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鲁山,文化历史篇

鲁山,文化历史篇

鲁山,文化历史篇鲁山,文化历史篇      大家好,我叫史鹏超,我的家乡河南省鲁山县,我为家乡代言!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历史悠

鲁山,文化历史篇

大家好,我叫史鹏超,我的家乡河南省鲁山县,我为家乡代言!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历史悠久

鲁山-唐改县名名鲁山,因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

鲁山县历史悠久,夏商时,鲁山县初称鲁县,后改称鲁阳,春秋时属郑,后来隶楚。楚肃王三十年(公元前374年),魏伐楚取鲁阳,鲁阳属魏,西汉置鲁阳县,归南阳郡。三国时,属魏,晋代,属南阳国,南北朝永初年间,属南朝宋。公元487年,北魏孝文帝南巡,改名山北县,并鲁阳镇。太和十八年(公元495年),为荆州治所,又为广州治所。太和十二年(公元499年),兼鲁阳郡治所。隋大业初(公元617年),改名鲁县。唐武德四年(621),为鲁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废州,改鲁县为鲁山县,隶属伊州。贞观八年(634),属汝州。明洪武初,属南阳府汝州。成化十二年汝州升为直隶州,鲁山县直至清末民初仍隶属汝州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属河南河洛道,民国二十一(1932)年到三十六年(1947),属河南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后隶属许昌专区(后改地区),1983年归平顶山市辖,至今未变。

墨子故里

墨子名翟,鲁山人,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鲁山县是墨子故里,遗迹遗存丰厚,典籍翔实,民间文化厚重鲜活。墨子文化遗址遗存遍布全县7个乡(镇),关于墨子的传说在鲁山县广为流传。

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中国牛郎织女文化基地景区(原鲁山牛郎织女文化苑),位于伏牛山系东端露峰山南坡面,120米至主峰349米处,归鲁山县管辖。山顶是张三丰出道瑞云观,山中有“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牛郎洞,山上森林鸟语山下百果花香。山高独秀,位居鲁山县“八大景之首”。登高运望:蓝天白云,三县一市尽收眼底。

髙桩

高桩故事在鲁山县有200多年的历史,背孜、瓦屋一带首先兴起。表演者扮成戏剧、神话中的人物。一名演员立于一方桌置成的高台上,高擎一枝“花草”;一名年龄5~7岁的小演员着彩衣,装假足卓立于“花草”上。“花草”干枝用金属伪装而成,由演员衣服遮掩,缚于上下两人腰间。整个高桩高约6米,由8个人抬着,随彩旗和鼓乐声游走。今也有扮在机动车上的。鲁山县最早表演高桩故事者,是背孜村游寿模和李振魁。如今,高桩故事得到传扬和发展,剧目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高桩分低桩、中桩、上桩。人物站立桩顶,表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高桩故事集魔术、杂技、音乐、舞蹈、绘画于一身,构思巧妙,回味无穷。护桩的节目有威风锣鼓、秧歌、花棍、健身操等,声势浩大,令人目不暇接。

鼓儿词

鼓儿词是中国一个古老、独特、稀有的汉族说唱剧种,是鹰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平顶山市现在只有鲁山县冯国先生以演唱鼓儿词为生。他从艺30个春秋,不仅能唱古书,且经常自编自演新剧目,他的传统戏代表剧目有《武松赶会》、《拳打镇关西》、《拉荆耙》等,自编自演的现代剧目有《和谐社会新农村》、《夸河南》等,其中《鲁山水更清来天更蓝》曾在平顶山电台播出;《红色之花开鲁山》在河南电视台播放。

我的家乡河南鲁山,我为家乡代言。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个人微博

个人博客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

上一篇: 省政协调研组到平顶山市鲁山县调研文史工作
下一篇: 《古婺筆譚》安定古婺胡氏文史第一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