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教师学习 | 第二十一讲:我所理解的文史哲整合

教师学习 | 第二十一讲:我所理解的文史哲整合

教师学习 | 第二十一讲:我所理解的文史哲整合主讲人:王瑜简介王瑜,广州市海珠区知信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小学德育高级教师。广州市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名校长”培养对象,海珠区第五批名校长。

文史哲教育网站_文史哲包括教育类吗_教育文史哲

主讲人:王瑜

简介

王瑜,广州市海珠区知信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小学德育高级教师。广州市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名校长”培养对象,海珠区第五批名校长。曾任广东教育学会学校特色专业委员会学术会员;广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会员;广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会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中心成员;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等。任教以来多次荣获海珠区人民政府嘉奖,曾被评为湖北省“希望工程”建设者,海珠区先进劳动者、优秀德育工作者、“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的教师学习星期二例会由我负责。我分享的主题是《我所理解的文史哲整合》。在刘总校长《兴发教学论》一书中提到:语文和外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以历史为中心的文史哲整合,两者都是历史、文学与哲学的统一。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课程改革:文史哲整合

我们需要构建以大单元教学为中心的文史哲整合语文课程体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一)文史哲整合课程

集团推行的学思行教学特别看重自学,尤其是“有主见的自学”。语文的自学需要把文史哲打通,要看文学故事,还要看历史故事,更重要的是读懂故事背后的道理。把文史哲整合在一起,在阅读文学故事、历史故事时,引导孩子去思考故事背后有什么道理,这个孩子的成绩尤其是语文成绩就会好起来。

在各年级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发以文学为中心的文史哲整合课程以及相关的校本资源。小学低年段,主要以阅读儿童绘本和童话故事为主,中高年段逐步走向历史故事和哲理散文,由听故事、说故事,逐步过渡到读故事、写故事,演故事。

(二)大单元教学和整体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育主要呈现为细节教学,而大单元教学是以文史哲整合语文课程体系为中心的重视大单元教学与整体学习。

大单元教学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从单篇课文的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走向单元教学;二是从小单元教学走向大单元教学。小单元教学的教材可能呈现为一个主题加三四篇课文。而大单元教学更重视大人物、大概念、大问题、大项目。每一个大单元的主题就是一个项目化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以大单元教学为中心的文史哲整合语文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围绕大单元展开项目化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比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奋斗的历程”主题学习成果展,举办学习成果分享会。分解为颂革命之情、悟民族之魂、书吾辈之愿等子任务,以帮助学生在连贯的、进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和理解单元大概念,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大单元教学本身就是整体学习的一个基本途径。除了重视大单元教学,整体学习还有另外两个含义:一是整篇阅读,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的一篇文章,阅读完整的一本书,阅读某个作者的所有重要作品。二是以读带写,从课本中挑选出某些“美文”,作为可模仿的范本,模仿写作,以写带读,通过写作来带动阅读。

(三)实施文史哲整合语文课程体系的主要途径

1.建立语文教学常规,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质量。

通过夕拾日志,鼓励学生写日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倡导教师和学生以书面交流的方式展开对话。建议中高年级结合单元作文,编撰中高年级作文集,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主题是“介绍家乡的风俗活动”,完成习作后,教师可组织学生编辑出版“民俗作品集”专刊,同时鼓励学生及时发表自己的作品。

2.重视晨读、课外阅读等课外语文学习。

利用晨读午读时间带领孩子积累背诵新课标中提到的优秀古诗文,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我校学生利用每天早读时间,读背《书香知信—日有所诵》,落实积累背诵。

重视家校合作,鼓励学生建立强大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习惯。从关注口语出发,重视听故事、讲故事、书声琅琅的诵读。小学低年级重视讲故事的口语训练,小学高年级重视讲故事的演讲艺术。由听故事、说故事的口语教学逐步转向读故事、写故事的书面语教学。由故事的听、说逐步过渡到故事的读写。

3.引导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撰写文史哲整合的历史小论文

强化“问题意识”以及与“文献综述”的“述评意识”。学会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在文献综述和述评的基础上,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像历史学家那样撰写文史哲整合的历史小论文。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生可以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等方面,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活动开展具体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小论文。

二、外语课程改革:听领先与文史哲整合

外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构建听领先浸入式外语课程体系,重视学生无意识的语言习得,把听领先和文史哲以及国际理解整合的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外语教学是开始一门新的语言,需要回到听优先于说的元点。因此,我们将“听领先”作为外语课程改革的首要原则。教师在英语课中必须采用全英语教学,尽可能让学生浸泡在英语环境中。

(一)自然法与 i+1 原则

自然法是与语法-翻译法相对而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自然法强调口语尤其是听力教学,让学习者在类似母语学习的自然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言。自然法重视语言学习中的大量输入,尤其重视听力材料的输入,将大量的听外语作为说外语的基本前提。按照自然法的思路,在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入材料时,必须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理解性的输入”。如果将学生现有水平的输入成为 i,将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难度用 1 来表示,那么,这种“可理解的输入”就是 i+1。只有遵从 i+1 原则,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才可能因为可理解而发生真实的学习和真实的兴趣。

自然法在强调听领先的同时,主张推迟口头表达,允许学生有一个外语学习的沉默期,让口语自然发生。而在口语的早期阶段,学生会处于语言表达的“挣扎”状态,会经常出现语法错误。为了让口语自然发生,建议在学生处于口语的早期“挣扎”阶段,教师尽量不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

(二)实施听领先浸入式外语课程体系主要途径

1.重视外语学习的输入(含听和读)。根据 i+1 原则,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把听领先作为外语教学的首要原则。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听领先浸入式外语课程资源,除了听力输入,浸入式外语课程体系也强调阅读输入。教师可以开发和利用英语绘本教学、分级阅读、持续默读等英语课程资源。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Unit 3 Where’s my car?时,可让学生先泛听课文录音或观看视频,猜出文中的小朋友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再精听课文细节,找出出现的方位介词短语,通过填空、提问等方式检测学生的听力效果,通过多次听力,给学生提供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2.重视课外学习,开设课外外语选修课、外语学习社团、外语竞赛活动。重视家校合作,开发和利用家庭或校外教育机构外语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在家庭或影院观看外语视频。例如,在学习完三年级下册单元话题Pets(宠物)后,可鼓励学生在假期或寒暑假观看动物主题相关的英文电影,从而带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用外语撰写文史哲整合的历史小论文。在撰写文史哲整合的历史小论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作文和外语作文相互促进,比翼双飞。

- END -

新父母教育

往期回顾

教育文史哲_文史哲教育网站_文史哲包括教育类吗

扫码观看家庭教育课程视频

上一篇: 地名研究中心主任周文德教授为“文史哲”通识教育书院班同学讲解“地名与文化”
下一篇: 荷趣文史大阅读加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