。
(七)严把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的编辑原则。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史料的主题、史实、内容反复推敲,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把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注重可读性,打造文史精品,以适应新时期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八)注重分类整理的研究出版原则。在研究出版过程中,要把已征集到的资料按照历史阶段、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类集中,去伪存真,使之成为翔实、客观、具有参考价值的专题资料或专门著作,使文史资料从简单的零散的史料集纳,逐步发展到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的专题史料汇编。
七、文史资料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征集史料。文史资料工作既要采取“三要”、“四不”、“三给”的征集原则,又要以重要历史事件为主要线索,体现文史资料的综合性,注意正反两方面的史料,注重社会效益等。获取文史资料的主要途径有:历史文献、考古出土文物、私人笔记资料、亲历、亲见、亲闻、其他口述资料。
(二)整理研究。文史资料整理研究工作是对征集到的资料,建立科学的重视制度,包括来稿登记、鉴别真伪、评估史料价值、对建立健全存档调阅程序等。再按照历史阶段、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类编目,形成专题,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提高资料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三)编辑出版。编辑出版是文史资料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资料质量,积累出版工作的关键是保证文史资料的质量,严格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尽可能向社会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
八、文史资料的撰写
(一)史料来源。主要有亲历者、亲见者的回忆和亲耳听到亲历者的讲述以及记述本地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还要善于挖掘有存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史料。
(二)史料内容。主要有记述本人亲身经历的回忆录;向有亲身经历的人士调查访问的记录;个人或集体通过向亲身经历者调查、访问、整理的对某一人物和事件比较完整的资料;根据本人的经历对各种文献资料或别人写的资料所作的考证、订正或补充。还有少量的函电、日记和图书资料。
(三)撰写要求。忠于事实,秉笔直书。不编造,不夸大,不隐讳,不故弄玄虚。不拘观点,不拘体裁,不拘长短。要有文采,有血有肉,引人入胜,具体生动,故事性、可读性强。千万不要忽视细节,切忌写成部门或单位的工作总结或资料汇编。
九、怎样搞好文史资料工作
(一)健全工作组织。建立一支精明强干的文史资料干部队伍,切实加强政协文史委机构建设,挑选有责任心、有工作能力的干部从事文史资料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并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培训,使文史委干部成为既是精明强干的文史干部,又是党的统战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同时要依靠社会力量,通过聘请等方式,将本地文史界的专家、学者、教授和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及社会各界热心史料工作的有识之士吸纳到史料征编工作队伍中来,担当史料征编工作的顾问、研究者、撰稿者、特约编辑等,从而不断拓宽史料工作的基础和领域,构建一个运转有序的文史资料征集网。
(二)发挥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也是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是当代社会各方面的代表人士乃至精英人士,每个人背后都有很多值得留给后人的故事,文史资料工作必须仅仅依靠委员,充分调动委员们在史料征集中的积极性,自觉提供史料。政协办公室和各专委会不仅要密切配合文史委发动政协委员撰写史料,而且还要自己动手,积极撰写史料。
(三)加强交流协作。政协文史委应保持与地方志办、党史办、档案馆、图书馆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的经常联系,争取支持配合,促进彼此工作的开展。要根据史料专题化系列化征集的新趋势,进一步完善本级政协与上下级政协、兄弟地区政协的协作机制,以及与史志、档案、文化、文博、图书、科研院校等有关单位的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业务协作、合作和交流,努力争取政协同行和社会各方对本级政协史料工作的重视、支持、配合和帮助,力求达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共同目的。
(四)把握征集重点。文史资料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史料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如果不及时记述,就将永远湮没。人在史在,人走史亡。因此,要始终坚持把征集史料工作放在首位。特别要重视对一些重要“三亲”史料的抢救,有计划地抓好“三亲”史料的征集工作,尽可能避免人去史亡的历史遗憾。同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标志的,分为建国前史料和建国后史料两部分,整体上说,建国前史料征集已经基本结束,今后,征集的重点应转移到建国后史料(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的史料)上来。
(五)创新征集方法。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要在继承中发展,在保持特色中创新,努力突破史料工作一直主要采取发函、征文、个别走访、开座谈会和文字记录历史的做法,着力改进史料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尤其是要注重把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应用到史料工作中,逐步实现史料工作的信息化。如在做好文字史料征集的基础上,运用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的征集和存储手段,对当事人或撰稿者采取录音、录像、摄影等手法进行史料征集,以进一步充实史料,提高史料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同时还可以数据信息的方法对史料加以储存和传播。同时,运用传媒宣传手段,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合作,开辟史料征集专栏,进行“广征博采”,以扩大征稿面、扩大撰稿者队伍和扩大史料工作的影响力。
(六)注重史料质量。文史资料工作应做到真、广、全。“真”就是要求搜集每篇文史稿件中的事确确实实、人实实在在、物原原本本,也就是必须做到字字有根,句句落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用于佐证亲历、亲见、亲闻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也就是所用的图片、函电、声像及墨迹都是真人、真物、真景。记录人、整理人要原汁原味地记录讲述人回忆,对其内容不溢美、不丑化。“广”就是要广泛征集史料。要把本地区现代史和建国后的政治、军事、组织、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华侨、宗教、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重要资料收集起来,做到能搜集多少就搜集多少。“全”就是要求征集的史料要具体和全面。具体是指文史稿件中的人要具体,事要具体,时间、地点也要具体。全面要求在征集史料时,不但要有文字材料,还要有实物、图片和信函等;不但要有正面的,还要有反面的;既要有成功的、正确的,也要失败的、有错误的等等。这样才能体现政协文史资料的包容性,才能使政协文史资料成为补史之缺、续史之见、祥史之略、纠史之错的珍奇史料瑰宝。
(七)扩大成果影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宣传,让社会知晓文史成果;通过赠送方式,加强政协间内部交流;通过与党史、地方志、档案等相关部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向本籍在外工作人员递送,扩大影响;通过打造文史精品,在社会文化市场中广为流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