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研究方法概说.pdf 3页VIP

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研究方法概说.pdf 3页VIP

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研究方法概说.pdf 3页VIP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研究方法概说.pdf,精美的骈赋,不应置疑。另一方面说“唐代限韵试 类最显著的标志性特征往往是较为简单明确的,如 赋,有些固然是标准律赋,有些却不尽合律赋体式

精美的骈赋,不应置疑。另一方面说“唐代限韵试类最显著的标志性特征往往是较为简单明确的,如 赋,有些固然是标准律赋,有些却不尽合律赋体式, 骋辞大赋篇幅长且句式骈散互见、骈赋多用偶句、骚 能否称之为律赋,仍可商榷。这就是说:题下限韵的赋句中含“兮”字,都是不必太费寻思即可辨别的。 试赋一方面会是律赋,一方面也可能不像是律赋。” 律赋也一样,以限韵为最要特征,触目即识,类别分 (《律赋论体》)这又似乎有些苛严了。像这样以平明,便于辩认。而追求声韵谐协,与偶句好用隔对、 仄病犯为判别律赋的标准,一方面把一些没有限韵行文多使典故等一样,是律赋体式的重要特征,但不 的骈赋视为律赋,另一方面又把一些限韵律赋排除是文体自成一派的标志。 在外,就让人感觉律赋之体太难把握了。而人们习将限韵作为律赋最根本的体式特征的另一个理 常以“律赋”称命作品时,用心多未如此深细。最明由是,新文体往往都是从1日文体中发展衍育而成的, 显的例子是,王禹僻《小畜集》第二卷自标目“律它既继承1日文体的一些因子,更要产生1日文体所不 赋”,收赋十篇,篇篇题下限韵;周必大编《皇朝文具备的“新”要素,并且此新要素当即为该文体的首 鉴》卷十一标目“律赋”,收赋十九篇亦皆限韵;而这要标志;声韵追求、四六对句的运用等,六朝骈赋早 些作品中,有的句式非常散文化,回避病犯根本无从已如此,唯有限韵,据现有文献,是唐代出现的新方 着手,如欧阳修《应天以实不以文赋》。

法。凭此方法而被唐人称作“新体”的律赋,其独立辞赋各体,尽管体式的特点都包含丰富,但每一成体的关键要素非限韵而谁能当?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研究方法概说蒋长栋(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 湘潭 411lo5)摘 要 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研究之所以长期难以有所突破,是因为研究视角和方法尚未真正得到解决。 质素系统研究法合乎韵文作为一个整体的实际,因而是韵文文体演变研究之最合理的方法。运用此法须综 合考虑诸方面的问题。关键词 韵文;文体演变;质素系统研究法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91(2008)O1—0015—03以目前普通国民的文学知识状况,倘若问以问,也许正是学科研究的起点。如果有一种学问可 “何为诗、词、曲、赋”的问题,也许大都可以道其仿 以称为“中国韵文学”的话,那么它的内涵是否即诗 佛。但如果问题是“什么是韵文?”则恐怕多数人将学词学曲学赋学的简单相加?如果不是,那么是否 报以茫然。这种情况,与韵文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 有必要在各分体学科的基础之上,建立包笼的、宏观 十分相似。或者前者应视为后者的一种折射反应? 性、整体性的韵文共性学?如果是,那么这一学科的 在当前,诗学、词学、曲学、赋学各学科中,尽管在文基本内容、基本任务、研究范围及方法等等应当是什 体界定、文体个性、文体细类、渊源流变等基本问题么?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从起点开始的第 上还存在着很多有待探讨的疑难和争执不下的意一 步 见,但这些问题和争论恰恰体现着学科研究正在走一 “五四”以来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研究方法 向深入。

比起韵文各分体研究纷纷取得骄人成就的之概述 状况,当前,关于韵文共性的研究则是一片寂寥。何 以会如此,我们还不能回答。对“何以会如此”的追“五四”以来,研究家们一直企图将韵文作为一·作者靠 _介:蒋长栋(1943一 ),男,湖南洪江市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5 个整体而对其文体演变进行研究,相继出版的著作境乃至叙事、言情、体物等诸多艺术质素的运用上, 有陈钟凡的《中国韵文通论》(中华书局1927年都有着其独具而与散文颇不相同的特点,并形成一 版)、龙沐勋(字榆生)的《中国韵文史》(商务印书 个以“韵”为核心的艺术质素体系。同时,以“韵”为 馆1934年版)、日本学者泽田总清的《中国韵文史》 核心的艺术质素体系的存在,是直接为以“情”为核 (商务印书馆 1937年版)、梁启勋的《中国韵文概心的内容质素服务的,“情”与人格意识、个性特质、 论》(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吴烈的《中国韵文演思维方式、题材运用等共同构成韵文独特的内容质 变史》(世界书局1940年版)等。这些著作的共同 素体系。“韵”因“情”之需要而产生,“情”则因 特点是,阅历广泛,功底扎实,在韵文之分体即诗、“韵”的作用而得以彰显。

中国韵文体式的形成,实 词、曲、赋等某一体式的研究中,常表现出非凡的见质上是艺术体系在纵向演进与横向联系中新旧质素 识。然而,也正如吴企明先生所说,这些著作“在韵更替、承传、变异乃至重新整合的产物;中国韵文体 文学研究上的筚路蓝缕之功,是不可忽视的;可是它貌的形成,实质上是特定内容质素与特定艺术质 们毕竟仍然停留在诗、词、曲、赋的分体叙述上,似乎素相互整合所产生的独特风貌。这样,我们无论 还只是一部除掉散文、小说、戏曲的中国文学史,并是研究韵文的体式还是体貌形成与演变,都可以 没有从整体上对韵文发展作宏观考察”。[1 JI 本人从这两大质素体系出发,作纵横两向的质素传播 在将以上各著作通览一遍之后,也颇有此同感接受史考察。因此,质素研究法乃是打破韵文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研究家们已 体樊篱,将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科学方法。 逐渐懂得怎样将韵文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出版于如同运用分子、原子、电子、中子、质子等理论研 2001年4月的郭建勋的《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认究物质运动须讲究研究系统之层次一样,运用质素 为:“‘楚辞’作为一种典范性的文学,对后世各体文研究法研究韵文之文体演变,也必须结合系统论方 学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影响,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学体法,使质素研究在科学的系统中有序地进行,方能真 类,也与其他文体发生了持续不断的交融碰撞。

本正达到探寻韵文文体演变之奥秘的目的。系统论有 书的目的,就是要探究楚骚体文学对中国古代几种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仔细斟酌,其中对以质素研究 主要韵文的影响,并理清它与这些韵文之间的相互法探讨韵文文体演变最为有用的是如下三个方面: 关系。”-2 J( 出版于2001年5月的徐炼主编的《诗一 是系统论之相互联系原则,可使文体演变中质素 道——中国韵文艺术体系研究》之《导言》认为:“一 研究系统之层次更加清晰明朗,因而可促成韵文文 种诗体的诞生成长即是诸要素孕育成形并逐渐完成体演变研究体系更趋科学而又准确。二是系统论之 整合的结果,诗体的嬗变推移也必然是出于诸要素动态原则,可更好地显示出韵文质素之“有序—— 发生异动、质变并重新整合的内在动因。因而,我们无序——新的有序”过程对文体演变所产生的影 这本书的探讨思路便是将中国古代韵文的基本要素响。三是系统论之适应性原则,可更好地解释韵文 分解,一一描述缕析,意在为韵文艺术体系的整体研文体演变之质素渐变与突变原理,从而为文体演变 究作一点铺垫。”[3】I吻’此二著都懂得了韵文文体的的完成描绘出令人信服的过程。这样,质素研究的 形成,是由于韵文内部质素的“交融碰撞”或“发生方法就可和系统论的方法结合起来,本人将之称为 异动、质变并重新整合”,因而打破韵文诸分体界“质素系统研究法”。

限,从其质素的纵向继承与横向联系出发来研究其三 运用质素系统研究法必须综合考虑的诸方面问题 文体的形成与演变,便成为一种合理而又可靠的研“质素系统研究法”毕竟只是一种研究的方法, 究方法。本人的《中国韵文学概论》一著中,将之称这种研究方法能否奏效并取得研究的成功,关键还 为质素研究法。在我们将之用于研究什么,以及怎样去进行研究等二 质素系统研究法是韵文文体演变研究的最方面。这样,我们在运用此一方法时,还必须综合考 合理方法虑以下诸方面的问题:质素研究法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它合乎韵文作其一,“文体”的界定必须包括体式与体貌两个 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实际。“韵文”之不同于“散文” 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研究什么”的问题。历来 者,根本就在于它是有“韵”的。“韵”这一核心艺术搞文体研究的大都只单纯地搞体式的研究,搞体貌 质素的存在,决定了它在句式、声律、修辞、构章、意 研究的则大多将之作为作家作品流派风格研究的附 】6 研究的则大多将之作为作家作品流派风格研究的附文文体演变研究的实践。再如在每一小阶段(有时 庸,鲜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韵文文体演变研究的。 甚至是每一文体)演变研究完成后的小结,每一大 其实,古人所指体貌之“体”,与今人所指体式之阶段演变研究完成后的总结,以及各阶段研究均完 “体”,都是文体演变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体式 成后的总述,都应从已有事实出发作各阶段连贯起 的形成固然主要是艺术质素整合的产物,体貌的形来的思索与考察,以求得出中国韵文文体演变之准 成则包含着内容质素与艺术质素这两方面的整合, 确而合乎历史真实的轨迹或规律。

因而,体貌的演变中实际上也包含着体式的某种渐其三,质素系统研究法还必须与其他诸多人文 变因素在内。正是这种渐变因素的量的积累,才最社科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运用。韵文体式体貌的演变 终汇集成体式嬗变这一质的突变。这样,体貌演变虽然是其内在质素的承传、更替、变异及重新整合的 对于一种新体式来说,它常常是一种形成前的准备; 结果,然而这一切的演变又都是人的作用的结果,是 而对于一种老体式来说,它常常是一种形成后的发人的社会文化与审美趣味等对韵文话语权作用的结 展和延续。所以,我们运用质素系统研究法时,就必果,文体实际上是社会话语权拥有者们的一种特定 须将体貌演变这一韵文文体演变中的重要环节也包 话语方式。既然这样,那么,当我们在运用质素系统 括在内,否则将是丢弃了一个重要演变环节的极大研究法而碰到一些更深层的问题时,就必须结合人 失误。文社会科学中的其他研究方法,对韵文文体的形成其二,“演变”的研究必须力求概括和抽象出一与演变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方能得出较准确的结 些带普遍性的规律。采用质素系统研究法,其中对论来。在这里,考证的方法,从事实出发进行归纳的 质素进行研究是为了从微观方面把准每一文体形成方法,通过对比阐明事理的方法,乃至辩证唯物主义 与演变的细脉,而用系统论进行研究则是为了在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凡属对研究问题有用的,都 基础上概括出宏观的带普遍性的规律,以求对中国应在采用之列。

韵文文体演变研究取得某种突破性的进展。质素微 观研究的可靠性,正是为了保证系统宏观研究的科参考文献: 学性。这些带普遍性或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是在对[1]吴企明.建设韵文学科的总体设想[J].中国韵文学刊,l987,创刊号[2]郭建勋.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各种不同层次之对象的研究中概括出来的:例如,在2001. 韵文诸体形成与演变的质素传播方面,拙著《中国[3]徐炼(主编).诗道——中国韵文艺术体系研究【M].长沙:岳麓 韵文学概论》曾概括出“民间韵文启动律”、“新旧质书社,2001. 素更替律”、“诸体相济共存律”等带普遍性的规[4]蒋长栋.中国韵文学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2. 律,[4](P4s-57)它们分别对文人韵文文体形成的外在 动因、内在原因以及各体之间的互动等研究,具有一责任编辑 王晓芳 定的普遍意义,因而又可反过来用之于本人未来韵17

上一篇: 提升园区文史工作质效 园区政协钱玉清委员工作室揭牌启用
下一篇: 助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市文史馆馆员建言献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