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国戏曲剧种那么多,为何唯独河南豫剧能够养活自己?

中国戏曲剧种那么多,为何唯独河南豫剧能够养活自己?

中国戏曲剧种那么多,为何唯独河南豫剧能够养活自己?前段时间,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在参加一档戏曲类综艺节目时,看到有的演员虽然对戏曲艺术充满了热爱,表演也非常出色,但其生存状况却令人堪忧时,忍不住

前段时间,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在参加一档戏曲类综艺节目时,看到有的演员虽然对戏曲艺术充满了热爱,表演也非常出色,但其生存状况却令人堪忧时,忍不住言语哽咽道:这样的艺术家不给予基本生存,给谁?

河南文史资料pdf_百年记忆河南文史资料大系_河南文史资料

这段视频曝光之后,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共鸣,网友们也纷纷为何赛飞的仗义执言纷纷点赞,有网友说,何赛飞掀开的何止是戏曲行业的遮羞布,放眼整个曲艺界,底层演员生存艰难,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比如前段时间在德云鼓曲社舞台大放异彩的老艺术家们,纵然有一身本领,却因为没有演出的平台,大多都十几年没有登上舞台了。

不过,也有网友直言,国内很多濒临消亡的剧种,之所以前景渺茫,一方面是,有些剧种曲高和寡,受众群体单一;另一方面是,有些剧种地方特色浓厚,唱词里有很多难懂的方言或土语,向其他地区扩散困难,自然也就难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

河南文史资料pdf_河南文史资料_百年记忆河南文史资料大系

但是,我们也不禁要问,河南豫剧凭什么就能够唱出河南,响遍全国呢?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一种主要流行于河南及周边省市的地方戏曲,以其豪放质朴、调门简洁的艺术特点和京剧、评剧、黄梅戏、越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

河南豫剧的起源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包容共济,受南北文化的相互影响,是戏曲种类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比如:流行于南阳一带的越调;流行于开封、延津、滑县一带的二夹弦;流行于濮阳、滑县一带的大平调;有流行于河南中部一带的曲剧;流行于周口一带的道情;至于河南坠子更是响彻全国,有“坠子皇后”之称的乔清秀曾经凭借一副好嗓子享誉天津卫,被人赞为“盖河南”。

河南文史资料_河南文史资料pdf_百年记忆河南文史资料大系

河南豫剧就是在这片热土之上蓬勃发展起来的。豫剧的起源现在已经很难考证,有人认为在明朝末年,东路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演变而来;也有人认为在明朝中后期,由北曲弦索调结合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衍变而来;第三种说法是由开封地区的土梆戏演变而来。但是,不管豫剧起源于何种剧种,这都说明了当时河南的戏曲文化已经极其丰富。

河南豫剧的班社

随着豫剧声腔表演体系的不断发展,豫剧班社应运而生。豫剧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跟豫剧的起源一样,早已无从考证。到了清朝时期,河南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豫剧班社,像创办于清乾隆年间的封丘县清河集(今封丘曹岗乡一带)的天兴班;清光绪年间的夏邑县白庙集(今夏邑马头镇一带)班;清宣统年间的陈留县(今开封市祥符区)的德胜班等。而到了清末民初,河南境内的豫剧班社更是多达121个,从业人员大约有2500人。

百年记忆河南文史资料大系_河南文史资料pdf_河南文史资料

正是这些江湖班社,他们代表了豫剧的整体发展水平,为豫剧的发展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一般组织相对严密,成员也相对稳定,班主、演员、乐队、杂工各司其职。他们的班主一般都由德高望重,有管理经验的老艺人担当,可以说,全班人员的生计全都指望着班主,所以,班主也多被称为“老板”。

这些班社具有很浓重的封建色彩,凡入班者都要定下契约,打骂体罚,生死有命。同时,由于班社相对规范,传承有序,也为河南豫剧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河南豫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陈素真、常香玉、闫立品、马金凤都出自旧社会的豫剧班社。

百年记忆河南文史资料大系_河南文史资料pdf_河南文史资料

“豫剧皇后”陈素真曾回忆道:我们的演出条件很差,艺术质量和其它剧种相比,也有差距,我们演出的永乐舞台搭的席棚,一下雨就停演。台下观众席是排排长凳,横条木板放茶水、水果等吃食。票分三等,中间是男座票,西方是女座票,东边是站签,男女不得混座。豫剧当时的观众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出苦力的,所谓上流人物从来不看“土梆儿”戏的,怕失了身份。

豫剧正是因为没有排场的演出场所,唱词又通俗易懂,贴近最底层的人民群众,才有了浓厚的群众基础,数百年来经演不衰。在河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几乎都能哼上几句豫剧的戏词。

河南豫剧的流派

河南各地的方言不尽相同,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为了避免行业之间相互竞争,这些江湖班社一般不会跨区域演出,这就逐渐形成了豫剧不同的地域风格: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以流经漯河、周口的沙河两岸为中心的“沙河调”。其中,“祥符调”和“沙河调”因音乐结构、旋律和高亢的“豫东调”相近,逐渐融入入了“豫东调”家族,而和音域较低、委婉的“豫西调”平分秋色,成为目前河南豫剧两大腔调体系。

百年记忆河南文史资料大系_河南文史资料pdf_河南文史资料

受民国时期京剧界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有意思的是,京剧最著名的流派有梅(兰芳)派、程(砚秋)派、尚(小云)派、荀(慧生)派四大旦角;而河南豫剧则形成了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桑(振君)派六大旦角,所不同的京剧四大旦角全是男旦,而河南豫剧六大旦角全是女旦,可见在旧社会的河南,对女子抛头露面登台表演的宽容度还是很大的。

河南豫剧的发展与传承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数代豫剧名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豫剧作为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据统计,豫剧剧目近千部,其中传统剧目达647部,像《对花枪》、《铡美案》、《春秋配》、《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打金枝》、《三哭殿》、《秦雪梅吊孝》等都是传统豫剧的上乘之作;而《朝阳沟》、《李双双》、《倒霉大叔的婚事》等则是现代豫剧的代表之作,在全国都久负盛名。

百年记忆河南文史资料大系_河南文史资料pdf_河南文史资料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中国社会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因其通俗明快而深受年青一代人的喜欢,作为乡土气息比较浓郁的河南豫剧和国内其他剧种一样,陷入了困境之中。怎么让传统戏曲在当下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怎么能够在受众的欣赏习惯改变的情况下,传统戏曲仍然能够继续得到发展和继承,河南豫剧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上一篇: 2019年海南省高考文史类符合国家专项计划报名条件的考生成绩分布表
下一篇: 孟青参加城阳街道人大代表团和政协文史组审议讨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