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放榜了,又多了不少高考状元的话题。
作为选拔人才的筛子,因为通过极其不容易,就是每年的高考状元,也不敢轻易说soeasy。
杨慎簪花图
二十一史弹词(二十一史弹词全部诗文)
但古代有这么一位高考状元,他在还未参加考试的时候就誉满天下;他还是个官二代,但在他科举高中状元后,全天下的读书人都认为实至名归。可以说他通过考试的过程,几乎是轻松加愉快。
不知道他是谁?没关系,他的一首词,大家绝对都很熟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央视版《三国演义》让这首大气磅礴的《临江仙》,以极为接地气的歌曲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很多人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理所当然以为这首词便是出自于罗贯中之手。
其实不然,它是系列词作《二十一史弹词》中的秦汉篇,作者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
对于不熟悉历史的朋友来讲,明朝三大才子可能和“大历十才子”差不多,是个典型的冷知识,和巨咖组合“唐宋八大家”相比较而言显得路人化十足。
其实如果耐心翻阅三大才子的人生履历,会瞬间理解“学究天人”这四个字的含义,解缙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徐渭让后世的郑板桥甘为座下走狗,杨慎与他们二位相比,特点更为鲜明,他是这三人之中知识最广博的一位,人称“无书不读”。这首临江仙不仅仅是感慨历史变迁的之作,更是这位大才子的一生写照。
宰相公子才动京师
杨慎是明武宗时期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
和很多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一样,杨慎小时候也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家族基因的强大,聪明的他11岁就能写诗,12岁就以一篇《古战场文》技惊四座,令无数前辈惊叹不已。
时任内阁首辅的文坛领袖李东阳也对杨慎不吝赞美之词,一时之间小神童杨慎的热度甚至胜过了他神童父亲当年京漂时的风头。
看吧,神童的父亲也是神童,我们不要给孩子们那么多压力了,我们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可能是我们不如别人。
打住,坚决打住。话说光阴荏苒,转眼间神童长大成人,到北京参加科考,不负众望地夺得了正德六年的状元之位。
为何说不负重望呢?难道因为他的父亲是内阁首辅,所以大家才会觉得他会中状元?
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当时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身为天才少年的杨慎,科举折桂肯定没有问题,如果杨慎得不到状元,那才是有问题。
可见杨慎在弱冠之际已经靠才学征服了大明帝国的文化圈。
秉性刚直,折戟议礼
金榜题名后,大才子杨慎正式步入仕途。
和通常理解上的不同,既有才学又是顶级官二代的杨慎,并没有像很多戏文里官二代一样为所欲为、年少轻狂,而是秉性刚直、持身中正,这也注定了后来他在仕途上的坎坷。
正德皇帝去世之后,由于没有子嗣,只能由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嘉靖帝。
按礼制,嘉靖要改认正德之父、也就是他大爷明孝宗为父。桀骜不驯的嘉靖皇帝强烈抵触,于是以“认大爷为爹”还是“认爹为爹”为核心议题的的“大礼议”闹剧,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杨慎是在杨廷和退休后“认大爷派”的核心人物,他不断上书反对,帝臣双方矛盾越来越激化。
怒火中烧的嘉靖皇帝一忍再忍,终于翻了脸,派出锦衣卫逮捕了左顺门前示威的两百多名“认大爷派”骨干,并罗织罪名处分众臣,杨慎被流放到云南充军。
从此,杨慎这位京华才子便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云南边疆生活,此生再未踏入那座让他挥斥方遒的北京城。
谪居云南成就文名
到了云南之后,起初杨慎的确有一段阵痛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大才子似乎也看开了。
他全身心投入到浩瀚的书海之中。根据《明史》记载:“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他在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等方面都有所涉猎,而且在这些领域都有很优秀的作品传世,作品种类多达298种,堪称古今绝伦。
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
落魄生活没有让杨慎在历史舞台上黯然收场,反而阴差阳错之中促成了他在文化上的非凡成就。
如果没有当时的仕途黯然落幕,可能后来会多一位治世能臣,但与张居正等人相比,杨慎即便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也只是成为后人心中可有可无的一个名字,倒因为仕途失意,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拥有傲骨百折不挠的千古文宗。
正如杨慎在《临江仙》中写到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皆人去而息,唯有不忘初心的风骨才是永久流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