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骨的发现,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是: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秋天得了疟疾。医生给王懿荣看了病,开了方子,家里人就去药铺抓药。家人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药店买回来的药有一味叫“龙骨”。王懿荣无意之中发现“龙骨”上刻着类似于文字的符号。王懿荣本来就对金石研究很深,颇有造诣,他对这龙骨上的符号很重视,经过认真研究断定是商代文字。
关于甲骨的发现,不乏其它的说法。2004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谁最早发现甲骨文》,作者刘春雷。这篇文章里提到还有一个人,比王懿荣更早发现了甲骨,这个人就是收藏家、金石大家王襄。王襄曾任天津文史馆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曾说,王襄曾多次向他讲起殷墟甲骨文最初的发现以及他和另一位甲骨收藏家孟广慧收藏和研究甲骨的一些经历。
清代光绪年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田间出现了甲骨,甲骨被当作中药材来使用。潍县的一个古董商人范寿轩发现了这一情况。1898年秋天,范寿轩在天津和王襄讲到河南农民在泥土里捡到的带有文字的“龙骨”,引起了王襄以及另外一位收藏家孟广慧的重视。据学界观点认为:第二年,1899年,范寿轩带着刻有字符的“龙骨”和“龟板”到天津向王襄、孟广慧售卖。王襄和孟广慧看到龙骨和龟板上的文字惊叹不已,认为这是古物,上面的字符是古文字。
范寿轩的要价不低,甲骨上每个字一两银子,小块的按块另计。王襄和孟广慧财力并不雄厚,各自尽力收购了一些。王襄在自己的著作《簠室殷契》中记载:“世人知有殷契,自公元一八九八年始,即前清光绪二十四年。潍友范寿轩售古 器物来,言河南汤阴(实安阳)出骨版(实是龟甲),中有文字,征询吾人欲得之否?明有乡人孟定生共话,极怂恿其往购,且言欲得之。孟氏意此骨版为古之简册也。”
甲骨文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谁最早发现了甲骨文,是谁把甲骨文断定为商代的遗存,这在学术界争论很多。甲骨文发现的年代有1894年、1898年、1899年、1900年等多种说法。甲骨文的发现者被提到过的有:王懿荣、王襄、孟定生、刘鹗、端方、胡义赞等等。主流观点是:甲骨文于1898年或1899年被发现,最早的发现者有王懿荣、王襄、孟定生。
在研究甲骨文方面,王襄是当之无愧的先驱,三个人里只有王襄留下了相关著作。王襄著述中国首部甲骨文字典《簠室殷契类篡》。王襄收藏的甲骨数量庞大、年代久远、文字内容极其丰富。王襄的收藏中还有一片商王武丁时代的卜骨,上面刻了“旬壬申夕月有食”,是世界上最早完整记录月食的文字。王襄生前辨识甲骨文,并展开了系统研究,去世后所藏八百多片甲骨全部捐给了天津博物馆。王懿荣的收藏三百多片甲骨文也被后人全都捐献给了天津博物馆。孟广慧收藏的甲骨文四百三十一片,大部分存在现在国家图书馆。
天津研究收藏甲骨成就卓著的还有陈邦怀。陈邦怀收藏甲骨两百多片,并著有《殷虚书契考释小笺》、《甲骨文拾零》等也都捐献给了天津博物馆。陈邦怀所捐的甲骨里有非常珍贵的稀有史料,可以研究殷商官制。
天津目前是收藏殷墟甲骨比较丰富的地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