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贵州省社会科学云服务平台

贵州省社会科学云服务平台

贵州省社会科学云服务平台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李桢)“这是一部以安顺这块土地,土地上的文化,土地上的人(乡贤与乡民)为中心的地方历史。”12月18日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李桢)“这是一部以安顺这块土地,土地上的文化,土地上的人(乡贤与乡民)为中心的地方历史。”12月18日,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编撰完成的“发展视野中的贵州城市记录系列丛书”第一部——《安顺城记》在贵阳首发。

贵州文史丛刊投稿_贵州文史丛刊_历史期刊审稿快的贵州文史丛刊

“发展视野中的贵州城市记录系列丛书”第一部《安顺城记》

《安顺城记》是一部融文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为一体,用“大散文”的笔调书写的地方史志,共有七卷。该书由著名文化学者钱理群、戴明贤、袁本良、顾久主编,杜应国担任总纂,并集合了一支近百人的贵州“老、中、青”作者队伍共同编著,历时16年完成。

“贵州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贵州的地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记录好、传播好贵州文化。”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王茂爱表示,“发展视野中的贵州城市记录系列丛书”旨在为快速发展的社会留存“地方档案”,对日渐式微的地方传统予以深度关注。

历史期刊审稿快的贵州文史丛刊_贵州文史丛刊投稿_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王茂爱

“土地”“文化”和“人”构成了《安顺城记》的关键词。书中既突出了乡贤的历史贡献,也关注了乡民中的小人物,老百姓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真实历史故事,让读者通过文字走进黔中腹地,了解“西南大都会”的地域文化风貌与品格。

“贵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成长、工作了18年。从2004年开始酝酿重写新时期的安顺地方志,到2020年《安顺城志》出版发行,经历了16年的时间。”贵州省文史馆名誉馆员、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告诉记者,自2013年正式开展编撰工作以来,该书集结了“30后”至“80后”等6个年龄段的作者通力合作,逐步形成了一支“安顺地方文化研究”的学术队伍。

贵州文史丛刊_贵州文史丛刊投稿_历史期刊审稿快的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省文史馆名誉馆员、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

书中呈现的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安顺文化。“小城里自有大文章,民族、地方、家族、家庭就是我们对地方历史书写的重心。”钱理群先生表示,在对一个个具体民族、家族和个人生命的叙述上,作者们的文字既体现了一方土地的生命,也写出了历史的“变”与“常”。“我们希望以此为后代子孙了解贵州、安顺文化,认识脚下的土地,提供基础性的历史文本。”

“正是贵州的求学生涯和真山真水养育了我的赤子之心,《安顺城记》就是我对贵州大地的回报。”现场,钱理群先生以个人名义向省内各市州图书馆、史志部门及学校赠送了1千套《安顺城记》。他表示,希望把《安顺城记》的历史研究、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学资源、教育资源,在广大中青年、市民中得到普及推广,有益于地方文化建设。

贵州文史丛刊_历史期刊审稿快的贵州文史丛刊_贵州文史丛刊投稿

钱理群先生向省内各市州图书馆、史志部门及学校赠送《安顺城记》

作为一本书写地方文化的史志,如何发挥旧志之所长,创新新志之多样,也是《安顺城志》需要面对的问题。

“《安顺城记》在仿《史记》体例的编撰中,既有传统地方志的延续,还增加了众多反映时代特征的创新条目,如《民生志》《教育志》《业产志》等。”作为地地道道的安顺人,《安顺城记》总纂杜应国表示,该书在吸取《史记》的观念与方法基础上,也吸收了一些传统的方志学的体例优势,如分篇较细、门类较专等,以现代眼光、现代视角,形成一部较完整的、角度不同、手法新颖的地方志书写。

贵州文史丛刊_贵州文史丛刊投稿_历史期刊审稿快的贵州文史丛刊

《安顺城记》总纂杜应国

同时,书中收入了众多有关安顺的图像学资料,包括省、地史籍所载地理图经,具有一定写实意义的绘画作品、人物图片,以及各时代的老照片,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直观性。

上一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
下一篇: 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履职创新十大亮点发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