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文史工作,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进入上一世纪90年代之后,有了非常突出的进步与发展,安徽历史研究尤其是近、现代史的研究与评价,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国内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后来者研究安徽历史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方面除了省内史学界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努力外,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年来,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了大量的丛书和文史资料选辑,后又办了一个定期的刊物《江淮文史》。《江淮文史》一别是近、现代史方面所提供的资料、论文、人物传记、掌故、大事记以及典章、古建、民间艺术甚至风俗、工艺等等方面都有反映,而且有的文章还相当深刻,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历史,这是个非常困难的命题,尤其是近、现代史和近、现代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对于他们的评价常常是极为矛盾和对立的。人们常用这样那样的字眼来评说事物,爱说历史是公正的,其实这话非常不准确,倒是反过来说更符合实际,历史和历史人物常常被曲解、被矛盾地评价或是批判。对17Q/江;扛戈炙2002万方数据历史人物的评价,常常是跟着时代、阶级以及领导者个人的喜爱与厌恶,随着领导人地位变化而变化的。你肯定的人物,我则加以否定,甚至横加挞伐;你批判的人物,我则加以歌颂,为之大唱赞歌,这是常见的现象。
这在我省尤为突出,如对李鸿章的评价,长期以来说他是卖国贼、大汉奸,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而现在又有人评价他是洋务运动领袖,是清末改革开放的先锋,是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人物。又如安徽在现代史上起过领袖作用、影响极其深远广泛的陈独秀和胡适,长期以来受到最严厉的批判,在各类文章和讲话里,罪名、帽子一顶又一顶,对他们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硬是不予承认。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这样的历史能说是公正的吗?我自己则常说:历史是无情的也是有情的。我说的无情是说有的人无论当代入怎么捧扬,怎么歌颂赞扬,但是历史决不会随声附和,历史最终还是给予否定。不仅是有的人,一些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在当时很红火,被炒得很凶,评论者连篇累牍予以赞颂,有时还给予各种奖励,但是最终还是要被历史所考验、所淘汰,所以说历史是无情的。但同时历史对于人物对于文章或是学术论点,总是在否定的同时又保留其精华,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物,有生命力的文学精品,总是能经过历史的淘汰筛选,而保留其应保留的,使之可以流传于后世,例如唐诗宋词古代文章等,无一不是经过历史的选择而被流传下来。这就一1有情。我觉得,这些年来,我们省的史学界,我们省政协的文史委员会特别是《江淮文史》,做的就是有情和无情的工作,或者说,他们是在做一些为后代史学的奠基或是垫底工作,比如对陈独秀对胡适的评价,这是一项艰难的需要勇气和魄力的工作,是渐近的代表着大众的心声,是强烈的群众的意见的推动,于是在不知不觉间,一些文章就逐步出来了,后来经过试探,文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胆,终于开始公开地为陈、胡的客观评价摆开了阵史芄杂谭/171万方数据现在对于陈独秀和胡适完全可以公开发表正面的意见了,在这以前,在我们的记忆里,陈独秀还是一个机会主义分子,是托派头子,只要有文章提到他,必然把许多罪名都加到他的头上,而对于他是我党的创始人,则羞羞答答,不愿予以承认。
至于他是中国新文化的先驱,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则始终不予肯定,掩盖历史,歪曲历史,长期以来也没有人敢说,更没有人敢写,说了写了就会挨批;至于胡适则更是罪名多多,从上世纪50代批判胡适开始,胡适在中国的学术界就成为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者的代名词,对于他在五四时期以及后来对中国学术界的巨大贡献,长时间内无人敢提,更无入敢于肯定他的大师地位。直到90年代中期,我陪同几位中国作家到绩溪上庄参观胡适故居时,还看到有带批判性的言辞挂在故居的显要处,直到那时上庄还从未见一个重要人物来过。我们几位作家不服气,请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文学评论家唐达成同志在参观纪念簿上大书“一代宗师”四字,我们则一一郑重地签名,以示对历史的不公的抗议。陈独秀也好胡适也好,现在终于开始在还其本来面目了,这是时代的发展,是政治气氛的改善,是改革开放的结果。现在再也没有人给胡适扣上资产阶级或是什/z,“反动”的帽子了,再也没有人公开出来否定胡适在中国学术界的历史地位了。现在客观地评论胡适的文章,回忆有关胡适风采轶事的文章也比比皆是。文史资料和《江淮文史》上就发表过不少这类文章,这真是令人欣慰,令人感到历史终于是有情的。胡适如此,陈独秀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对陈独秀的评价开始走向公开并且也越来越接近公正了,他在中国共产党内的历史地位,他的节操,他的人品和文品,他是五四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界先驱和马列主义者的地位,现在都开始得到确认了,他的墓也开始修起来了。
虽然还有很多有关他的评述有待进一步深入,有待进一步触及,但这一切172/江;A戈炙2002万方数据毕竟是开始了。这种开始不是哪一个人或是哪一个团体的力量,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然这与我省文史部门的工作也有重要的关系,他们的工作是有胆识的,是起了推波助澜作用的,不要小看那篇篇不是很辉煌的文章,不要小看那些对历史人物的好像是生活琐事的介绍,他们对于历史的发展都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的。从陈、胡两位,可以说明我们安徽确实出了众多的重要人物,确实出了引起今天的历史学家争论的人物和事件。这在一方面说明我省在国内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对国家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省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如何评价和研究我省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艰难任务。在我省需要重新评价或是说再认识的人物和事件,绝不止于陈独秀和胡适,还有许多在上一世纪中对我省或是国内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和历史事件,例如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中的项英。对于像项英这样的领导人,一直争论不体,许多历史的真实面貌仍未揭开,因之也就谈不上公正的评价,棺早巳盖了可是却无法定论。还有在我省大别山区成长起来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八军,他们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领导层的错误或失误,如何区别开来。
有相当长的时期,文学作品只要反映四方面军的历史就会受到冷落甚至限制,他们的功过是非,从来没有深层次的大胆的探讨。还有如在治理淮河中的治水思想的争论,关于治淮和其实施方案的争鸣,都没有能够深入地研究。安徽第一任省委书记也是治淮的副主任的曾希圣,他在治淮在领导安徽省委工作期间的功过,也没有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消除个人意气,给予客观地评价。一部《曾希圣传》,到现在仍没能有一个较为一致的看法。再往前看还有皖系军阀的历史、前面说过的李鸿章的研究与评论,还有冯玉祥、张治中的研究,文学上的人物如张恨水、如未名社等在中国文学史史芄奈谭/173万方数据上的地位的研究,等等,还有许许多多因此我们的任务是重想起来我真为我们安徽骄傲,安徽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太重要了,这真是一块最丰厚的土壤。可惜我不是历史学家,不仅不是,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很缺乏,就是在发这些感慨和议论,在写这篇随笔的时候,我思想上还是万分顾虑,这种关于历史的议论不应该是我写,我个人来说这些事,未免会贻笑大方,可是 我这颗心倒是热的,有一些想法和感慨也是非常真诚的。假使能 引起有关人的一丝注意,那我就太高兴了。 (作者系著名作家、安徽省文联名誉主席)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7卜之间也。山7 卜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Ja 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7K 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 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胄黾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文。亭照见封三) 17江;4 叉炙200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