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湘人朱正出了20多部鲁迅研究著作,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鲁迅研究专家。为给鲁迅作传,他五度写出新的版本。他说:“站在新世纪来评说一位上一个世纪的)B作家,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没有一点新意,岂不辜负新世纪了吗?”
今年初,在北京的图书订货会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推荐的好书中有三本湘籍出版社和作家的新书,其中有湖南著名学者、出版家朱正的《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加上他去年末出版的另一本研究鲁迅的文集《鲁迅的一世纪——朱正谈鲁迅》,朱正成了各大媒体的聚焦点,《南方都市报》等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如果允许说真话,就该说出真实的鲁迅》的访谈文章。
七十有六的朱正,近几年来随儿子客居北京。本报记者在年前年后两次探访他在北京、长沙的寓所,与他进行了关于他半个世纪来痴迷鲁迅研究的长谈。
在麻将桌上“吃鲁迅的饭”
走进朱正在北京和长沙的两寓所,就像走进一个鲁迅研究博物馆,甚至可以说,朱正所收藏的鲁迅相关文史资料可以与专业博物馆媲美:有影印线装本六函四十九卷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三函二十四卷的《鲁迅日记》,不同版本的《鲁迅全集》,与鲁迅有往来的各类人士的相关回忆研究资料……
而其中颇为壮观的是朱正自誉的他“吃了50多年鲁迅饭”的研究著作。2月26日,在他的长沙寓所里,只见客厅、书房、卧室、走道,到处都是书架,而有趣的是却找不到一张书桌,客厅一整面墙的书柜旁,对着阳台仅有一张四方麻将桌子。他说,他不会打麻将,这就是他的“书桌”。记者欲了解一下他这50余年来全部的关于鲁迅的著述,他不断地在各个房间里穿梭,不一会,从不同的房间书架上搬来的著作堆满了“书桌”。我粗略点了一下数,关于鲁迅的研究著作达20多部,其中就有5次重写的鲁迅传记,共有不同的7个版本;“反右”书系《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等5本;杂文随笔9部;口述自传1部……近年来他的研究范畴扩及当代史方面,他自己很看重去年出版的与蓝英年合著的《从苏联到俄罗斯》,他风趣地说,自己不仅是“吃鲁迅的饭的”,也在新的领域“夹了几筷子菜”。他的著作有近40部之多,真是著作等身了,如果加上他在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三十多种鲁迅研究方面的书籍,那书就会堆到天花板上去了。
从此“鲁编室”到彼“鲁编室”
朱正是鲁迅作品最铁杆的粉丝,他从15岁读到现在70多岁,读了60余年;他也是鲁迅图书最挑剔的读者,以作者和编辑的身份挑毛病挑了40多年;他以执著和认真写了大量的考证鲁迅生平事迹的文章成了鲁迅研究专家,成了1981年版和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六卷的编辑者。
1979年,曾经被划为“右派”、“反革命分子”的朱正平反后,调到湖南人民出版社新成立的“鲁迅研究编辑室”。通常所说的“鲁编室”,是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著作编辑室,地方出版社成立“鲁编室”大概只有湖南一家,朱正就是负责人。据他回忆,前后他们大约出版了三十来种书,其中很有价值的不少。
1981年9月25日是鲁迅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推出新版的《鲁迅全集》,当年2月朱正被借调去“鲁编室”工作一年,做第六卷的责任编辑,即编发三本《且介亭杂文》。这一段时间,他能够阅读到大量的有关资料,查阅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的报纸和期刊,作了大量的调查和访问,占有了不少的材料,这为他以后的鲁迅研究和考证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对鲁迅非仰视非俯视而是平视
朱正从1956年25岁时出版《鲁迅传略》,1982年改写后再版《鲁迅传略》,到1985年出版《鲁迅》,2003年出版《周氏三兄弟》,再到2007年11月出版全新版的鲁迅传记《一个人的呐喊》,他半个世纪五度为鲁迅作传。而每一次作传,他都不是简单地重复自己、转叙他人,而是“‘语必征实’,史料丰赡,考证精审,知人论世,特立不群”(孙郁)。正像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所评价说:“这本传记不仅集鲁迅史料研究成果之大成,而且作者也有自己的史料的独立准备;同时作者对这些年学术界关于鲁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的论争,更有独立的判断……都在对事实的考释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作者对鲁迅既非仰视,也非俯视,而是平视之的态度和眼光,或许更能给读者以启示。”
朱正毫不隐晦地对记者表明,鲁迅是他心中的偶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他对鲁迅非常尊敬,但他也爱真理,“我爱鲁迅,尤爱真理”。他觉得,一个历史的研究者要有历史的责任感,要对历史负责任,“站在新世纪来评说一位上一个世纪的作家,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没有一点新意,岂不辜负新世纪了吗?”
朱正在穿越了历史沧桑和个体浮沉后,以不断发掘出来的新史料,用新的视角来平视鲁迅,重新把握鲁迅。因为对于中国和世界都需要一本还原鲁迅真实风貌的鲁迅传记,“朱正先生的可贵与可敬佩,是他首先面对过去的历史,正视自己以往的写作没有摆脱时代投下的阴影和因为时代条件的限制造成自身缺少充分准备的弱点。他真诚地正视自己年轻时的粗糙与幼稚……”(刘再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