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吴炳文(吴炳文Cookie)

吴炳文(吴炳文Cookie)

吴炳文(吴炳文Cookie)1921年初,张太雷在第一次赴苏俄前夕,给妻子陆静华写了一封长信,张太雷二女儿张西蕾后来参加革命时将此信带出,为安全起见,剪掉了信的抬头和落款,故缺抬头、末尾和日期。作为唯一保存下来的张太雷《家书》,弥足珍贵。原件藏于国家博物馆。吴炳文(吴炳文Cookie)《家书》内容丰富,张太雷不仅对自己出国后家中的生活作了周全的安排,还隐秘表达了此次出国的目的,表露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既流

1921年初,张太雷在第一次赴苏俄前夕,给妻子陆静华写了一封长信,张太雷二女儿张西蕾后来参加革命时将此信带出,为安全起见,剪掉了信的抬头和落款,故缺抬头、末尾和日期。作为唯一保存下来的张太雷《家书》,弥足珍贵。原件藏于国家博物馆。

吴炳文(吴炳文Cookie)

吴炳文(吴炳文Cookie)

《家书》内容丰富,张太雷不仅对自己出国后家中的生活作了周全的安排,还隐秘表达了此次出国的目的,表露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既流露出作为儿子、丈夫以及父亲的张太雷对家庭的深切挂念与殷切期望,更表明了作为共产党人的张太雷为国家和人民“谋将来永远幸福”的革命初心和使命,真实地展现出一位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可亲、可敬的形象,是一封感情真挚、有血有肉的红色《家书》。

张太雷《家书》手迹

张太雷《家书》(节选)

你可以趁这个时期中用一点功。你一定要进学堂的,所费亦不算多。你第一要选择你所最善长的功课,学习了可以使你独立。我想你学刺绣及图画一定是好的。刺绣要学那新式的刺绣,如绣花卉人物山水之类。图画学了是最有乐趣的。再者图画与刺绣是有极大关系的。因为刺绣配颜色等一定要会图画的,才会配得好。我想你于这两种课都是很善长的,并且很欢喜的。这两样东西很有用处,你学好了这两样,你很可以自立了;那时你是一个独立的女子了。比较那种女子只做男子的附属品,要荣耀得多呵。你可以寻先生学习这两种功课。我想常州女学堂里一定有好先生。你不要怕费钱。要钱你可以对吴南如、张照德写信要。我现在正找报馆里的通信员之事,倘若找着了又可以有每月四五十元的进款。所以你们决计不要愁钱。除掉学习刺绣图画之外,你还要学一点普通常识,尤其对于如何教育子女,是要研究的。历史地理理科,是你应当懂一点的,国文只要多读新的白话文,可以多看小说如《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等。还要多看杂志与报纸。如妇女杂志、小说月报,常州局前街新群书社多有卖。同吴家大媳妇进学堂亦是很好,只不知那个学堂里刺绣图画好不好?你不要拿我的话忘记了,我希望我回来的时候,我学得很好,你也学得很好,那时我们多快活呵,那时我们应大家互相庆祝了。我希望能如此!

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的事。我们应该在这时期中大家努力做,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呵。我并没有一点忧愁,因为我有这个目的在心中,我希望你也能有同样的心思,一点不忧愁,只用心照我告诉你的用功去。母亲是很能看得开的,你再拿我这一番话说与母亲听,他老人家一定能不牵挂我的。你必要照我告诉你的做,我在外心才能安。我很感激你。我发誓我决不负你。你在家安心供养母亲,教育细苹,自己照我的话用功。

张太雷与妻子结婚时的合影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的文字资料并不多。1921年初,年轻的张太雷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命,奔赴远在苏俄伊尔库茨克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临行前,面对疾病缠身的母亲、新婚两年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张太雷写下了这封致力于“谋将来永远幸福”的《家书》。

追求“高深学问”的革命者

张太雷幼时家境贫寒,1916年考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和众多读书人一样,也曾想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如果说入学之初的张太雷还有“做官发财的心念”,1921年提笔写下《家书》的张太雷,在经历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已经彻底改变了求学的初衷。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做了官,发了财,难保我的道德不坏。”倘若真是如此,“非特我的身体、道德要坏,恐怕家里要受莫大的苦处。”对“富贵”进行了深刻批判的张太雷,决计不走这条“做官发财”的坏路。在他看来,“做官发财绝不是福气”“真正的福气是心广体胖”,是心中无所忧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生计独立。

张太雷“立志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所谓去外国求“高深学问”,是指去苏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汲取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为中国革命开辟新路。为了安全保密,张太雷只能隐晦如此。

张太雷求“学问”的目的是“将来可以享真正幸福”,妻子也“享真正的幸福”“母亲也享真正幸福”。这里的“幸福”,诚然有追求自己和家人幸福之意,更深层的含义,则是作为革命者的张太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这也正是他投身革命的初心和使命。所以,用“一点暂时离别的苦”去换取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张太雷是“情愿的”,也是“快乐的”。

期冀“家庭独立”的顶梁柱

张太雷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的儿子,他深深地关心着抱病的母亲。在《家书》中,张太雷对他出国后家庭的生计作了周全的安排,他告诉妻子,在需要钱的时候,尽可以写信给吴炳文和张照德,这都是他值得托付的好朋友。他担心母亲过分节省,因此特别对妻子写道:“你可劝劝母亲说不要过省。不然我在外如何安心呢?”这是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张太雷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更是身为人子的他因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而满怀愧疚心境的真实流露。

张太雷深爱着他的妻子,为着她“将来可以享真正的幸福”,向她提出了做独立女性的要求。张太雷让妻子进学堂学习刺绣和图画这两门擅长且喜欢的功课,嘱咐她不要愁钱,“学好了这两样”,就“很可以自立了”“是一个独立的女子了”,比那些“只做男子的附属品”的女子要“荣耀得多”。他还希望妻子“学一点普通常识”,研究“如何教育子女”,懂一点“历史地理”知识,读一些白话文,多看小说、报纸、杂志。这些要求,既是张太雷对妻子的鼓励与期冀,也是他向中国亿万妇女发出的号召,号召广大妇女打破封建的枷锁,不再做“男子的附属品”,成为真正独立的女性。此时的张太雷对妇女解放问题是极为重视的,四个月后,已经身处莫斯科的张太雷写下了《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在妇女运动一节中,他悲痛地写道:“中国妇女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她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是“不折不扣的家庭奴隶”。张太雷明确指出:“她们的愿望是获得彻底解放和完全独立于男人”,而“完全独立只能在经济独立基础上取得”。因此,张太雷把对中国妇女彻底解放的期望,首先寄托在了妻子身上,希望妻子可以学习新思想、习得新技能,获得思想解放,能够“独立谋生”,进而“完全独立”。张太雷在《家书》中还写道:“我希望我回来时,我学得很好,你也学得很好,那时我们多快活呵,那时我们应大家互相庆祝了。我希望能如此!”张太雷对他归来后的图景进行了美好的畅想:以自己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学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以妻子为代表的中国妇女也获得了彻底解放,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大家当应共同庆祝!对这“将来永远的幸福”,张太雷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信心。

谋求“永远幸福”的开路人

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正是张太雷要谋求的“将来永远幸福”,这对他来说“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为了实现这“快乐的事”,张太雷奋斗了一生。

在北洋大学求学时期的张太雷就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在1920年秋加入了党的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向着他谋求的“永远幸福”迈进了一步。毕业后的张太雷筹建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他起草的团章中明确规定,团的宗旨是研究和实现社会主义。后来,也就是写下这封《家书》后,张太雷奔赴苏俄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个使者,继续着他谋求“永远幸福”的道路,在共产国际三大的讲台上,张太雷进行了热血沸腾的演讲,成功为中国革命寻求到了国际支持。1927年11月,张太雷赴广州领导武装起义,12月12日,张太雷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倒在了为中国人民谋求“永远幸福”的路上。

两千余字的《家书》,充满了张太雷对母亲和妻子的真挚感情,更彰显了张太雷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张太雷短暂的一生中,从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那一刻起,直到敌人的子弹射入胸膛的那一瞬间,张太雷一直在践行着他的初心和使命:谋将来永远幸福。这既是他个人家庭的幸福,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对“永远幸福”的谋求,并没有因张太雷的牺牲而终止,因为这不仅是张太雷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所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下,旧世界已被惊雷震碎,新世界正现万里晴空,中国人民的“永远幸福”已经由理想变为现实,张太雷烈士应当欣慰了。

本文引文均出自《张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

(作者:郭晓磊单位: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民革上海市宝山区委第六支部】

民革上海市宝山区委第六支部开展集体学习

民革上海市宝山区委第六支部现有党员32名,其中区委委员2名,区政协委员4名,聚集了一批文艺专才,中高级人才占比90%。

民革上海市宝山区委第六支部始终坚持做好五项重要工作:一是齐心合力建小家,支部活力不断迸发;二是专心致志做公益,社会服务品牌凸显;三是心无旁骛谋主业,履职建言积极作为;四是凝心聚力促发展,支部活动丰富多彩;五是凝心聚力集智慧,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民革上海市宝山区委第六支部秉持“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在民革上海市委会和民革宝山区委会的领导下,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党员的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支部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2019年,支部荣获民革中央表彰的“全国示范支部”称号。

支部党员冯颖智: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红色使者,年轻的张太雷深知此去外国意义重大,然而面对家中早年守寡、靠帮佣才将自己拉扯成人的年迈老母,还有新婚不到两年的妻子陆静华,张太雷心中有着太多的不安与愧疚。这个精通两门外语又毕业于北洋大学法科的高才生,原本是可以轻易地谋个高薪职务,带着家人尽享荣华富贵,然而,为了革命他选择放弃,为了革命他终日奔波。

张太雷在给妻子陆静华的家书中写道:革命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破坏旧世界、推翻旧政权,也包括建设新世界、为人民谋永久的幸福,这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张太雷表露了为人民“谋将来永远幸福”的初心,展示出作为革命家的一种胸怀,一种担当,一种责任。

我们生活在一个梦想迸发的新时代,作为青年的我们应当勇挑时代责任,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用知识和热情为群众服务,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已经走进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继承张太雷等革命先驱的遗志和精神,继续奋力前行!

支部党员许凌峰:

1921年初,张太雷写了封家信寄给妻子陆静华。

张太雷写信的目的,是要向盼他毕业后能够找到如意工作、进而改善家境的母亲、妻子诉说自己放弃“学而优则仕”的老路、选择革命道路的决定,并希望获得家人的理解。为此,他首先从家人最为蔑视的官员腐败入手,讲官员腐败后不仅理想堕落,而且日常生活也会堕落,这与其追求的幸福是完全相悖的。沿着这一思路,张太雷进而循序渐进地说:“惟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既可以自己独立谋生,不要依靠他人,这样就用不着恐惧失去饭碗,心境自然也就安定”“又可以保持我清洁的身体,高尚的道德。不至于像那些做官的发财的人一样嫖赌娶妾做坏事”“求学问是一种最快乐的事,在有学问的人看,那嫖赌等多是痛苦而不是快乐,所以他们决不会去做那种事的”“所以我决计外国去游学求一点学问,将来可以享真正的幸福,你也可以享真正的幸福,母亲也享真正的幸福”。张太雷所说的“立志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即是赴苏联学习马列主义,汲取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以便将来回国干革命,投身共产主义运动。在这封家书中,张太雷向陆静华隐秘地表露了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及对幸福的理解,表明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决走革命道路的决心以及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

张太雷向家人直抒胸臆:他从事革命工作,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求学问,做有高尚道德的人。他所追求的幸福,不仅仅是家庭幸福,而是人民未来真正的永久的幸福。这些都真实地展示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人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

支部党员管明露:

在张太雷的这封家书中,百年前的铁骨誓言直达心底,诉说着百年的风雨颠簸。

家书的字里行间,既有张太雷对妻子的深情牵挂,更有张太雷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坚定决心。

张太雷在青春年华时以救国救民、复兴中华为己任,愿意为了革命和美好明天牺牲一切。

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这种理想信念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人学习和传承。青年应当勇挑时代责任,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用知识和热情为群众服务,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支部党员钟倩云:

张太雷的这封家书是一封和妻子的告别信,其中包含了对个人成长的展望,对家庭幸福的期待;不仅看出他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看到了他对家人的责任与牵挂。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有所不同:有的人以为追求物质,认为升官发就是幸福;有的人在温饱之后看重的是精神的成长与追求。

“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就是张太雷认为的追求幸福之道。追求学问,但也不会让家人衣食无着,即便即将在外漂泊求知识、谋独立,但依旧心系家人,早早为家人的生活保障做好谋划。自己追求成长,也不忘家人的成长。为妻子的人生规划给建议,只有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的两个人才能更好地携手,相互支撑。离家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归来后我是更好的我,而你也将是更好的你。张太雷给妻子的离别信中看到了不舍,更看到了重逢时的美好。

上一篇: 沙尔汗(沙尔汗是狄仁杰哪部)
下一篇: 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