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黔贤传略》
“记载汉唐以来四十二名贵州贤士。”
作者简介
杨恩元(1875—1952),字覃生,别号三不惑斋主人,贵州安顺人。十九岁中举,次年中进士,选为礼部主事。1915年,先后在贵阳的国学讲习所,南明学校、省立女师等任教,乃贵州教育界先辈。1945年任《贵州通志》总纂,后任贵州文献征辑馆馆长。
柴晓莲(1898—1974),贵阳人。1919年8月被聘为续修贵州通志局采访、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省文教厅文物审查委员会委员、贵阳市文化局副局长等,有《心远楼剩稿》传世。
邹国彬(1886—1960),字质夫,贵阳人,曾任贵州省文献征辑馆编审,参与《贵州通志》编纂工作。1956年,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有著述多种传世。
记载黔贤,表彰芳烈
《历代黔贤传略》,又名《黔贤传略初稿》,分上、中、下三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贵州文献征辑馆编纂。清稿本,册页装,全书小楷抄录,字迹精美,全书计近十万字。
《历代黔贤传略》具体编纂者为杨恩元、柴晓莲和邹国彬三人,书中列有黔籍乡贤三十人(加上附传九 人,“清末民初革命先烈”三人,共计四十二人)。三十人中又分为汉代至元代黔贤六人,包括尹珍、谢恕、赵国珍等;明代十人,包括王训、申祐、田秋等;清代十四人,包括周起渭、郑珍、莫友芝等。
书中《叙例》一章阐述了本书诞生的背景和编纂的目的。《历代黔贤传略》是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行营通令编纂的,当时国民政府训令各省政府编纂历代乡贤事略,目的在于“表彰先哲芳烈,激发国民观感,使先贤言行不致湮没无闻。”
此外,在国民政府对此书的编纂还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照中学教科书体载,要言不烦,文从字顺;二是所选人物须限定三十人以内,但在辛亥革命中事迹突出者也须列传二三人。
编纂严谨,行文独到
在编纂之初,三位编者首先提出了八十位符合标准的乡贤名士,后经过再三审定,又请到了解贵州事迹的政界中人以及乡绅中颇有资望的人共同讨论,才最终选定下三十人。
由此可见,《历代黔贤传略》是在对政府的通令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学界、政界和民间等各方意见后,在深思熟虑之下选出的黔贤。从目录来看,其所收人物都是有益于国家民族,足以发扬民族精神者,收录的黔贤涵盖了在忠义、武功、政治、经济、学问等领域有突出贡献或资质者。
(清代儒士郑珍)
另外,本书不仅在文献史料研究上有重要价值,其文学成就也十分值得称道。该书在对人物进行列传时,每个条目之下都会附有所参考的文献,以及人物的生平介绍,绝不私自杜撰。
该书定位为“传略”,行文简练平易,结构严谨,便于读者阅读。同时,该书的行文风格也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史料,而是对众多的资料进行取舍,并对人物的功过是非加以评论,其中不乏独到之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