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复五更又开张。”只道是行人攘攘穿梭阑槛翠景,绮罗粉黛女齿笑瑳瑳。彩舫笙箫、画楼灯烛,长桥之下水明摇碧玉,楼头极目,万户星河不尽天。宋代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宋人夜生活的繁华,丝毫不亚于今人。
在宋代之前,娱乐项目通常只有统治阶级才能享受,或只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在民间进行,尚不具有商品消费的性质。中晚唐以后,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并在宋代发展成熟,娱乐活动成为一种消费性服务,只需花钱,就能够享受与统治阶级几乎同等的娱乐服务。
图|清明上河图局部一、十里长街市井连:宋代娱乐市场
宋代娱乐市场是孕育宋人娱乐活动的摇篮,由于统治者的政策和特殊的历史条件,相对于以往各朝,宋代的娱乐市场具有宽领域和多样化的特点。相应的,宋代市民阶级谋生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瓦肆又称瓦舍、瓦子、瓦市,是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里面有各种店铺和专供艺人表演的勾栏。勾栏本义是栏杆,因为演出需要用护栏围起来,所以称之为勾栏,有戏台(乐棚)、戏房(后台)和看棚(观众席)等,是配备齐全的表演场地。进入勾栏不仅要收费,观众席还分为雅座和平地,雅座又称“神楼”“腰棚”,供人坐观看,平地则是供观众站立观看。
图|勾栏
不论是南宋还是北宋,瓦舍都很普及。《西湖老人繁盛录》详细描述:“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唯北瓦大,有勾栏一十三座。”瓦舍汇集了百戏杂技艺人,无论风雨寒暑,都有众多艺人在此表演着各种歌舞、杂耍。一些出名的艺人,不仅在瓦舍演出,还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巡演,甚至寺庙举行仪式或者皇宫要举行活动,都会请他们来表演。
茶文化和酒文化自古以来就扎根在中国人民的习惯中,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茶馆和酒楼也兴盛起来,呈现出商品经济的消费性质。相对于瓦舍中有很多供平民消费的娱乐项目,茶馆、酒楼多是为富人或者官吏贵族服务。茶馆和酒楼中也会设置较为普遍的娱乐活动,如弦歌、歌妓、说书艺人等,迎合了上层市民的审美。
图|宋人饮茶
除了专门在固定市场演出的艺人,还有一些艺人,他们“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这些艺人被称为“打野呵”,主要是来自乡下。瓦舍艺人尽管也需要谋生,但他们往往加入了当地的行业社团,活动轨迹相对稳定,追求更加地专业化和职业化。而“打野呵”进行表演则更多地是以谋生为目的。
为了赚到更多的钱,艺人会专门选择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进行表演。每逢节日、庙会,皇室、官府会举行大型的庆典活动,有时群众也会自发地举行集会活动,这是艺人大展身手的最好时机。
于是,艺人就会像商贩“赶集”一样去“赶趁”,随着“集市”表现自己的技艺。赶集是城市和村落进行经济交流的必然结果,是沟通城乡经济的桥梁,遍布各大乡村交通要道上。艺人随着“赶集”谋生,一天甚至可以在多个集会表演。
图|宋代街景二、安得白头居此乐:宋代市民娱乐生活画卷
随着市场的出现,宋代的艺人也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从艺成为了他们的谋生手段,这也使宋代娱乐项目日趋多样化。仅在音乐方面,就足以窥见宋代的市民娱乐活动的丰富,宋代的音乐品种非常多,有歌曲、戏剧、说话、乐器演奏和诗词吟唱等。
宋代的酒楼茶馆为了招揽顾客,不仅提供饮食服务,还常常萦绕丝竹管弦之声,亦有歌女唱曲演出,以满足顾客其他方面的需要。歌曲分为嘌唱、小唱、唱赚、叫声等各类乐种,其中以唱赚最为流行,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乐种,以鼓、板、笛子作为伴奏,将一宫调的若干曲,合成为一体的音乐形式,这是当时歌唱类音乐中最难的乐种之一。
图|唱赚
诸宫调在宋代也十分流行。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莺莺传》,是如今戏曲《西厢记》的雏形,但元稹写的是书生始乱终弃的故事。直到宋金时期,董解元把《莺莺传》改写成《西厢记诸宫调》,以张生和崔莺莺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喜结良缘为结局。这不仅是宋代诸宫调的代表性作品,还反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意识形态,对传统封建礼教思想的冲击。
宋代的杂剧,既上承唐代的歌舞戏,也孕育了元代杂剧的繁荣。宋代的杂剧不仅在瓦肆勾栏里表演,宫廷里也有专门的杂剧演员为皇帝贵族表演。有时这些宫廷艺人,还会到瓦肆与民间艺人进行艺术交流。杂剧艺人的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京都,只有极为优秀的艺人,才可以在瓦肆里谋生立足。
图|董解元西厢记
这甚至还产生了杂剧竞技,即唱“对棚”,两个戏台相对唱戏,为吸引观众都拿出看家本领,最后由观众来决定谁是赢家。民国时期,梅兰芳和程砚秋分别在北平和上海唱对台,便是 “对棚”形式的延续。
宋代极为重视传统节日,每逢传统节日就会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宋代夜市的发展繁荣,是宋代商品经济的重要标志。传统节日各种民俗需要市民购置各种商品,为市民聚集市场提供了机会。借助灯火表演的皮影戏,自然在宋代繁华的夜市中,成为了极度风靡的活动之一。
图|宋代婴戏图
除了皮影戏常在节庆日表演,傀儡戏也与它在市场争妍。皮影戏是用羊皮雕刻出角色形象,用细竹棍摆弄皮影在白色幕布后,再配上戏词和音乐。傀儡戏则是雕刻人偶来表演戏剧,人偶的身上连接丝线,通过摆动丝线来控制玩偶做出各种动作。
不论是鬼怪神话,还是历史公案,儿女情长等,都在皮影戏和傀儡戏的表演范围内,更有技艺高超的艺人,把皮影和傀儡表现得如真实世界一般,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图|骷髅幻戏图
为了吸引顾客,宋代还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宣传方式。勾栏中要举行各种艺术表演,都会将要表演的节目写在纸上,粘贴在四周的房梁上,这个纸便是招子。观众来到勾栏时,各种表演同时进行,不知要看哪些节目,便可以通过看招子来了解大概。
宋代艺人还会通过叫卖声来吸引顾客。“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叫卖声不是单纯嘶吼,而是把卖物之词和宫调之律结合,使其具有音乐旋律,如同歌唱一般。这种沿街叫卖的商贩叫做“货郎儿”,他们手上还会拿着蛇皮鼓等简易乐器,给叫卖声伴奏。
图|宋代街景
可以想象,在宋代的街景上,货郎儿摇着小鼓,时走时停,无不萦绕着各种吟唱之声。音乐已经融入了宋人的生活,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成为了一种宣传和表达方式,足见宋代欢乐和谐的娱乐氛围。20世纪30年代,作家吕方邑写了《北平的货声》,描写商贩的叫卖声,通过这篇文章,仍可以一观宋代市井遗韵。
宋代医学发展进步,宋人更是注重养身和体育锻炼。可以说,宋代人民普遍热爱运动,形成了一股全民运动的风气。
尤以足球最为出名,在当时被称为蹴鞠。蹴鞠这项活动自春秋战国时期已十分流行,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起初以娱乐健身为目的的活动,逐渐具有表演性和竞技性。这使蹴鞠具有观赏价值,吸引了大批的观赏者,上至皇帝贵族、官员军队,下至市民百姓,连女子也都加入了蹴鞠活动,还有专门的女性球队,比赛时万人来瞻仰。
图|宋太祖蹴鞠图
相扑也是宋代风靡的体育活动,不论典礼集会,还是招待外国使臣,相扑都是必备的表演节目,在瓦肆,相扑艺人的数量也是最多的。相扑具有更鲜明的角力性质,当时专门培养了大批的职业选手,甚至有小儿相扑和妇女相扑。女儿相扑表演的服装和男子差不多,由于暴露过多,受到当时封建卫道士的强烈反对,但这并没有改变之后妇女继续参与相扑的事实。
图|相扑
外出旅游也是宋人的养身方法之一,一年四季,都是宋人出行的好时期,尤其以都城汴梁、临安游人众多。北宋的汴梁相国寺,便是当时最出名的景点,每次开放的时候,除了游人烧香祈福之外,还有军队作乐等活动。更为特别的,相国寺寺内有一口万余斤的铜钟,被称为“相国霜钟”,为当时 “汴梁八景”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皇帝贵族有时也会来此祈福观景。
南宋临安城,则以西湖最为引人注目,按照《梦梁录》记载,岸边的游人,来来往往像蚂蚁一样,足见当时的游人众多。春季的时候,除了西湖的一草一木,郊外的奇花异草和钱塘江喜怒无常的潮水也是临安市民常享的乐趣。而到了夏季,西湖晚上凉爽的湖风,更是聚集了一批市民于此游玩消遣,会友的、赏月的、买卖交易的、乘船游览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图|宋代西湖景三、也无风雨也无晴:宋代市场环境
虽然宋代常常经历内乱外扰,但相对都是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外族政权也多与宋朝维持平和状态,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由于宋代重文抑武,宋代统治者常常以经济手段来应付各种问题,颁布大量惠商、恤商的经济政策,维护商人的利益,商品经济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迅速发展,正如柳永笔下所写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造就了有宋一代的市井繁华。
宋代以前的城市施行“坊市分离”制度,“市”为商业贸易区,“坊”为居民区。每个坊、市的四周有高墙环绕,坊门和市门有专人管理,只有在开启的时间,专人来敲街鼓,市门才得以开放。而且,商品交易严格限制在市内,日出而开,日落则息,这种制度严格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图|宋代酒楼
自宋统治者废除坊市分离制度之后,城市居民和工商业者可以在城内随处置办店面,店铺与住宅区相互交错。正如书中所写的:“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店铺连门俱是,既无空虚之物。”
这促进和刺激了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封建传统“重农抑商”的观念逐渐动摇,皇室成员、官僚士人,广大平民,僧侣、道士、尼姑等社会各类人士都纷纷经营商业,以致“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
正因如此,宋代各类文化式样开始世俗化、专业化。在宋代的诗词文化中,就出现了以市井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还采用各种市井口语入诗。如姜夔的《灯词》:“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深夜还。”就是描述宋代民间舞队直至深夜才归的形象。
著名词人柳永一生穷困潦倒,专门混迹于市井酒馆中,为歌女写词谋生。《雨霖铃·寒蝉凄切》,于当时广为传唱,有“宋金十大曲”的地位,在他死后,众多歌女爱惜其才华,还筹钱将他安葬,为其祭祀。足见文学作品也被纳入商品消费的行列中,打破了贵族阶级文化娱乐的垄断,并在宋代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雨霖铃》意象
当然,由于市场法则不成熟,繁华市井的背后,也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市井乱象。宋代市民的经济收入严重依赖商品经济,收入的多寡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滋养出了拜金意识。为了获取更多的钱,有的商人不惜卖假货、造假钱,这种现象自古就有,但在宋代却极度的泛滥。便有人感叹“今之富者,大抵奸富也。”
而富人阶层的奢靡、攀比之风更是盛行,这种现象在酒楼就可窥一斑。民间酒楼为了招揽顾客,用妓女来招揽门客,被时人称为“非君子驻足之地也”;酒楼之间为了攀比,不惜成本地铺张酒席,购置千两以上的金银酒器。而富人参加集会活动,珠翠首饰,罗绮镶金,名为聚会,实则斗富。
图|交子
不择手段的市场竞争,加剧了社会分化,致富和破产只在一朝一夕之间,正所谓“富儿更替做”,昔日的富商、地主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破落户”,聚集在街头,成为无业游民。有的不想从事生产的,不惜甘当下流,巴结其他富人,或者聚集成街头匪痞,祸乱其他市民。为此,南宋临安政府还专门采取手段整治这些破落户,将他们编管外地。
结语
“人闲有家。”——《易·家》
闲,指栏杆,意为只有用栏杆守护才有安全稳定的家,后来,“闲”引申为道德规范。纵然满城烟柳,市井楼台,商品经济的意识形态,一步步腐蚀了封建道德观念,在无序化的市场环境中畸形生长。崇尚奢侈和享乐的风气盛行于阶级各层,以致整个社会都充斥着颓靡的气息。
靖康二年的上元节,不再是国泰民安般的张灯结彩,金人南下,北宋统治者以上交钱财的手段来求和。王公大臣,平民百姓,都不得不变卖家产上交国库,实在没钱的,变卖妻女,只有妻离子散,才能保得自己平安。
图|岳飞像
宋人天真地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钱财,便能享长久的安定。但金人在掳掠完钱财之后,便俘虏了徽、钦二帝,敲响了北宋灭亡的丧钟。皇室宗亲、能人巧匠近万人,包括珍贵的文籍宝物一并成为了金朝所属。面对北宋空虚无人的边防,连金人都感叹:宋朝真是太无人了!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怒喊:“臣子恨,何时灭!”究竟何时能灭,只怕是要等到商女也知亡国之恨时。面对日益衰败、物是人非的国家,市民只知玩乐,不问国情。回望临安城的市井,依然歌舞升平得如开元盛世一般,舞尽至灯火阑珊。
宋人在商海的漂泊中落尽繁华,最终在南宋的临安城结束了这人间残梦。不加节制地沉溺娱乐,势必会造成家散国亡,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娱乐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朝的颓靡给我们启示,在享乐休息的同时,必须要以“闲”来规范自己。
参考文献:
《东京梦华录》
《梦梁录》
《全宋诗》
《宋史》
《宋会要》
《文献通考》
《武林旧事》
《事物纪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