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廷惨案》,是我平生观看的第一部波兰电影,其题材之触目惊心和故事之不堪回首,均源于历史的帧帧滴血。
卡廷惨案(卡廷惨案真相)
对于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卡廷森林惨案”,我通过之前阅读过的好几部历史著作,基本知道个中内幕。而电影运用声光艺术真实还原了1940年朗朗乾坤下的惨绝人寰,使得我的心始终揪成一团,并且在看后许久都难以释怀。
战争,是炮制谎言的温床。小时候但凡评价只有黑白两色,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开始明白任何人类的行为都不能轻易地用善恶或是非来区分。就像二战,德国作为发动战争的轴心国核心,当然代表着邪恶;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也并非绝对无辜及正义。至少,苏联在卡廷森林杀害数万名波兰精英人士,这种暴行和纳粹的惨无人道别无二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片开头,便交代了弱国波兰在二战初期因卑微而遭受的悲哀。在1939年8月23日臭名昭著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框架下,夹在德国和苏联之间的波兰被无情出卖了。我们看到一座铁路钢桥上,逃难的波兰民众进退维谷,西边有德国的攻打,东边有苏联的进犯,此时无论逃往哪个方向,结局都是一样的,即成为亡国奴。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自占领区内,德国与苏联的重点控制及抓捕对象是有区别的。德国抓走大学教授,取缔一切反德言论;而苏联则用坦克包围波兰军队,将军官和技术人员关入集中营,而后释放了普通士兵。这样的区别,恰恰反映出德国和苏联民族某些特征:德国重视人文,因而禁锢思想;而苏联则崇尚暴力,所以解散军队。
影片主人公之一作为波兰军队的一名中层军官,和其它各级别指挥官一同被不断转移。起先,他们被关在集中营,数百人拥挤在一间屋子内,大家还可以下国际象棋并共同做礼拜,这个时候的波兰俘虏还天真地幻想抓捕他们的苏联红军会遵循国际公约给予优待或释放。于是,主人公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成为了日后揭露卡廷森林惨案真相的有力佐证。
与此同时,主人公的妻子和女儿生活在德占区,妻子的婆婆失去了丈夫(公公为某大学教授,被抓紧德国集中营不久宣告因病去世),婆媳二人痛苦地等待着主人公的归来。卡廷惨案发生后,广播和报纸上并未出现主人公的名义,这让妻子欣喜若狂,尽管丈夫仍然处在失踪状态。
这是一个相当讽刺的情节。就像肯·福莱特先生《巨人的陨落》一书中的阿伯罗温死亡邮差那样,当听闻别人的死感到欣慰,这不是良心泯灭,而是战争的残酷逼迫人们只能顾及自己亲人的安危。
战后,主人公的战友奇迹般地生还。这名战友是卡廷惨案的见证者,但当时沦为苏联保护国的波兰,却在舆论上大肆宣扬卡廷惨案为纳粹德国所为。同样的一段纪实影像,在1941年的德占区控诉着苏联暴行,但到了1945年,却变成了谴责德国的工具,这着实说明但凡政治宣传,最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立场。
战友在酒吧内向众人揭露真相,但没人相信他,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没人愿意公开相信他。战友忍受不了良心的煎熬,他选择饮弹自尽,追随卡廷森林里的战友们而去。
彼时的波兰,虽然已经重新建国,但其却是苏联不折不扣的傀儡,人民不允许反对或质疑苏联的一切,这在某种意义上,比卡廷森林更加黑暗。
影片用极具视觉冲击的镜头,向我们再现了卡廷森林这座人间地狱究竟发生了什么。波兰军官们被闷罐火车拉到卡廷森林附近,他们下车后先是用卡车分批运到刑场,然后被反捆着推入行刑室,身后的苏联士兵举手对准后脑勺就是一枪,尸体从推入土坑,然后铲车封土掩埋。这样的过程,影片反复了将近十分钟,看得我毛骨悚然,而后突然呈现一分钟的黑暗画面,在黑暗里,我试着调整呼吸、平复情绪,但脑海里的血腥景象却始终挥之不去。
卡廷森林惨案真相,被苏联政府隐瞒了整整半个世纪。其实,还有许多历史疑团至今没有揭露或澄清,但我们如果站在完全客观的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去看待的话,多少还是能瞧出点端倪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可视做司马迁写《史记》的初衷,却同样应是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标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