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历史与文化 徐刚毅 今天讲的主要内容是我们苏州的历史与文化,“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你对一个事物了解得深了,那么,你就会爱得它深。苏州这座城市,确实很独特,我们生在这里的人都比较了解,知道这座城市很好,有这么多文物名胜,有那么多条古老街巷,每一处地方走进去,都有着很多动人的故事。对于一些外地来苏居住的人士,他虽然一下子说不出更多的东西,但呆的时间久了,这座城市也能够吸引他。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只有对这座城市的历史了解得多一些,你就会热爱的深一些,你就会愿意为它付出。 大家知道,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但是我总喜欢跟人家说,其实这座城的历史不止2500年,也可以说是3100多年,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泰伯、仲雍千里南奔,到江南建立了勾吴部落。甚至我们还可以追溯到更加遥远的5000多年以前。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实我们太湖流域的文明也可以追溯到这么久远。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有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其中在太湖流域就发现了良渚文化。什么是良渚文化?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杭的良渚镇发现了距5000年左右的人类文明遗址,实质上它就是太湖流域的先民创造的文化。
讲到良渚文化,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良渚文化是浙江的,在苏州讲良渚文化好像是找错了地方。其实我觉得在远古时候,还没有浙江和江苏的地域概念,它指的就是太湖流域,而苏州又是太湖最优秀的地方,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良渚文化对我们苏州的影响呢?事实上,苏州已经发现了许多5000年左右的文明遗址,在苏州的越城遗址,吴县的草鞋 1 山、张陵山、澄湖遗址,昆山的绰墩遗址和吴江的梅堰遗址等,都发现了良渚时期的遗物。在良渚文化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器物,那就是玉器。5000年的人类文明还在启蒙阶段,可我们的先民就已经把这坚硬的石头加工成了精美的玉器,制作成的玉璧、玉琮,成了祭天、祭地的神器。 2006年2月24号晚上,中央台十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介绍成都金沙遗址,金沙遗址是在3000年前左右的商代晚期,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鸟的图案,就来自金沙遗址。那里发现了很多金器、铜器、象牙、竹器等珍贵文物,其中还发现了玉器,而这个玉器就是太湖流域良渚时期的玉器,在介绍良渚玉器的时候,播音员用了这么一句话:“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在良渚文化时期”。所以说,我们苏州所在的太湖流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地方之一。
再说说泰伯让王南奔的历史意义。泰伯到江南来的时候,我们这里还是落后的蛮夷之地。可能有许多人要搞不明白了,5000年前我们太湖流域的文明那么发达,可到了3000年前怎么就落后了,变成了野蛮地方?这是因为大约4000年前,一场大范围的洪水使太湖流域成为一片汪洋泽国。洪水来了,先民被迫迁徙,走南闯北,也就将良渚文化带到了四面八方。 泰伯、仲雍来到江南,把北方先进的农耕文明传播到了这里,吴文化从此源远流长。那么泰伯为什么让王?让王的意义又在哪里?商朝末年,陕西有一个周部落,首领叫古公亶父,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他认为季历的儿子昌将来定能兴旺部落,因此想把王位传给季历,再传给昌。泰伯、仲雍知道父亲有这样的意愿,他们就避让王位来到了江南,后来周部落的王位果然就传给了季历,季历传给了他的儿子昌,就是周文王姬昌,后来姬昌再将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泰伯、仲雍让王,让出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春秋战国八百年 的江山,对我们中国意味着什么?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辉煌的王朝。如果没有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现在或许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都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周朝,比如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包括吴国的孙子等,百家争鸣,涌现出很多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如果离开了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历史典故还剩下多少?当然我们不能将周朝八百年的历史说成是与苏州有关联的,但是苏州老祖宗礼让天下,才有了我们中国今天的文化。
这就是泰伯、仲雍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我们吴地的百姓应该永远崇敬他们、纪念他们。 泰伯到吴地以后,建立了勾吴部落,一直到吴国灭亡,先后有25个吴王,经历了624年,这期间的500多年,吴国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一直到寿梦开始强大,后来吴国国都南迁至苏州。建立苏州城的是二十四代吴王阖闾,他在位30年,其子夫差即位23年,加起来也就是53年。也就是说苏州城在建城53年后,吴国也就灭亡了,而苏州这座城市却从此长存,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说我们讲到苏州这座城市,就不要忘记了吴国这一段历史。 吴国对于历史的功绩,有这么几点:一是建了苏州这样一座城池;二是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军,以此跟北方的楚国及其他诸侯争霸;三是开挖运河,从扬州到淮阴,史称邗沟,后来成为京杭运河中的一段。苏州的胥江相传也是伍子胥时开凿的,人工首次大规模开挖运河,是吴国对于后人的功绩。其他还有兵器——吴戈,是当时最精良的武器,吴国成为中国冶炼青铜器的先进之地,出现了干将莫邪和欧冶子这些能工巧匠,还有孙子兵法等,这些都是吴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后来越国把吴国灭掉了,楚国又把越国灭掉了,楚相春申君来到这里,恢复城池,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为吴地作出了许多贡献。
秦汉时,苏州成为“江东一都会”,应该说城市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没有太大的作为。六朝时候,苏州的文化又出现 了一个高潮,那就是出现了宗教。 讲到宗教,大家都很敏感,以为宗教就是迷信,宗教代表落后、消极。其实许多人都不懂宗教。宗教为什么会产生?大家知道,东汉末年,孙权在苏州建立了东吴政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他又到南京去立国,以后就演绎出了东吴、蜀国、魏国的三国演义。后来东吴的司马家族变成了统治者,建立了晋朝,先是西晋后是东晋,我们江南成为东晋王朝的辖地。东晋以后,军阀混战,江南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加上东吴和东晋,一共六个朝代。六朝时代天下大乱,战争不绝,国家和民族都陷入极大的灾难中,老百姓只能祈求神灵保佑自己。 有一句说法,叫“宁为太平犬,不作离乱人”。乱世天下不太平,宗教也就应运而生。中国的佛教最早出现在西汉,东汉末年,佛教在江南这个地方兴盛起来了,我们苏州的很多寺庙、道观就是在六朝时期出现的。所以讲到文化遗产,就不能忽视宗教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就是儒、释、道,儒就是孔子,释就是释迦摩尼,道就是道教。儒释道三教文化,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宗教,同时要爱护那些宗教文物。
接下来讲讲隋、唐、宋、元时期的苏州历史。隋朝很短命,但隋炀帝却开出了一条运河。中国由于这一条运河,整个南北文化交流了,经济发展了。所以说,我们现在准备把京杭大运河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真的很对。京杭大运河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利用它,苏州目前60%以上的货运还是依靠京杭大运河,你说世界上有哪一条人工运河经历了一千多年还在使用? 要想知道唐代的苏州,不妨从唐代的诗文中去寻找。白居易的诗中写到“红栏三百九十桥,绿浪东西南北水”,说明苏州在唐代的时候就有三百九十座桥了,整个苏州城内都是水。还有一句“处处楼前飘吹管,家家门外泊舟航”,同样说明了苏州是个 水城。大家想一想,唐诗所描绘的苏州跟我们现在的城市,讲得贴切一点,跟我们五十年代的时候不是一样吗? 大家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是从南宋范成大的《吴郡志》里来的,那时候叫做“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意思是一样的。这说明早在宋代,人们就很赞美我们苏州了。 宋时苏州有一件可以让我们今天仍然值得骄傲的东西,那就是《平江图》,《平江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城市石刻地图。苏州为什么会有《平江图》?我觉得要讲《平江图》,就要追溯到《平江图》出现以前的一百年,即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北宋灭亡,皇室南逃,金兵一路追过来,途经苏州,就把这座如花似锦的城市彻底毁掉了。
后来我们就开始重建,当时有一个知府叫王唤,王唤是谁呢?他是大奸臣秦桧的侄子,但他对苏州还是做了些好事的。金兵南侵以后,他当知府,城市要恢复,他就贴出告示,要求四乡的农民都可以到苏州来,把废墟砖瓦捡出去,因此苏州城内的战争废墟很快就清理掉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重建,总算把苏州城重建起来了。当时的知府李寿鹏,为了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就命人刻了这块《平江图》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800多年前的苏州城池是什么样的,现在苏州的很多地名、河道、桥梁等,在碑上都可以找到,这真是一件令我们骄傲的事情。所以说,我们这座城市真的很珍贵。 随着北宋的灭亡,北方很多名门望族、王公贵戚都往江南逃难,途中发现太湖一带很好,不少家族因此就在太湖东、西山地区定居下来。他们带来了中原的财富,也带来了中原的文化。他们教育子孙读书,或者经商。后来他们的子孙中有做大官的,也有做大生意的,经过几代人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现在东、西山的古村落群。所以我们现在不仅要保护古城,也要保护好太湖古镇、古村落,保护古镇、古村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