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视界 全媒资讯 用心传递
编者按:
“岭南文史”栏目,是当下大众媒体中少有的刊发于新闻版面的重量级系列文史报道,为羊城晚报与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合作创办,迄今已近五年。该栏目报道取材于山海之间的岭南文史宝库,揭示那些久被遮蔽、或今人未知其详的史迹闪光处,今昔相映串起悠长的人文脉络,声播海内外。
栏目一经推出,即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至今已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这其中离不开羊城晚报精锐采编方阵的努力,更离不开栏目通讯员的付出。本文作者任海虹,既是岭南文史爱好者、工作者,也是媒体人的高参和益友,在这里分享她与羊城晚报结缘的故事——
“
上大学时歪打正着学了历史,才知道历史并不是初中课本上那简单的几行字,好奇它的流动和神秘;
工作后比照探究地读着历史,惊叹各种智慧和思想,才领悟什么是历史眼光、辩证思维;
生活中潜移默化用了历史,体会人生真谛和文化力量,方感悟何为自然淡定、坚毅前行。
现在的我还在历史的宝库里挖呀挖,希望通过“岭南文史”专栏这颗小小的种子,在你心里开出一朵惊喜的花。
01
与岭南文史初结缘分
2021年我刚到省政协,同事为我准备了一堆用来熟悉岭南文化文史工作的资料,我拿起一本《岭南文史拾贝》,初读即被深深吸引,一口气把整本200多页都看完了!当时很感慨,岭南有这么多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历史和故事,真想实地去领略一番。没想到,过了不久,政协文史委的领导就安排我负责与羊城晚报社对接,做好“岭南文史”专栏的相关工作,真挺有缘的。当时,这个专栏已开办四年多,有了相当的社会影响力,而我虽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却是首次担任历史类题材的文章编辑,既感到兴奋又有些无措,内心却深知责任重大。
初识《岭南文史拾贝》
好在政协专委会领导和羊城晚报社的编辑、记者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细致的指导。在专栏的选题方面,我们与羊城晚报密切联系,多次召开选题讨论会,紧扣重大历史节点、中心议题、文化重心,以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找准切入点,反复斟酌,精选主题。这也倒逼我把文史委积累的史料翻箱倒柜地搜寻个遍,只为寻找有特色的素材;同时不断开阔选题视野,向各地市政协及各级政协委员广泛征集选题建议。专委会领导也及时提出方向和线索,羊城晚报文化副刊部的邓琼主任亦时常向我们分享读者、名人后裔、文博专家的选题线索。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批将文献研究与实地探访相结合、知识性与故事性相结合、历史钩沉与现实印记相结合的“岭南文史”栏目报道文章应运而生,如配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出革命人物系列“名家与南粤”“南粤红色文艺”等子系列,其中柯麟、杨奇、莫雄等人物的传奇事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又如我们围绕岭南文化重点推出的“南粤老字号”“粤菜寻踪”“古驿道探史”“粤商探源”“名人故地”等系列,从当代人的身边事说起,让岭南文化的传统魅力在时代精神的辉映下重现荣光。
潮州手拉朱泥壶自信传承悠远文化
02
好文章必定是几经打磨
每篇记者文稿发来,在我们专委会里转一圈,领导们再三审视,常会提出一些调整建议,不仅仅是简单的核定史实、斟词酌句,更多的是站在“是否发挥以史鉴今、以文化人的时代价值”的角度,对文章的立意、逻辑的严密、内容的完善等方面提出建议。通过多方收集,再一一与执笔记者认真交流、商榷,力求内容和立意能完善、再完善。在这过程中,我也真正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通讯员,也感受到应如何让文章不仅仅传播知识、让人们欣赏其中故事,更将厚植情怀、锻铸使命的良苦用心灌注其中。如此精心琢磨出来的文字,再经羊城晚报编辑部精心加工,那些温润有色彩的标题、细腻感人的文字,成功地让久远的历史变得鲜活,让尘封的名字变得清晰丰满。每每文章刊出后,都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岭南文史”栏目及其中的文章不仅多次获得过各类新闻奖项,办刊经验还被写入《谱写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新篇章》一文,刊发于《中国政协》2022年第12期。
据《中国政协》2022年第12期:该栏目已成为广东目前以挖掘文史资料、推广岭南文化、传承红色传统为主题,持续时间最长、最具规模的全媒体报道精品栏目,是我省政协文史工作的特色品牌。
03
我们的脚步并未停止
为了创新传播载体,提升阅读体验,让历史走进年轻人的心里,我们不断与报社深化合作,以“视频+直播+文图报道+线上展示”等融媒体形式立体传播岭南文化,以年轻人“秒懂”的生动活泼方式增强传播效果。不过,对于纯历史题材来说,制作融媒产品谈何容易!为了能凭借有限的材料做到既不失真、又活泼生动,既不哗众取宠、又有亮点和看点,我们和羊城晚报融媒制作团队的年轻人真是绞尽了脑汁。我很佩服他们的敬业精神,对一个主题脚本常常是改了又改;为了做出效果,专门到现场取景拍摄;为了尝试新风格,就做出两、三个不同版本来比对……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年轻人爱上历史,爱上岭南文化!我想,我们还会继续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孜孜以求。
作为通讯员,我常常思考如何把专栏与政协专委会当下的重点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如何为政协建言资政的工作赋能增效。为此,近两年以来,我们与羊城晚报文化副刊部采编团队紧密合作,将用活文史资料与政协的重点调研、政协委员的重点提案呼应起来,推出系列报道,助推了包括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杨匏安旧居发掘修缮、哲学大家熊十力旧居观海楼整修、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建设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去年,广东省政协文史委督办提案与羊城晚报文化新闻跟进报道形成了有效合力,使民国时期中研院史语所创办旧址东山柏园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得到了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注,推进柏园从被发现、修缮直至活化开放,让这一重要故址重放光彩,成为群众喜爱观光的文化景点。这种强化今昔互动、助推文化项目落地的创新思路和实践,令人倍感振奋,也必将成为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我们将持续强化与羊城晚报的合作,精选题材、创新形式、推动转化,让“岭南文史”日益贯古今语境、促今昔互动、培文史新知,提供有品质的文化供给,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成为厚植人文情怀、锻铸使命担当的有效载体。
系列报道推动了柏园的修缮和活化开放,重放异彩
作者简介:
任海虹,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干部。曾在惠州市党政机关长期从事干部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岭南文史”专栏工作,主动强化沟通联动、提供素材、编校稿件,被评为2022年羊城晚报社最佳通讯员。
THE
END
图片:金羊网
视频:羊城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