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udy on Chines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审稿流程公告-
尊敬的各位学界同仁: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的支持与厚爱!癸卯早春,本刊编辑部对审稿流程与稿件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更新,现予公布,我们将持续打造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的综合学术交流平台。以高质量的办刊品质回馈学界的关心。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编辑部
2023年2月8日
期刊审稿流程
流程说明
●编辑部初审——论文查重、写作规范性和刊物契合性
●专家二审——论文问题意识与理论、方法创新度
●编委会三审——论文质量审核
●主编终审——论文的意识形态以及综合把关
投稿须知
●本刊唯一投稿邮箱:cccs2013a@126.com
●本刊不收审稿费、版面费,支付稿费,并赠样刊一本。
●其他一切声称可以代投、代发,保证发表的情况,都属于骗子。
特别说明
建议作者来稿按照《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注释格式调整(见下文),并将作者信息放在文章的开头,单起一页,正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以便送审。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 - ),性别,籍贯,单位,职称(学历),研究方向和联系方式(手机号码/邮箱)。如有基金资助,另需注明:基金名称,课题名称(课题编号)。
期刊注释格式
本刊采用页下注,并可参考中国知网本刊第六辑的规范格式,具体说明如下: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一律采用脚注,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二、具体注释规范与示例
(一)中文注释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2、析出著作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5页。
3、著作序言、引论、前言、后记
示例: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1页。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页。
4、古籍刻本、影印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影印)页码。
示例:
《太平御览》卷690《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册,第3080页下栏。
管志道:《答屠仪部赤水丈书》,《续问辨牍》卷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子部,第88册,第73页。
5、期刊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
示例:
叶明勇:《英国议会圈地及其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2期。
6、报纸
标注顺序:责任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示例:
李眉:《李劼人轶事》,《四川工人日报》1986年8月22日,第2版。
《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致外交部电》,《民国日报》(上海)1925年8月14日,第4版。
7、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2000年6月,第9页。
8、转引文献
无法直接引用的文献,转引自他人著作时,须标明。
示例: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年10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23页。
9、电子网络文献
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示例: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年8月16日, , 1998年10月4日。
(二)英文注释
1、专著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Peter Brooks, Troubling Confessions: Speaking Guilt in Law and Litera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pp.48-49.
2、期刊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期刊名/卷册及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Heath B. 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 2 (April 1993),pp.199-215.
(三)其他说明
1、再次引证,项目简化
同一文献再次引证时只需标注责任者、题名、页码,出版信息可省略。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第24页。
2、引用先秦诸子等常用经典古籍,可在文中夹注(夹注应使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
示例:
这也就是所谓“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尚书·皋陶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简介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创刊于2013年,以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为学术支持单位,力图搭建一个文史哲与新闻传播学对话的学术交流平台。2017年,《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转型为由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与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半年刊,由全国百佳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本辑刊的主要栏目有华夏传播研究、盐文化传播研究、贤文化与组织传播研究以及其它涉及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各方面的传播学研究成果的专栏。《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一直坚守“华夏传播,文明传承,文化自觉,民族复兴”的办刊理念,努力阐扬中华文化的传播智慧,积极开展中外文明对话,为建构“共生交往”为特质的人类文明传播理论体系而不懈奋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