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周年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上海,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弥漫着历史文化的气息,交融着中西文明的智慧。海派文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江南文化,同时也吸纳、融合了一些西方文化的元素。开埠以后,上海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也是国内古籍收藏的重镇。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上海市的古籍保护工作在各个方面成绩斐然,令人瞩目。
一、摸清家底,初步完成古籍普查
摸清家底一直是古籍收藏单位的重要工作,经普查,上海市古籍藏量约18万余种。十五年来,在古籍从业者及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市多家古籍保护单位新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古籍善本,增补并完善了馆藏,如:上海图书公司所藏清王乃昭手抄本《石田稿》(黄丕烈跋)、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徐乃昌稿本《积学斋藏善本书目》、上海社科院图书馆藏清严虞惇批校本《南华真经旁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改琦手稿本《先贤谱图》等。上海图书馆更是于2018年发现了宋建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存卷二十至二十一)、元至正十四年(1354)翠岩精舍刻本《书集传辑录纂注》(存卷一至四),堪称该馆在整理未编古籍过程中最为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发现。
宋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上海图书馆藏)
改琦手稿本《先贤谱图》(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南华真经旁注》(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
在此基础上,本市积极推进古籍普查工作,多次举办研讨会、推进会及培训班。经过多方努力,全市古籍普查工作已初步完成。截至2022年11月,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的《普查登记目录》均已由国家出版社出版,上海图书馆《普查目录》即将出版,这意味着上海大部分公藏古籍拥有了“国家编号”,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年普查成果
为确保中小收藏单位可以顺利完成普查,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合作,于2017、2018连续两年在黄浦区明复图书馆、上海文庙管理处、崇明区图书馆、金山区图书馆开展“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上海行”。
“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上海行”
二、多管齐下,不断新增古籍存藏
多年来,上海各古籍保护单位仍在不断加强古籍资源建设,通过定向转让、捐赠、拍卖等方式,新近入藏了大量珍贵文献。上海图书馆于2010年11月成功购入了瑞典藏书家罗闻达先生的藏书,共有1551种西文古籍,是世界最大的西方私人汉学藏书;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恭庆及胞弟张恭慈向上海图书馆捐赠其曾祖张佩纶尺牍、日记手稿等;2015年至2019年间,该馆又分批接受了翁万戈、翁铭庆、翁以钧捐赠、转让的翁氏藏书、尺牍、手稿、档案等,使得翁氏专藏蔚为壮观。
1656年维也纳版《中国植物志》(上海图书馆藏)
沪上高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与收藏特点,不断充盈馆藏。复旦大学图书馆自2007年以来入藏的原版古籍约1000余册,其中不乏珍本秘籍。如:俞樾手稿《傒析录》、明弘治刻本《国语》、明万历建阳詹氏书坊刻本《鼎镌太仓王氏桥梓世业四书旨》等,皆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的品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十余年来分三批购入了2600多种碑帖的拓片,又重点购入日本汉籍1000种,如:五山版《大川和尚语录》、伏见版《孔子家语》等,都是珍贵的域外汉籍。
五山版《大川和尚语录》(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2021年,普陀区图书馆获得了原上海造币博物馆馆长张跃群先生捐赠的古籍163种808册,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本市新的一家古籍收藏单位。
三、分级管理,开展珍贵古籍名录申报
在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的组织与推动下,本市积极开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与评审工作。沪上公私收藏机构共有979种古籍善本入选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473种入选一至六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品种涵盖了甲骨文、竹简、写经、碑帖、古籍善本以及西文珍本等,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整体收藏实力。一些新发现、新入藏的古籍得以及时申报并入选,如:严虞惇批校本《南华真经旁注》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罗氏藏书中的1477年威尼斯版《世界论》、1480年米兰版《曼德维尔游记》、1656年维也纳版《中国植物志》等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元本《书集传辑录纂注》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等。
2008年,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揭牌,现场颁发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证书
《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评审现场
此外,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7家古籍收藏单位被列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9家单位被列入“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22年,按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7家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进行了复核,并以此为契机,全面评估各馆古籍保护工作,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四、再生保护,推进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
作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有力地促进了学术研究和古籍推广。
上海图书馆于1996年启动“馆藏历史文献数字化”项目,陆续对馆藏古籍善本、稿抄本、方志、家谱、尺牍等进行数字化,又于2016年启动碑帖与舆图数字化项目,皆持续至今。此外,上海图书馆还先后推出“历史文献统一检索阅览平台”“古籍循证平台”“家谱数字人文平台”等一系列古籍数字化成果,大幅提升了馆藏文献的利用效能,仅“历史文献统一检索阅览平台”年度访问量就超过300万次。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统一检索平台
各大高校也对特藏文献进行了数字化。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古籍稿抄本数字化平台,实现了电子书影全文阅览,辅以标引字段检索,成为该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参加“大学图书馆数字国际合作计划(CADAL)”、华东师大“子藏”、北京大学“儒藏”等校内外重大项目,开展了古籍书影数字化近1500种6000余册约55万叶;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古籍数据 库”,基本实现所有典藏中医类古籍的数字化;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亦建成了馆藏“善本古籍数据库”。
复旦大学稿抄本数字化平台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善本古籍数据库
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召集开展“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以来,上海古籍保护单位积极响应。上海图书馆在线发布家谱资源8565种,公众可足不出户进行家谱的全文浏览和检索。同时发布472部古籍文献,包括宋元善本及地方文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发布了珍贵中医古籍图文61种;复旦大学图书馆在线开放了200种馆藏古籍的全文图像。
五、引领业界,探索古籍修复与保护新道路
上海市在古籍修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各大收藏机构多设有古籍修复专职人员。全市现有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一家(上海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两家(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附设传习所两家(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均开设文献修复人才的专业课程培养本科生和大专生。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招收了古籍保护专业硕士生,开创了上海高学历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上海图书馆专门设有文献保护修复部,修复数量、质量均在全国纸质文献修复机构中名列前茅,自2007年至2021年,完成馆藏古籍修复255800册/件,1463118叶/张。同时,还为本市古籍修复人员长期提供系统培训机会,组织青年修复师参加上海传习所古籍修复技艺培训以及历界全国古籍修复班、碑拓传拓班、西文文献修复等技能培训班等。
“上海工匠”“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品芳
上海图书馆修复团队
2014年,复旦大学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把传统的古籍保护和现代的科技手段结合,利用图书馆、高分子科学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史地所、古籍所、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文史研究院等多学科资源,在古籍保护与修复、古籍保护高端人才培养、新材料新技术的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生物实验室
六、文献开发:刊布珍籍嘉惠学林
作为全国古籍整理研究重镇,上海依托丰富的古籍资源,整理影印出版了大量精品典籍,使之化身千百。近五年出版成果主要有:
1、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2017年中华书局)
《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五辑,201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图书馆藏珍稀家谱丛刊》(第二至四辑,2017至2019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续编》(2019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上海图书馆藏涉园稿抄校本丛书》(2019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上海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丛刊》(2019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元本资治通鉴》(202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2021年经学文化)
《江南制造局译书全编》(2021年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上海图书馆与台湾古籍保护协会合作整理的《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首发式
2、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第一至四辑,2020至202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3、复旦大学图书馆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复旦大学图书馆卷》(2018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稿抄珍本》(第一辑,2019年与复旦大学出版社)
4、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严复批校本》(201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珍稀文献丛刊》(二种)(2019至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清稀见别集丛刊》(2022年巴蜀书社)
5、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第一至第二辑,2018至201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6、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中华中医古籍珍稀稿抄本丛刊》(第一辑,2017至2018年,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此外,在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与协调下,本市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在全市基本完成古籍普查的基础上,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十余家古保机构共同启动编纂《上海地区馆藏中医古籍目录》,现已完成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上海古籍保护中心又与金山区政府合作,开展了《江南藏书文化研究》征文,重点对清代上海金山守山阁出版与藏书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江南藏书文化、上海藏书文化、金山藏书文化、古籍修复与再生性保护等议题,论文集即将出版。
七、宣传推广,揭示馆藏服务大众
上海市各家古籍保护单位一贯重视古籍保护的公众宣传及推广活动,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更多的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认识古籍,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
举办古籍展览是让珍贵文献走近观众的重要手段。除上海图书馆十多年来坚持举办年度精品展以外,各古保单位也纷纷推出各自的馆藏精品展览。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多家单位联合办展,引入社会资源办展的新局面。2017年,由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本市12家古籍收藏单位参与的“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在上海图书馆正式开幕,面向公众集中展示了本市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精品及近年来在编目中新发现的古籍善本。其间还举办“沪台论坛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古籍保护高峰论坛”,交流两岸古籍保护经验;2019年,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了“墨彩斑斓·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在本市掀起一股金石热;2021年,复旦大学邀请上海图书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部分藏书爱好者,合作举办了“蛾术箧存”王大隆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致敬藏书文化,缅怀欣夫先生;同年,上海图书馆再次与上海市书协合办“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协办单位更是将广告投放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
两岸古籍高峰论坛
王大隆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不仅如此,一系列古籍体验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上海图书馆与万代南梦宫公司连续两年联合举办“古韵今辉,乐创未来——非遗技艺体验课”,由上图古籍修复师带领广大体验者在亲身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此活动引起多家媒体报道与社会公众极大关注,并获得第九届亚洲-太平洋史蒂夫奖公共企业活动创新奖金奖。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从2013年起开展了“古籍修复”“书画装裱”“传拓技艺”“雕版印刷”“手稿临摹”等一系列展示与体验活动,引领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自2017年起举办金秋曝书节,至今已迎来第六年,不仅展示各类古籍原件,更是向学生提供了古籍装帧、刷印、修复、传拓等方面的体验机会,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非遗技艺体验课
复旦大学金秋曝书节
除了线下活动,上海图书馆还推出了以馆所文史专家介绍馆藏特色文献为主要形式的系列科普视频——“观止讲堂”,通过哔哩哔哩这一新兴媒体,面向全社会的古籍爱好者播出,目前已推出“先行说善本”“仲威讲碑帖”“燕子姐姐说家谱”“沈博士说稿本”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成为大众了解古籍、学生学习版本、专家发现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观止讲堂”系列视频
十五年的古籍保护历程,上海市在古籍普查、资源建设、整理出版、修复保护、宣传推广方面硕果累累。自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来,本市古籍从业人员积极学习,深刻领会,今后还将继续贯彻落实相关精神,推动古籍事业攀登新高峰。
(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供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