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伦琴单位(伦琴单位为什么不用了)

伦琴单位(伦琴单位为什么不用了)

伦琴单位(伦琴单位为什么不用了)1986年4月25日,星期五,普里皮亚季。生活在这里的四万三千名居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伦琴单位(伦琴单位为什么不用了)距离该市三公里外的地方,坐落着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当天晚上176名工作人员受命测试反应炉的供电系统,一旦测试成功,这套系统将为核电站节约大量能源。凌晨一点,安全系统撤除,测试开始。突然,地板产生剧烈颤动。紧接

1986年4月25日,星期五,普里皮亚季。生活在这里的四万三千名居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

伦琴单位(伦琴单位为什么不用了)

伦琴单位(伦琴单位为什么不用了)

距离该市三公里外的地方,坐落着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当天晚上176名工作人员受命测试反应炉的供电系统,一旦测试成功,这套系统将为核电站节约大量能源。

凌晨一点,安全系统撤除,测试开始。突然,地板产生剧烈颤动。紧接着,反应炉1200吨的顶盖瞬间被炸开。爆炸发生在反应炉的核心,随即传达到各处。一股超强辐射气流喷涌而出,方圆几百公里内到处弥漫着石墨和铀的气息。

缺口开裂,火花喷溅,携带着辐射粒子喷向高空几千公里直达云霄。一系列化学反应让天空的色彩变得缤纷明亮,橘色、蓝色、鲜血般的红色,像彩虹一样,非常美丽。

普里皮亚季的居民在爆炸冲击波之外、甚至连爆炸声响都听不到的地方沉睡着。他们不知道,今晚发生在这里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这条消息直到清晨五点才传到克里姆林宫。当地负责人用“核电站事故”一词汇报了上去。至于是多大程度的事故,当地居民不知道,作为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不知道。

核电站里,环绕反应炉核心的石墨正在燃烧,融化了铀。这放射尘的威力是美军在二战期间投下的两枚原子弹威力总和的百倍。然而,戈尔巴乔夫陆续收到的第一批消息却说只是火灾跟事故,没有人告诉他核电站出现爆炸。这些错误的信息造成了恐怖的后果。

普里皮亚季居民的生活如常进行。城里流传着核电站夜里发生火灾,但官方没有发布任何消息。

许多居民感受到了空气中夹杂的酸味,那是放射性碘的味道。军队在城市街头测量放射性物质含量,当时的计量单位为“伦琴”(roentgen)。大气中正常放射量是0.000012伦琴。但在普里皮亚季,刚过中午,检测仪器读数就超过0.2伦琴。这是正常值的一万五千倍。

一个人每年最多可以吸收2伦琴的放射量,超过这个量人体就会受到影响。在事故的第一天,当地居民的吸收量已经达到无害值的五十倍。

为了探明真实情况,一支侦察队前往事故地获取第一批数值。一测吓一跳,那里的放射量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080伦琴。

这时,戈尔巴乔夫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紧急召集国内顶尖核能专家成立委员会,并派出科学家前往切尔诺贝利。

全城撤离直到4月27日才开始。当地居民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核辐射环境中生活了两天。

布满放射性粒子的云层已经随风北去,仅过一天就漂移了一千多公里到达波罗的海。28日抵达瑞典,尘埃降临斯德哥尔摩,直到被当地的核电站检测出来。

苏联不得不向全世界公布这一起事故。

与此同时,危机仍在扩大。在毁坏的反应炉底部,有一千两百吨的放射物质以三千多度的高温持续燃烧着,它们的形态就像岩浆一样,核尘埃不断从中散发而出。

反应炉下方的水泥板因加热而逐渐开裂。这些“岩浆”有下渗的危险。专家分析,这些物质一旦接触到水将引发一场毁灭性的爆炸。其威力足以将距离切尔诺贝利320公里的明斯克夷为平地。到时,整个欧洲将被尘埃布满,再也不能住人。

爆炸当晚有30名消防队员赶到现场,他们向废墟喷洒了几吨的水都无法扑灭这场怪火。最惨的是他们毫不知情,任由自己的身体暴露在辐射之下。两人当场死亡,剩下的28人在几个月内相继去世。他们是这场残酷战争中的第一批阵亡战士。

当务之急是扑灭大火、封住灾源。

危机发生后的第三天,300架直升机从阿富汗前线调回苏联。他们的任务是在200米高的空中对着火源徒手空投80公斤的沙袋,试图用大量填沙与硼酸闷熄火焰(硼可以中和辐射)。

这个高度下的放射量超过1000伦琴,暴露半小时足以致命。他们顶着150度的强烈高温来回执行任务,有些驾驶员一天要来回飞行三十多趟。每去一趟,就要吸收5伦琴的辐射,动作越慢吸收越多。

2400吨的铅用同样的方式空投进反应堆。铅熔化后封住了灾源的洞口,吸收了热量,降低了辐射。

在这场行动中,有六百名飞行员因致命辐射相继死亡。但他们的努力仅能为后续工作创造几天的有利环境。

火还没有完全扑灭,大爆炸迫在眉睫。他们必须靠得更近,派人深入灾源。

5月12日,距灾源一千公里的土拉区矿工受到了苏联矿产工业部副部长的亲自探视。隔天,这批矿工就被送到机场,载往切尔诺贝利。

他们的任务是挖出一条150米长的地下通道,再挖出长宽各30米的空间,以放置液态氮冷却装置。

矿工们全日无休,这项巨大的工程用了34天的时间完成,相当于一般矿区3个月的工作量。

核电站周围正在进行着一项浩大的工程,30万立方公尺的污染区都用推土机挖进大壕沟,并用水泥掩盖。爆炸发生第8周,工作人员开始处理核心区,为了长期中和毒废料并防止它们继续扩散,被炸毁的反应炉必须隔离起来。

工程师勒夫波恰科夫提议设计一个长170公尺、宽66公尺的钢铁混凝土石棺,作为覆盖整个反应炉的巨大结构。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计划,此前没有一个国家曾在放射性这么高的地区建造如此巨大的结构。苏联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不可想象。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卢布。在当时一卢布等于一美元。如果再考虑到事故不久后石油价格暴跌,便能想象这对苏联改革政策的打击有多大。

切尔诺贝利石棺的使用寿命只有三十年,核泄漏仍在继续。在2008年,在遭受长年的风雨侵蚀后,核电站墙体开始崩塌,工作人员只能利用支架支撑。以乌克兰如今的国力根本无法为石棺翻新。

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故是一场人类浩劫。整个乌克兰共有250多万人因核泄漏而身患疾病,其中包括四十七万多名儿童。邻国白俄罗斯也深受其害。

切尔诺贝利事故遗害无穷,阴影挥之不去。核电站遗址直到今天仍在向自然界释放辐射。想要完全消除其影响至少要等八百年。

1、《切尔诺贝利核灾难遗害无穷》

2、《切尔诺贝利阴影为何挥之不去》,奇云

上一篇: 马三立(马三立相声全集)
下一篇: 王子平北大肿瘤医院(王子平儿科医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