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元朝时期,把宋代朱熹所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
有不少学者认为,八股文的源头是来自于王安石所推崇的经义文章。当时北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与唐朝时期没有多大的差别,仍然以诗赋为主。
但这在王安石的眼中,这种注重文辞的文章,就算些得再好也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还不如让读书人将心思放在了解释儒家经典典籍上。
因为儒家思想强调忠义仁孝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让读书人去研读这些,可比那些空有文采的诗词有用多了,最起码对于加强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是有一定的加持作用的。
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当时的宋神宗便采纳了王安石的这个主张。
在众多的儒家经典中,以四书五经最为著名,南宋时期的朱熹专研四书,最终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引起了当时的广泛关注。元朝建立后恢复了科举制,便将该书当成了考试的主要内容。
第二、明朝初期,八股取士正式开始
明朝初期,朱元璋规定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要仅限于四书五经,应试者要模仿古代圣人的语气,来做出类似于宋朝的经义文。
当时那个时候,对于这些经义文的格式并没有被严格要求,无论是使用散句,还是偶句都是可以被允许的。只不过,考生们为了讨好考官,还是纷纷使用了偶句来进行写作。毕竟,偶句相较于散句来说,还是比较朗朗上口的!
第三、明朝中后期,八股文因为缺少自主思想而逐渐走向了衰落
明朝初期,由于对八股文的要求不是特别多,还是有不少优质的八股文文章流传于世,像方孝孺、刘基等人也对八股文甚为赞赏。
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期间,是明朝八股文的全盛时期,有不少文学大家在八股文中融入了史论,使得其文章内容有所突破,这其中就包括了鼎鼎有名的唐伯虎、于谦等人。
此后,八股文越来越追逐文采,也越来越缺少思想和内涵,永远都只会在修辞上下功夫,逐渐走向了衰落。
第四、清朝前期,文风改革,八股文的水平有所回暖。
清朝前期,在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的力促下,八股文的文风有所改变,创作水平也有所提高。出现了不少八股文的大家,比如纪晓岚等。
第五、清朝中后期,八股文抄袭成风,最终得到废弃
由于八股文的命题十分的有限,仅限于四书五经,所以到了清朝中后期以后,可以用作考试的题目已经基本用完,应试者的文章要想写出新花样是想当困难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八股文逐渐抄袭成风。到了清朝末期,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再加上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最终于公元1901年正式下诏取消了八股取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