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港望族吴氏
周春秋期,吴泰伯十九世孙季札,以圣贤闻世,时人谓之贤公子。同时代的孔子对于长者季子十分崇敬和仰慕。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因躬耕延陵、封于延陵,世称延陵季子,奉为古延陵地区人文始祖。
吴泰伯(吴太伯简介)
季札,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四月十三日(公元前576年~公元前485年)。父寿梦,有子四:诸樊、余祭、余昧、季札,札系老幺。季子少即聪而慧,知书达礼,长成更是满腹经纶,德懿行端,在历史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为世人所仰止!
后三让继承发展前三让,将至德精神臻于极致。
史称泰伯三让王位为"前三让"。而吴王寿梦,见小儿子季札出众优秀,意欲传位于他,季札不受。王临终乃遗嘱兄终弟及。然季札始终没肯接受王位。史称季子三让王位为"后三让"。
前后三让,所同者都是从国之大局计,不求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以博大的胸怀让江山。所异者,前者为遵从父意,孝道占主导地位,后者是不从父意遵周礼,忠于礼典的成分占主导地位。历代帝王对泰伯季子多有褒奖,而乾隆帝钦赐的“至德无名”匾,则点明了至德的精髓在于无名。无名者,不求名利也。前后三让的互补将至德精神臻于极致。
徐墓挂剑,心许不欺,把诚信做到了完美境界。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了挂剑典故,而《新序.节士》则记录更详。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徐君在神色中流露出爱慕季子佩剑,并未提出要求,而季札心领神会,但也并未在言辞上有所表示,只是奈于出使使命未完成,心里想在返程经徐时再赠于他;二是徐君虽死,季札仍坚守心许而挂剑于徐君墓前而去。
常人之守信,以纸笔为凭或以口说为凭而实现之。而季子心欲与之而践行之,可谓把诚信推向了极其完美的境界。
才学渊博,听乐明政知德,观风审音,知民情民风,树立起资政资治的典范。
季子一生躬耕延陵垄亩,同时积极为吴国的外交奔走驱驰。他奔走于徐、鲁、齐、郑、卫、晋诸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通过观周乐,听风雅颂各种歌曲,便知国之兴衰,民之强弱和幸福指数,展示了他高超的赏乐才学和艺术鉴赏能力,更显示出他具有睿智的政治预见和洞察力。一路上使鲁燕、聘齐郑、适卫如晋,会见结交了无数邻国高士名贤,交流中他见微知著、知德明政的宏论妙语,不但赢得了各国的敬仰,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我国历朝历代的资政资治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睦邻友邦,以自身的博学多才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各国的赞赏、认同与尊敬,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成功开展了吴国对外交往,取得了很大成就并对我历朝历代外交工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及至周敬王三十五年,已是九十二高龄还身临战场成功调停了楚陈之战。当年,季子逝世,葬于古延陵邑(今江阴申港街道南首)。
孔子获悉悲痛不已,亲书"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碑,立于季子墓前。
纵观我吴氏十九世祖季札公一生,循礼孝悌,让国承德,以礼明政,闻乐知德,观风审音,挂剑酬心,睦邻友邦,玉怀清风,高澹雍穆,仁心全义,坦荡无名,无古无今。
泰伯为古句吴国创建者,都于梅里。此即后春秋时的吴国,阖闾时迁都姑苏。其后以国为姓。泰伯与十九世裔孙季札,对太湖流域社会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影响十分巨大,同为江南吴地人文始祖。
现全国吴氏约有人口二千九百多万,加上徙于海外约五百余万,计三千四百多万。而季札系我吴氏最重要的继世祖。全国吴氏出延陵,世称延陵吴氏。吴氏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属延陵季子后裔。季子躬耕于延陵舜山下,即后来因春申君黄歇开了一条纵贯长江与上湖的人工河而称之为申港这一带。子裔在此繁衍生息,故延陵吴氏本源在申港,申港是吴氏最重要的发源地。因而吴氏是申港最早(申港江阴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皆自季札始)、最大的望族。
由于春秋后期的灭国之灾,使申港及其播迁于临近的吴氏亡命全国各地,又有后来为学当官而外迁的。申港吴氏在唐宋前,鲜有留居者。至元明两朝,外迁吴氏才有回迁。
现申港吴氏主要有至德堂存惠系和三让堂吴梓支两个支系。
至德堂存惠系吴氏主支德一公支,由元朝名臣吴直方遣孙德一公(季子六十四世孙)回迁故里旧属申港、今属常州天宁区的吴下里。后裔有部分播迁于申港境内的西伍、省、吴家垫、严村、胡田三桥、缪家垫、新庄上、横沟头、西街、西横塘、钱家庄、北杨园、女家湾、谢家湾等地。
三让堂吴梓支季子后裔吴凤宝之子吴瑞芝(季子八十三世孙),在明万历年间由常州小南门外清水潭迁回申港,在磨盘桥结宅。
至德堂巜江阴延陵吴氏宗谱》载:季子三十八世孙吴光烈为梁萧铣尚书仆射,被李世民围执,坚决不肯接受太宗“复本官”之命,于唐武德六年放归故里申浦吴下里。配夫人许氏,因无子,斋戒诵经三年未果,与夫人祷宿于季子庙(即今申港季子祠),梦青鸾自札溪桥上飞来入怀,后果孕,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生,取名兆鸾。札溪桥因此更名凤凰桥,札溪也被人们称为凤凰河了。光烈公曾孙画、棋、琴、剑四人,戊子科同榜进士,唐玄宗诏赐“一家四进士”匾。
宋时存惠公官至丞相。存惠公孙(季子四十七世孙)曰诗章、书章、礼章、乐章、射章、御章、易章,兄弟七人分别于壬戌、乙丑、戊辰、辛未连续四科皆中进士,时称"延陵第一家"。
元时吴直方,才气豪华,登进士,为左丞相脱脱之师,荐为宣院同知。经毗陵谒季子祠,题诗于壁云:非是云礽爱出山,奈迥天使不吾还。后嘱孙吴德一、吴德二、吴德三回迁故里吴下里。
德一公为承事郎,子宗三为浙江解元。后世吴润为进士,官至布政司。存惠公派吴氏,一门进士多达五十余人。
三让堂吴梓,为季子六十二世孙,迁归江阴奉延陵公祀。
今申港吴氏有曾任江阴市副市长的新庄上吴林兴,曾任申港镇党委书记的吴家垫吴志清,曾为南京军区三八红旗手、中校、副译审的西伍吴来娣等。
梅里家风传万代,延陵世泽续千秋。申港吴氏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为人类社会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吴卫祖撰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