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关心和倡导下,党和政府为关心照顾部分无业或生活困难的党外文化、史学界老年知识分子而设立的统战性、荣誉性政府机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6月,首任馆长张元济由毛泽东主席提名、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聘。建馆以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秉承“敬老崇文,存史资政”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照顾和服务好馆员生活的同时,本着淡定从容、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馆员开展文史研究、著书立说、艺术创作等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文史馆的工作任务也与时俱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文史研究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46号),明确提出文史馆的四大主要任务,概括为:传承文化、建言献策、统战联谊和文化交流。同时明确馆员生活和工作待遇从优,要为馆员生活提供服务。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聘任,任期终身。拟聘馆员以党外人士为主体,少量符合条件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专家学者亦列入遴选范围,拟聘馆员的年龄不低于60岁,一般不高于70岁。馆员大多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艺术成就,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大的社会影响与较高的知名度。
历年共延聘馆员1211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名人大家汇聚,专业领域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教育、新闻、出版、翻译、表演、戏剧、传统医学、传统体育、法律等方面。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组织馆员开展各类文史研究活动,编撰出版了一系列重要书籍。与中央文史研究馆合办的综合性文史双月刊《世纪》,迄今已二十余载,成为文史研究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为后人了解馆员丰富人生经历提供了第一手史料;每年举办多项学术性研讨活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依托丰富的馆藏和书画家馆员资源,开展各类书画创作、交流、展览、研讨等文化活动,既有主题鲜明的大型展览,又有馆员个人创作展,为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作应有作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开设馆员大讲坛,举办画展免费向市民开放,参加慈善义拍卖等,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作出贡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组织馆员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围绕上海经济民生、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历史建筑保护等主题,向市委市政府积极建言,受到了市领导的多次批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各地同行和海外文化机构的学习交流,架设沟通合作桥梁。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认真做好馆员联络和服务工作,努力保障馆员生活上和精神上的需求。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建立特聘研究员制度,组织特聘研究员参与文化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