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旅融合 打造发展新业态

文旅融合 打造发展新业态

文旅融合 打造发展新业态兰州有望成为具有品牌价值的旅游目的地原西北师大旅游学院院长、甘肃省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把多勋兰州是甘肃的省会城市

兰州有望成为具有品牌价值的旅游目的地

原西北师大旅游学院院长、甘肃省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把多勋

兰州是甘肃的省会城市,其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整体框架下与东部的天水、西部的敦煌并列成为甘肃省的三个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整个大西北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中心城市。

这几年,兰州的文旅产业发展总体上可圈可点,环境建设、景点景区建设、品牌和营销模式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一些新的景点景区、休闲文化街区,具有打卡性质、标志性质的文旅综合体等,在优化补充和提升兰州文旅产业发展方面都提供了新的举措。比如黄河楼、兰州老街、城区老街老巷文化层面上的改造提升,以及大型综合商业体育、文化艺术等方面新建筑的建成落地和投入运营,都极大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品位、文化环境,使兰州不仅可以作为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和游客重要集散地,而且有望成为一个具有品牌价值及文化旅游引领性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兰州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旅游板块核心区域,周边文旅产业的发展也极大优化和补充了大兰州板块的发展水平和格局。比如,兰州新区诸多的小镇和一些文化旅游单体的建成,兰州附近一些县区在文旅产业发展上的积极作为,还有兰州近郊的永登县正在着力打造发展一个新的大连城古镇文化旅游景区,包括了连城古镇、鲁土司衙门及吐鲁沟等诸多特色景区,已然是节假日里兰州市民和附近居民常去的一个短时短距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可以说,就整个兰州大旅游板块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已经显著的提升了文化品位,成为中国西北地区一个非常好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兰州文旅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城市定位还不是很清晰。作为甘肃省会城市,兰州既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多元文化集聚的重要城市,到底作为旅游目的地,还是重要的集散地,多少年以来其文旅产业发展目标一直在两者间摇摆。个人认为,从发展规律来看,打造良好集散地产生的价值和作用未必比打造良好的目的地弱,关键要对资源区位、禀赋条件进行准确判断。

其次,多年来在百里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的打造中,如何与现代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和升级换代的旅游消费需求相适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黄河母亲雕塑、中山桥、黄河楼等景观已经成为颇具知名度的旅游打卡地,但是在景区内容结构、商业模式、品牌塑造方面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三、兰州的文化品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进一步提高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品质和在海内外的重要影响力。伴随旧城改造新城提升、城市环境的优化改善,一定要将整个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说,兰州应该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城市或者核心区域之一。因为,兰州所拥有的历史积淀以及多元文化区位条件,理应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级区域,这一点应该拭目以待。

延续历史文脉让黄河文化资源活起来

甘肃省黄河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兰州文理学院教授 王万鹏

自“汉筑金城,秦设榆中”算起,兰州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的省会城市;“座中四联,控扼河西”,兰州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黄河之都,丝路明珠”,是对兰州区位形胜的生动描绘,也是兰州发展的文化根基。可以说,兰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兰州的文旅融合,就是为了延续历史文脉,让兰州黄河文化资源进一步活起来。

叫响“黄河之都” 做足黄河文章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黄河文化,是黄河兰州段历代先民创造的具有兰州地域特色的文化,无论是历史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资源都极为丰富。因此,个人认为兰州应该旗帜鲜明的打出“黄河之都”的文化名片,以黄河文化作为兰州文旅发展的文化底色,做足黄河文章。

当前,急需提上议事日程的是,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一国家文化战略为契机,以“大景区+口袋公园”的模式,强化黄河风情线建设中的“风情”内涵,形成真正能够吸引外来游客的“文化地标集群”。特别是,要积极筹建“甘肃省黄河文化博物馆”,尽快建成兰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促使兰州黄河文化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守护“丝路明珠” 讲好驿渡故事

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通常分三路行进,在北中南三线中,中线交通条件最具优势。因此,兰州成为了丝路古道的重要枢纽,域内也留下了丰富的驿站文化和渡口文化遗址遗迹,这既是兰州枢纽地位的见证,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可见,兰州要发展文旅产业,这些都是重要的资源。

在兰州境内,至今还留下众多的驿站遗迹,包括清水驿、金崖驿、定远驿、兰泉驿、沙井驿等,以及各种以“店”“铺”“关”“渡”命名的地名,可以选择具有开发优势的遗址、发掘历史故事、讲述驿站文化、提升旅游内涵。

激活“文物资源” 提升文旅品质

兰州虽然是一座千年古城,然而因为历史原因,留存下来的文物建筑、古城遗址却极为稀缺,这就需要充分发掘现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活化利用实现“以少带多”、寻迹历史,通过创意形成“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场面。

其中,要特别重视明肃王移藩兰州后,在城内城外留下的重要文物文化资源。肃王府迁兰是明代兰州地方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学界普遍认为,肃王移藩兰州是兰州文化繁荣的新起点,也是兰州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而众多的文化资源都需要用“肃王移藩”这样一个重要事件进行串联形成整体优势,进而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走进大众、让大众感知历史文化。

文旅融合既要“道器相生”也要“动静相成”

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牛 乐

在当下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中,“文化”与“旅游”既是一对“道器相生”的概念,也是“动静相成”的实践,二者的结合表现为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建构”的社会化策略与多层次的互动实践。我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逐渐向产业链模式倾斜,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交通等旅游附加产业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传统手工艺借力文旅协同发展

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产业很快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而作为旅游附加资源,手工艺生产已成为当代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省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牌案例亦层出不穷,体现了手工艺振兴与文旅融合相互借力、协调发展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显著作用,这都为未来兰州文旅的融合发展标注了其中一个方向。比如在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古河州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集中呈现的窗口。

“八坊十三巷”、“茶马古市”等文化旅游工程致力打造地标性文化景点,同时兼顾了市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扶贫就业等多种愿景,这些成功的案例都可为兰州文旅的未来提供借鉴的经验。比如,在景区内设置手工艺展馆及销售门店,就可以成功使传统手工艺与旅游文化协同发展,有效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体验经济”和“绿色消费”

将成为文旅融合的前提和愿景

可以说,在当下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中,“文化”与“旅游”已经成为一对相互支撑的社会实践,二者共同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创新与消费市场之间搭建了桥梁,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活态性、流通性和价值转化。

除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外,传统手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互动关系也十分显著,其不仅是一个区域民俗审美情趣与文化特质的物化形式,也是地域文化及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状态的真实体现,故手工艺品的价值化亦体现为其文化传承价值的实现。因此,在未来兰州文旅的融合步伐中,一定要让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突破商业或文化的单一维度,将其作为一个价值整体进行考量,使民俗生活与市场经济实现双向转化,进而推动文化传承与价值化的良性循环。

可以说,随着“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经济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兰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必将与甘肃乃至我国的全域经济文化发展保持同步,逐渐由单一的物质消费模式转向以文化消费为主导的生态经济模式。因此,可以展望的是,“体验经济”和“绿色消费”将成为兰州文旅融合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愿景。

为文旅融合注入文化力量

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史志专家 邓 明

近年来,兰州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五泉山、白塔山公园维修殿宇、修旧如旧,在挡土墙上安置《四月八浴佛节》《丝路在陇右》浮雕,以及古人吟咏五泉山、白塔山等风景名胜保存下来的诗词歌赋,在兰山公园长廊悬挂有关丝路、陇史、兰史的楹联等。这些举动都成功的向广大市民及游客展示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兰州地方文化,为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文化的力量。

复建文化名人旧居展示兰州文化底蕴

文化旅游活动中,很吸引游客的便是寻觅探访文化名人遗迹。兰州历史上文化名人很多,东汉赵宽设学浩亹(治今永登县河桥镇)、魏晋时郭冲撰《诸葛亮隐没五事》、十六国时宗钦撰《蒙逊纪》《宗钦集》等,武功方面还有东晋忠烈将军麹允、北周鹰鸷猛将刘雄和万人敌王杰等。明代的探花黄谏、理学家段坚、兵部尚书彭泽、御史邹应龙,这些济济多士和桓桓武将的事迹,都应该进一步予以开发,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方式建成景点,必然能更好的宣传兰州文化,吸引八方游客。

其中,段坚晚年在皋兰山麓筑五泉小圃(亦称“南村东园”)读书研学授徒,地点就在今五泉山东龙口与红泥沟之间的塔子坪。段氏家族在明代出了段坚、段炅、段续、段补4位进士,以及段在、段鳇、段钦等7位举人。其中,段续还成为了引进并改造水车提灌技术的先贤。到了清代,又出了1位进士段士俊和段仿仁、段成忠两位举人。

旧址目前为杂乱无章的棚户区,建议将来规划建设南村东园,以展示段坚的事功、学术,以及段氏家族的科举盛况。还有弹劾权奸严嵩的邹应龙,也曾在五泉山东麓读书。动物园自二郎岗迁出后,这块空地可规划建设为邹应龙读书楼,并将其奏章《劾严世蕃父子疏》刻制在屏风上,即可展示邹应龙事迹,吸引来兰游客观赏品味。

复建“两关”激活金城关风情区灵魂

近年来,重点打造的黄河楼还需进一步提升文化展示内容。景区内可考虑设置有奖灯谜猜射、赋诗填词、对对子以及书画展览和有奖竞赛等活动。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增强游客参观期间的互动性,又提升了景区内的文化气质,长期坚持必会成为一大特色吸引众多游客。

金城关是汉唐丝路上的雄关,也是金城关风情区的灵魂。如今,随着穿越白塔山的公路隧道凿通,横穿风情区的公路将成为步行街,那么复建金城关(白马浪北)、凤林关(烧盐沟口)的时机已经成熟。倘若重建两关,那么将能深度开掘兰州的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激活金城关风情区的灵魂,为其注入全新的活力。届时,整个风景区必将成为黄河百里风情线上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吸引海内外游客在这里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上一篇: 2020浙江杭州市政协文史馆招聘6人公告
下一篇: 漆子扬教授学术简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