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版本
唐朝后期出现了雕版印书,此后,刻本和手抄传本并行于世。为了区别雕版印本与手抄传本,出现了“版本”这个名称。
随着雕版印刷业的发展,书籍有了各种不同的印本。“版本”一词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在刻印的过程中,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如刻字风格、印刷方式上的差别、用料的粗细、校勘的精劣,产生了不同的印本差异。因此,同一古书,也有不同版本问世。
另外,版本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按雕版情形区分,有初刻本、翻刻本、仿刻本等;按刻书时代区分,有宋本、金本、元本、明本、清刻本等;按刻书机构或刻书人区分,有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按刻书地域区分,有浙本、闽本、蜀本、平阳本及日本本、朝鲜本等;按印刷方式区分,有刻本、活字本、影印本、石印本、铅印本等;按活字材料区分,有木活字、铜活字、泥活字、瓷活字、铅活字等。
此外,还有注解本、评点本、批校本、删节本、增订本、百衲本、丛书本、套印本、插图本等。
版本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书籍形式上,更重要的是文字上的区别。
“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如果要利用古书的刻本,就应注意版本问题。要学会使用好的版本,避免使用劣本。
古书中好的版本称“善本”。旧时一些古董家、鉴赏家唯古是崇,不管内容如何,凡是刊刻传抄时代较早的,都看作是善本。清代张之洞给善本提出了三条标准:足本,即无残缺无删削之本;精本,即精校精注本;旧本,即旧刻、旧抄本。
就收藏而言,善本应从古书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与艺术代表性三方面,视其传写刊印迟早、刻印精粗、流传多少、校跋价值,择优遴选。但一般而言,善本就是指篇目完整、错讹较少,或经后人精加校勘、注释的版本。
利用版本应具备一定的版本学知识,可以参考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陈国庆的《古籍版本浅说》。两本书均以较浅近的文字介绍版本学方面的知识,前者着重结合个人的经验,谈历代版本的特点和鉴定版本的方法;后者着重介绍名词术语。
清代叶德辉的《书林清话》、钱基博的《版本通义》,都是研究版本的必读书。另外,还要留心各种书影,如《中国版刻图录》、《故宫善本书影初编》。还要注意利用行格表、讳字谱,浏览考订版本的专著和论文等。
要想鉴定某种版本是否为自己所需,应知道此书还有哪些版本,并根据常识初步判断优劣,最后加以比勘,才能决定。过程中,需参考各种版本书目、善本书目、前人对古书的题跋等。
版本
查一种古书有哪些版本,主要是利用《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本书原是邵懿辰据其所见,专门对《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所收各书版本的标注。光绪年间邵懿辰的孙子邵章又仿照该书体例作《续录》,专收咸丰年间以后出的各种版本,对原书又加以增补。现在的增订本,是由邵章之子邵友诚将邵懿辰的标注作为基本部分,将各家的校补作为附录,连同其父的续录汇集而成。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是不少版本目录学家共同研究的成果,是讫今为止记载古书版本最广泛最详细的书目之一,为查找古籍版本必备的参考书。
但本书对于版本的记载也有疏漏之处,另外对版本源流、版本优劣等方面,触及不多。
清代莫友芝撰写的《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收录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外的古书七百多种,都标明了版本。
《贩书偶记》及《贩书偶记续编》以收清代著作为主,《四库全书总目》所收的一概不收。这两部书可以看作是《标注》的续编,从中能查到更多的版本,如《贩书偶记》所收录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四回图像一卷,注明是高鹗、程伟元删定。据统计《红楼梦》有三、四十种版本。另外,此书著录的各种版本,编者都曾亲自过目,因为比较可靠。
杨立诚所编的《四库目略》,是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和《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三书加以合并改编而成,每种书下不仅载卷数、著者和内容提要,且有关于版本的记载,使用方便。
张之洞所撰、范希曾所补正的《书目答问补正》,是一部举要书目,收书两千多种。据说主要是答读书士子们提出的应该读什么书而作,所以题名“答问”。大体按照四部分类排列,个别小类有创新和突破。
现在《书目答问补正》一书的主要价值已不在于指示读书门径,而是表现在对于版本的记载方面。张之洞原书著录版本一般是经过斟酌,不追求古本,也不炫奇示博,多是选择那些不缺少误、习见常用的加以著录,比较切实可用。
对一书的各种版本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注意到系统源流,并在关键之处加上简要按语,略加评论,给读者以指点,虽只有三言两语,但对读者很有帮助。
善本
北京图书馆是我国收藏古籍善本最为丰富的图书馆,查阅馆藏善本,主要有四种善本书目:《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乙编续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
上海图书馆是省市级最大的图书馆,查阅馆藏善本,可以利用《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全国高等学校最大的图书馆,查阅馆藏善本,可以利用《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氏书目》。
浙江杭州等地,自宋元以来雕版印刷盛行,刊刻尤精,浙本精刊遍行各地,明清以后,浙江私家藏书最为丰富。查阅浙江图书馆所藏善本,可以利用《浙江省图书馆善本书目(甲编)》。
题跋
想要深入钻研,具体考察某一版本的源流和优劣,还应参考前人写的题跋。
所谓题跋,即是一些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在读书以后,写在书籍前后的札记。其内容有关于成书过程、学术价值、版本流传和优劣等方面的记载与考订,常有较为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版本目录学知识,对于研究版本很重要。
一般的题跋大都散落在各书之中,后人将它们收集起来编成专集,作工具书使用。
《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正》,即钱遵王钱曾所撰写。钱曾,江苏常熟人,家中藏书丰富,辟有专室收藏。他酷好宋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鉴定版本的经验,提出较为科学的考查版本的方法,即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工、纸张、墨色等方面来确定版刻的时间、地点和主持者,又从祖本、子本、原版、翻刻、修补版等确定版本的价值。他把这些经验都写进了《读书敏求记》。
本书共四卷,收书六百零一种,都是较珍贵版本的题跋记,着重于古书的授受源流、刻工异同。管廷芬、章钰校正,并将各家对此书的评语、批注一同编进来,题名《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正》四卷。
《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十卷,是瞿风起将《读书敏求记》与钱曾的《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合编而成。
《荛圃藏书题识》正文十卷,补遗一卷,并附刻书题识一卷、补遗一卷,是黄氏鉴定古书、考订版本的题跋。荛圃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黄丕烈的号。黄丕烈是江苏吴县人,家中藏宋本一百多种,开辟专室收藏。他从爱书、读书、买书到校书、藏书、刻书、卖书,终于成为一代版本学家。
他不但能够从书籍的外貌形式特征来考查版本,且能深入研究版本的源流、篇章和卷数的多寡、字句的讹脱衍误等,因而经过他亲自校勘、鉴定和题跋过的古书,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思适斋集》,是清代著名校勘学家、版本学家顾广圻所撰,他是江苏吴县人,出身私塾教师,一生种替藏书家、刻书家勘校过许多书,具有丰富的校书经验。他校对过的书都写有题跋,后大都收入《思适斋集》。
古籍丛书
丛书,即汇集多种书而冠以总名的一套书。唐代陆龟蒙撰写的《笠泽丛书》,实际上是一部汇集个人短篇作品的文集,并不是丛书。
我国丛书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将宋人六种记载本朝制度、掌故和人物琐事的著作汇辑在一起,题名《儒学警悟》,但这部书只以抄本流传。后有左圭辑成一部收书一百多种的丛书《百川学海》,雕版刊行。
所以,一般认为《儒学警悟》是我国第一部辑成的丛书,而《百川学海》是我国第一部刊刻的丛书。
到了明代,普通丛书、个人丛书、小说和戏曲各方面的专类丛书大体具备。例如《宝颜堂秘籍》、《汉魏丛书》、《元人杂剧选》、《十三经》、《六十家名词》、《津逮秘籍》等。
到了清代,不仅数量多,且卷帙巨大,精勘精雕,出现许多著名的丛书,如《昭代丛书》、《百子全书》、《平津馆丛书》、《士礼居丛书》、《知不足斋丛书》、《抱经堂丛书》等。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百三十八种著作,用木活字印了一套《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到了现代,有三部以收集古籍为主的大型丛书,即《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
丛书的种类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属某一类的。
综合性的,按收书方式分成四种:举要,即编者认为重要或常用的汇印出来;搜异,即收罗一些难得的异本;辑佚,即将引用各书的原文汇辑在一起,恢复原书的面貌,或保存其一部分;影旧,即影印宋元旧本或罕见抄本、精本。
专属某一类的又可分为:专代、专地、专人、专类各种。即按时代、地域、氏族或个人、某一种类别编成。
丛书在汇集、辑佚和提供善本等方面起了保存和流通古籍的作用。特别是那些按时代、地域、专人、专类编写的丛书。一般来说,查阅丛书本,比查阅单行本要容易得多。
要想知道某一丛书是什么性质,或某一种书收在何种丛书之中,如何能查到,都需要参考丛书书目和丛书子目索引一类的工具书。这种工具书,最早的有清代顾修编纂的《汇刻书目》。
查找古代丛书目录及其子目,最为完备的工具书是《中国丛书综录》,这是一部综合性的丛书目录,实际上包含的书籍有三万八千种,它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丛书目录,是集大成之作。它根据全国各主要大城市的四十一所图书馆所藏的全部丛书进行编辑,收书全面。
全书分为三册,第一册包括《丛书总目》、《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丛书书名索引》;第二册是丛书子目,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每类之下再细分小类、种属;第三册是子目索引,包括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
另外还有集中查检丛书及其子目的工具书可以参考:《丛书大辞典》、《丛书子目索引》、《丛书子目书名索引》。
现代出版的三套大型丛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汇编》都各自备有目录,可供查检。
方志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是由史、书、志、记、录、传、图、经等各种书籍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特定体裁的著作。
它不仅有关于地理、行政区划的记载,且还有关于当地户籍、农田、工商、赋税、人物、风俗、名胜、艺文等各方面的内容,多半是由当时当地人所编修,所记事项一般比较翔实,对于研究地方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常能提供十分珍贵的资料。
由于方志记载的内容比较广泛,又可以从中辑录出关于农业、物产、矿物、地震、天文等各方面的具体资料,还保存了不少难得的经济、科学、少数民族与农民革命史料及文化艺术文献。
我国方志最早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人整理的《尚书.禹贡》。此篇假托夏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成九州,记载了黄河流域的山川、物产、贡赋、风俗和交通等情况。东汉时,袁康等人编写了专记吴越二国史地及人物的《越绝书》。这些都是方志的雏形。
汉代以后,正史里都辟有《地理志》,记载各地的情况。此外,还出现了专记某一地区的地记。后来,这种地记的内容逐渐扩展到对风俗、人物、艺文的记载。再往后出现了专记某一方面事物的地记,如“风土记”、“风俗记”、“异物记”、“山水记”、“水道记”等。接着又发展成有文有图的图经。
宋元以来,在历代地记、图经的基础上形成了体例完善的一种地方史志,这就是方志。
明清两代特别重视方志的编修,各地都设有专修方志的机构,由主要官员主持,并聘请当地著名文人学者参加撰写。所以,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方志。宋元修撰的方志大都失传,现存的方志主要是明清两朝所编。
方志按记载的范围来区分,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两大类。全国性的一般称“一统志”。例如《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以宏博见称,但基本材料是由各地的方志构成。地方性的方志种类繁多。省、府、厅、州、县是明清时代正规的行政区域、总志、通志多为总督、巡抚、布政使所主修,督学使主笔;府志、州志、县志多为所在官吏主持撰修,也有私人撰修的。
县志,是方志中最多的一种,内容较具体,是其它各志采摘的基本材料。
现存方志
我国现存方志约有八千五百种,前人已做过一些初步的整理工作,例如周广业撰写的《两浙地志录》。
现在比较有系统的方志目录是朱士嘉所编的《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本)》,该书是根据全国四十一所图书馆所藏方志编成。
中国天文史料普查整编组编写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我国现存八千五百多种地方志的具有文献记录性质的专门目录,又是全国主要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参加的馆藏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范围包括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卫志、乡镇志、岛屿志等各种乡土志。此书更为详尽,便于使用。
方志考录
宋元方志完整地保存下来的较少,在一些书目中尚有记载,某些古书中还保存其片段。考订宋元方志,可以参考:《中国古方志考》、《方志考稿(甲集)》、《浙江地方志考录》、《上海方志资料考录》等。
地方文献
在编修新方志和其它工作中,都需要查阅大量地方资料,这就需要了解并学会利用地方文献书目。
较早编印的地方文献书目是《中国边疆图籍录》,本书著录古今专著和舆图数千种。先按地区,再按著者时代先后顺序排列。
全书分一般论著、边疆舆图、中国边界关系、西夏史料、明倭寇史料、丛书及期刊、东北资料、蒙古资料、西北资料、古西域资料、西南资料、海防资料。每类下著录图籍。
各图书馆编印的馆藏地方文献书目很多,如《广东文献参考书目录》、《湖南地方文献资料目录》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