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努尔哈赤是女真部落崛起的领头人,那他建立的“八旗”制度就是努尔哈赤成就草原霸业的一把利刃。明朝万历29年(1601年),25岁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原本分散在草原各处的女真部落,为了便于管理,也为了更好的凝聚女真族的战斗力,努尔哈赤把女真部落的族人依照血缘关系和居住区域进行登记、造册、编审,再按300人为一牛录,5个牛录为一甲喇,5个甲喇为一固山(固山仍满语,汉语译为旗)的人员数量的编制,建立了四旗。
因为各部旗的旗子颜色均为纯色,所以四旗依次称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黄色作为皇家颜色,自然由部落王努尔哈赤亲自带领,其余3旗均由他的兄弟和儿子分别统领。四旗人没有尊卑之分,只有强弱之别。四旗之下的旗人壮丁皆是兵,平时以采集、狩猎为生,打仗时就自带粮食上战场打仗。
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扩张,以及领域的扩大,四旗没有办法满足现有人员的编制。因此明朝万历43年(1615年)努尔哈赤在原来四旗的基础上,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八旗这个数目直至清朝灭亡没有再做任何改动。所以说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落的过程中,在氏族部落制的这种狩猎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军政合一的政体制度。八旗制度除了军事外,还有生产、行政、司法、宗族等多种职能。
满族八旗(满族八旗排序)
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把来自不同地区、原本人心涣散的女真各部落的族人,整合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整体,即凝聚了人心、又便于管理,即增进了生产力,又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八旗制成为了努尔哈赤成就霸业的一把利刃。努尔哈赤作为部落老大,他自然要控制三旗,两黄旗以及镶白旗,这基本形成了后世的传统,君主要控制三旗。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努尔哈赤在世时,把正白旗分给了皇太极掌管,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因为得到了正红旗、镶红旗两红旗旗主代善和代善儿子岳托及萨哈廉的全力支持,在争储中取得了胜利。
公元1636年,皇太极把女真族改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把国号后金改为大清。同年皇太极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为了扩大兵源,把蒙古壮士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编审,建立蒙古八旗。蒙古八旗不做独立八旗,而是把它们编入到原来的满州八旗进行统一管理。天聪七年后皇太极又如法炮制,编制了汉军八旗。顺治七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权,顺治帝对八旗进行了顺序调整,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由皇帝亲领。其它五旗为下五旗,各旗设一旗主,旗主之位由贝勒、亲王来担任,军务均由固山额真管理,顺治17年时,固山额真改为都统。至此从明朝万历43年,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到顺治七年,历时50多年,清朝八旗制组织才算完成了。
八旗有无尊卑之分呢?没有,只有权力强弱之分。1636年,皇太极为进一步加强皇权专治时,八旗顺序进行了一次改变,两黄旗最前,红白旗站中间,两蓝旗居末,而且两黄旗满员编制远高于另外几旗,战斗力最强悍。顺治七年时,顺治帝确立上三旗和下五旗。此后八旗顺序再无调整。
首先上三旗实力最强,第一.上三旗是由皇帝亲自指挥,皇帝是这三旗旗主,故地位高于下五旗,皇帝亲兵以及皇宫侍卫都必须出身于上三旗;第二.上三旗驻防阵地是紫禁城(宫城)和皇城;第三.上三旗日常职责,在皇宫内保护皇帝和住在皇宫里面的皇子、公主、妃子、太后等人的人身安全;在皇宫外围主要驻扎兵力保护皇宫安全。而下五旗负责的是大内以外的警戒,包括皇宫以外的内城,八旗分区住得满人、六部等国家机关;以及皇宫外的外城,汉人住的地方,还有各种商业、娱乐、会馆等;第四.1636年,皇太极为进一步加强皇权专治时,八旗顺序再一次改变,两黄旗最前,红白旗站中间,两蓝旗居末,而且两黄旗满员编制远高于另外几旗,战斗力最强悍。
其次在上三旗中,镶黄旗权力最强,因为镶黄旗成员除了皇帝和未分府的皇子、未出嫁的公主、皇帝妃子以及太皇太后这些皇室正统外,没有其它人;正黄旗次之,正黄旗旗主多由握有实权的已从皇宫分府而出的皇子,以及皇帝的亲兄弟;正白旗排第三,正白旗的旗主虽然也是皇子、贝勒、亲王这些,但大都是没有太多实权或者不太受重视。
下一期,我们将一起来聊聊:为什么说清朝的兴亡衰落史,也是一部清朝“八旗子弟”从兴起、繁荣、落后再到衰亡的历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