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园口璺蜀叠瀚2012年第12期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漆思文史哲都旨在观照人性奥秘与提升世道人心, 当代文史哲应当“分科不分家” 。 文史哲的会通, 就要使文学对人情世事体验的情感表达与心灵意会、 史学对生活变迁洞察的实践理性与历史智慧、 哲学对宇宙人生感悟的本体追问与终极关怀等独特生命领会得以沟通和共享。 文史哲会通的视界融合, 在于探寻领会人文世界的逻辑和方法, 促进人们对人文思想史的重新理解。 对中国哲学史的当代书写来说, 要自觉把握中国人文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特质, 体现中国哲学注重人性悟觉的生命智慧, 恢复中国哲学的自性与自信, 以人文情怀与世界眼光重振中国哲学思维的独特优势, 并以包容性价值观重建文史哲会通的开放性人文科学, 塑造和引领全球化时代新的人文精神。【关键词】 文史哲会通; 人性自觉; 世道人心; 中国哲学史[ 中图分类号】 B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 0 4 —518 X ( 20 12)12—0 0 18 —0 9漆思( 19 7 2一), 男,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 哲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社会发展哲学。
( 吉林长春130 0 12)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的哲学研究” ( 项目编号: 10 C Z X 0 0 5)、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 项目编号: lO JJD 7 20 0 16)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治学传统注重“文史哲不分家” , 当代文・史哲也应当“分科不分家” 。 文史哲虽分科而不分家, 表明文史哲人文学科拥有共同关注的人性与人文之家。 现在重提文史哲的会通, 就意味着在原本共同的人文“家” 里可以相互自由走动, 并可以会心交谈彼此都关注的世道人心与人性自觉。 然而, 现代学科建制下日益分化的文学、 史学、 哲学及其内部研究领域的不断分化, 主张分门别类地精细研究。 这虽有其相对合理性, 但一关起家门自立门户不相往来, 则会带来人文学科自我封闭和碎片化的不良后果, 不要说文史哲学科之间的疏离, 就是文史哲各自学科的内部也存7 8在着难以沟通的隔阂, 这种状况严重阻塞了文史哲通过心灵对话通达人性自觉与生命领会的应有通道。因此, 当今时代就需要文史哲回归反思世道人心与促进人性自觉之人文学科本分与天职的心灵对话与会通。 文史哲的会通并不意味着取消各自应有的学科特性和研究方式, 恰恰相反, 需要将文学对人情世事体验的情感表达与心灵意会、 史学对生活变迁洞察的实践理性与历史智慧、 哲学对宇宙人生感悟的本体追问与终极关怀等不同侧重、 不同方式的独特人文智慧与生命领会得以沟通和共享。 这种会通不仅意味着打破文万方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