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贵州文史丛刊》40岁了!全国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庆贺

《贵州文史丛刊》40岁了!全国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庆贺

《贵州文史丛刊》40岁了!全国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庆贺“唯一以贵州文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立足贵州本土,面向全国和世界

“唯一以贵州文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立足贵州本土,面向全国和世界,从文史哲、科技、教育、历法、民俗、艺术等多科学探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

《贵州文史丛刊》创刊四十周年纪念及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学院举行,钱理群、沈固朝、王金会、刘江、田文军、王本朝、蓝勇、欧阳祯人、高文强、张晓芝等省内外专家学人,以及《丛刊》学术委员会部分委员、编辑委员会委员,《丛刊》省内外部分作者、新老编辑,贵州部分社科期刊代表等70余人共聚一堂,一起庆贺这一特殊日子。

省文史馆名誉馆员、《贵州文史丛刊》学术委员钱理群发言

现场,大家们捧读着《四十年来文与史——创刊四十周年纪念文集》《贵州文史丛刊四十年总目》两部厚厚的集子,共同回顾各自与《丛刊》的渊源,并为如何把《丛刊》打造为全国性的名刊、大刊而献计献策。

贵州省文史馆的一张名片

据介绍,创刊于1980年的《贵州文史丛刊》,是改革开放后贵州率先创办的学术期刊之一。期刊一直致力于贵州文史的发掘整理、贵州文化特点的分析研究,刊载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献与研究文章。刊名虽冠以“贵州”二字,但并不以此为限,所刊文章中相当部分是全国性的学术问题。

省文史馆原副馆长、《丛刊》原主编史继忠发言

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张光奇出席大会并讲话。他说,贵州不乏学者,更不缺多彩厚重的文化积淀,缺乏的是发表高质量文章的园地。《贵州文史丛刊》是唯一以贵州文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对贵州历史文化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强调,贵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但这笔丰厚的遗产,需要广大人文社科学者去发掘、整理、研究,需要更多像《贵州文史丛刊》这样的刊物来刊载、发表。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贵州的文化建设成就巨大。可以说,在贵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丛刊》深度参与,并担任了重要角色。”省文史馆馆长、《丛刊》主编王茂爱认为,创刊四十年来,《丛刊》在文史学界、人文社科期刊界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了贵州省文史馆的一张名片。

与会者阅读《贵州文史丛刊》创刊四十周年纪念集

根据馆校签订的战略协议,双方将加强《贵州文史丛刊》与《贵州师范学院学报》办刊经验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相关学术栏目 ,打造学术平台,构筑学术高地。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在会上表示,馆校合作初衷就是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可能,通过文史馆的资源和平台对贵州师范学院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将其转化成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融合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

省文史馆名誉馆员、《贵州文史丛刊》学术委员钱理群说,希望借纪念大会重新思考地方文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希望贵州的文化能与经济齐飞,希望贵州学人永远心怀独特的贵州自信。

刊物和他们的四十年

活动现场,《丛刊》的省内外部分作者和新老编辑,共同回顾各自与《丛刊》的渊源,并就《丛刊》如何进一步成长为全国性的名刊、大刊,一起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省文史馆馆员、贵州大学教授张新民表示,自己既是《丛刊》的长期撰稿人,也是忠实阅读者,“编辑部寄赠的每期刊物一到,都如同故交旧友重逢。”“《丛刊》四十年来不断成长和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实际也与我个人四十年来学思变化所留下的足迹同步,因而我清楚地知道几代人为办好《丛刊》付出的心血,了解他们持守严正学术立场并持续发展的不易。”他说。

省文史馆原副馆长、《丛刊》原主编史继忠表示,《丛刊》推动了贵州文史研究,活跃了贵州学术空气,而且成就了一批专家学者。如在老馆员陈福桐先生的启发下,黄万机先生潜心“沙滩文化“,张新民先生努力钻研方志学,厐思纯先生走上文史研究的路,每一位都成就非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毫

编辑 贺韬

编审 李中迪 张传保

上一篇: 贵州文史丛刊版面费是多少
下一篇: 《贵州文库》有何特别之处? | 文库丛书接续圣贤之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