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传承优秀文化 领略人文精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调研采风侧记

传承优秀文化 领略人文精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调研采风侧记

传承优秀文化 领略人文精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调研采风侧记

2021年4月23日至4月30日,由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带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安家瑶、陈平原、董正贺、何家英等一行赴陕西宝鸡、汉中等地就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调研采风。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方光华会见并同大家进行了座谈,陕西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徐晔、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路毓贤、陕西省政府参事室特聘研究员马来等参加。三秦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良好的自然生态,给馆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探访青铜器之乡

宝鸡的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诗经•大雅•绵》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在周原奠定周人基业的历程。晚清以来,宝鸡屡有考古发现,出土的青铜器历史之悠久、数量之繁多、工艺之精美为世界所仅见,闻名于世的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都出土于此,故宝鸡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在宝鸡周原博物馆内,馆员们参观了馆内陶器、青铜器、骨笄等万余件文物,就周人的生活习俗、生产力水平、经济状况等进行了讨论,安家瑶馆员对根据周原遗址凤雏和召陈西周宫殿遗址考古勘探数据复原建造的地上展馆提出了个人看法。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馆员们参观了馆中珍藏的何尊、逨盘、秦公镈等文物,并对其中的铭文意思、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进行了讨论。

二、走近澧泉铭石碑

位于宝鸡市麟游县的“九成宫”,本为隋文帝杨坚所建避暑离宫“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时修复更名为“九成宫”。贞观六年,唐太宗在此避暑时发现了泉水,为记录此事,唐太宗特命魏征撰文,欧阳询手书,立《九成宫醴泉铭》石碑于此。时光流逝,“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的九成宫已长埋地下,但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九成宫醴泉铭》流传后世,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楷模。

在九成宫遗址区考察中,安家瑶馆员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当年参加九成宫遗址发掘的情况。馆员们仔细研究《九成宫醴泉铭》的碑文,对遗址发掘和保护提出了意见建议,董正贺馆员还为即将动工的麟游县九成宫遗址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三、领略古丝绸之路遗泽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曾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20件琉璃器为例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强调要“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被发现于1987年,共出土了2000余件文物,其中就有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琉璃器。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拓丝绸之路,架起了东亚大陆和欧洲大陆联系的桥梁,东西方文明得以互通有无,交流互鉴,中国的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传至西方,欧洲的琉璃器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东方。唐代丝绸之路以长安城含光门为起点,经新疆、中亚最后到达欧洲大陆。含光门取“含弘光大”之意,即包容一切,发扬光大,既是唐朝执政者海纳百川的胸襟体现,也是丝绸之路交流合作意义的最好注解。

在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亲自为馆员们讲述了法门寺唐代地宫的发现、发掘、保护的历程,对琉璃器、秘色瓷等文物也做了详尽介绍。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文保研究员王肃为馆员们讲述了长安城墙的历史变迁、含光门在唐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虽时隔千年,馆员们却借助遗迹和文物感受到长安城的兴盛、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唐朝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

汉中市城固县是张骞故里。馆员们在这里了解了张骞的生平、功绩,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并对张骞墓的保护工作做了交流。在洋县蔡伦纸文化博物馆,馆员们亲身体验了蔡伦纸的制造工艺流程。

四、尽览三秦文化精粹

三秦大地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华夏宝库”的美誉。陕西历史博物馆原本位于碑林,因文物繁多而地方狭小,便在大雁塔西侧修建了收藏各类可移动文物的新馆,而西安碑林博物馆则用于保护石碑、石雕等不可移动文物。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馆员们对《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曹全碑》、《唐多宝塔感应碑》等汉唐碑文进行仔细研究探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员们对鎏金铜蚕、唐代壁画、三彩载乐骆驼俑等反映中国养蚕文化、唐代风俗礼仪和包容开放的中外关系的文物进行了讨论。

五、定军山下敬武侯

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为诸葛亮在定军山(位于今汉中市勉县)下的武侯坪立祠,这是全国最早并且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

魏晋以来,历代名人在汉中武侯祠留下的墨迹甚多,现存碑石有60多块,匾30多方,对联20余幅。馆员们欣赏着“大汉一人”、“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悬力;鱼如得水,六出诚为尽瘁哀”等历朝历代推崇诸葛亮功绩、品德的匾额、对联,追思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

六、石门栈道品古碑

石门栈道即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所走的褒斜栈道,古人沿河谷悬崖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上铺木板,装上栏杆修成栈道,又对山体采用火烧水激的方法开凿石门,栈道全长235公里,石门长约16米,车马悬空行走,穿山而过,极为壮观。褒斜栈道是古代沟通四川和陕西的交通要道,经过石门的文人为石门的壮观和工程的艰巨所震撼,纷纷在石壁上记事题字,年深日久,形成了有一百多方石刻的石门摩崖石刻群,现有《石门十三品》石刻收藏于汉中市博物馆。

馆员们对《石门十三品》逐块研究,特别是有“汉三颂”之称的《石门颂》,将隶书固有的整饬和规整变为灵动和奔放,其气势之雄浑豪迈,素有汉隶中草书之称,为汉碑中的罕见之作,在我国书法碑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七、横渠四句传青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等场合,多次提及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张载不仅以“横渠四句”作为自己的志向,更是身体力行,“为往圣继绝学”开创关学一脉。千年以降,关学传承绵绵不绝,明代吕柟、清代刘古愚等皆传承关学思想。

在张载祠中,馆员们不仅了解了张载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还看到了陕西省文史研究馆为传承关学所做出的努力——组织编纂《关学文库》和推动西北大学成立关学研究院,让传承千年的关学焕发新的生机。

八、汉阴“三沈”继国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文化运动,造就了一批卓然大家。在这些大家中,汉中市汉阴县的沈氏三兄弟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峰并峙,三星齐辉,堪称学林佳话。沈氏三兄弟一方面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支持写作新诗;另一方面又在传统文化领域各有所长,为传承国学做出了贡献。

在汉阴三沈纪念馆中,馆员们回顾沈氏昆仲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尤其对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的沈尹默先生数十年如一日钻研书法艺术的恒心敬佩不已。陈平原馆员欣然撰联“北大故宫文史馆,训诂书法新诗坛”,董正贺馆员书写时又将上联改为“故宫北大文史馆”,表达了对“三沈”文化成就和贡献的敬仰之情。

九、探寻抗战中的大学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北平、天津地区的高校为了保存教育的火种,陆续迁往内地。这其中除了迁至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外,还有迁至陕西汉中的西北联合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所国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组成。抗战胜利后,由西北联合大学拆分成立的五所国立高等院校成为中国西北高等教育的骨干力量,促进了西北教育事业的发展。

馆员们前往西北联合大学的三处旧址,了解了西北联合大学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坚持办学育人造就了十余位院士的突出贡献,对西北联大旧址保护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陈平原馆员还在宝鸡文理学院和陕西理工大学以“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为题开展讲座,向众多学生揭示了西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高校辗转迁徙的艰辛历程。

十、凭吊扶眉战役烈士

“弘扬英烈精神,建设幸福眉县。”这是扶眉战役纪念馆旁的红色标语。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消灭国民党部队4.4万人,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扶眉战役纪念馆正是为了纪念英烈而建,如今已是陕西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干部群众争相来此接受教育。

虽非节假日,但纪念馆内群众络绎不绝。馆员们凭吊着2160座卧碑,聆听着“一封迟到的家书”故事,感慨万千。今天幸福生活之花,离不开远去英烈鲜血的浇灌。

十一、生态红利造福人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商洛市柞水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视察时,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既让青山绿水长存人前,更依托青山绿水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小木耳,大产业”,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赢。

在牛背梁,馆员们亲身感受到了“秦岭明珠”自然的魅力,一路行来,听柞水县的工作人员述说依托秦岭脱贫致富的成果。

在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馆员们了解到,曾经全球仅有7只、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已经增加到5000余只,由只能洋县人工养殖到在河南、浙江等地出现野外种群。正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朱鹮这种“吉祥鸟”才得以繁衍壮大,每天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调研采风过程中,馆员们也就做好文史研究馆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中央馆文史馆长什么级别_中央文史馆历任馆员_中央文史馆馆长

安家瑶馆员讲解九成宫遗址发掘过程

中央文史馆馆长_中央文史馆历任馆员_中央馆文史馆长什么级别

参观城固县张骞墓纪念馆

中央馆文史馆长什么级别_中央文史馆历任馆员_中央文史馆馆长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考察

中央文史馆馆长_中央文史馆历任馆员_中央馆文史馆长什么级别

参观汉中市博物馆石门石刻

中央馆文史馆长什么级别_中央文史馆馆长_中央文史馆历任馆员

参观张载祠

中央文史馆历任馆员_中央馆文史馆长什么级别_中央文史馆馆长

陈平原馆员为三沈纪念馆撰联

中央馆文史馆长什么级别_中央文史馆历任馆员_中央文史馆馆长

考察西北联大旧址

中央文史馆历任馆员_中央馆文史馆长什么级别_中央文史馆馆长

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

上一篇: 揭秘 | 民国时期南京一则震动政局的“愚人节假新闻”
下一篇: 华东政法大学2023招生计划分析,共招2338人,有你心仪的专业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