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思辰.百年英才.学趣益学
艺考季,各大艺术院校的考场又将挤满了青春洋溢的面孔。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在掌握了文化程度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对此,国家对于艺考生也出席了一些政策改革,有的艺术院校考“语数外”“文史哲”,有的考“文科综合知识”。中国传媒大学就2020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推出了进一步的改革举措。高考生在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素养基础测试环节,只考文学、历史、哲学三个科目。那么作为新时代的艺考生应该怎样把握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可以分为两种考生,一种是以文化分为主的文化考生,另外一种是以艺术特长为主的艺术考生。
2019年中传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改革,八大举措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与积极评价,艺术考试首开文史哲科目加试,堪称近年来国内最亮眼的艺考改革。其中初试科目在语数英的基础上,增加“文史哲”类别选项,受到考生及家长的高度认可,近一半的考生选择文史哲类别考试。
2020年,学校根据国家深化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精神,推出了进一步的改革举措,今年中国传媒大学宣布2020年校考废除语数英考试,全面普及推进文史哲考试,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只考文史哲,详情如下:
考试说明
▶凡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的考生,均要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文化素养基础测试。
▶不同于去年的是,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考查科目简化为文学、历史和哲学三科。
▶此次改革针对的是学校统一组织的文化素养基础测试部分,专业面试、专业笔试部分等测试政策暂时不变。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艺考初试方案自2020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起实施,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将于2020年1月初进行。
考查内容
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将于2020年1月初进行,文史哲三科组成一张综合试卷,试卷采用百分制,其中文学科目内容为50分,历史为30分,哲学为20分。各科目考查内容及参考书目如下:
1.文学
以高中所学语文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侧重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诗文作品,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鉴赏和文字表达能力。
无指定参考书目。
2.历史
以高中所学历史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注重考查考生在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核心素养。
参考书目:张帆 马勇著《中国历史通识读本》。
3.哲学
注重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把握。
参考书目: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或赵复三汉译本)。
文史哲学习攻略
有人批评中传全面实行文史哲考试过于激进,有人抱怨此举对于广大理科考生不公平。普及文史哲考试是一场十分具有前瞻性的艺考改革,不仅革新了停滞多年的艺考教育,也符合高质量艺术创作的本质要求。
一个新时代的艺考生,没有浩大的人文群峰为背景,于未来的创作是没有后劲的,于当下的考试也是捉襟见肘地。而且从2019年中传很多专业比如广编、数媒、摄制、摄影等专业的实际考试录取结果看来,理科生并不吃亏。只是需要临时补充一下历史哲学知识而已。
如果说,2019年的文史哲考试是试水,那么2020年的考试则必将在广度、深度、以及难度上大大拓展。新的一年,考生怎样准备文史哲考试?相信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下面给艺考生们一些关于文史哲的学习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对于艺考生中国哲学的学习建议
a、提纲挈领,系统掌握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源流以及各主要人物以及思想流派主要思想特点。建议充分借鉴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篇章结构安排,以各流派的核心思想、核心理论为梳理的骨架。如对于墨子的理解,就可以以其提出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非乐、非命、节用、节葬、尚贤、尚同、天志、明鬼为骨架来理解,不每一个概念都要搞懂,但求有大致印象。简单来说,就是关于每一个思想潮流都能说几句。
b、执本从末,切勿抠细节、钻牛角尖,要抓住各人物、流派最经典重要的理论源头,对于其中的某些重要原著论断语句或者体现思想核心的语句要求完整地记忆。譬如《大学》中提到的近德修身的“三纲领”“八条目”,就要求背记。在背记过程之中,切勿死记硬背,要理解这些思想条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三纲领”分别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来排列?其中必定有其内在逻辑,我们要掌握其中的内在逻辑,避免混淆。掌握了这些核心思想的内在逻辑,那些细节的东西自然也就能梳理开了。
c、掌握基本的问题论述写作能力。对两种写作题做好充分准备:一种是思想内容概括型,例如要求概括孔子“仁”的思想,这种写作题的写作要求主要参考第一条策略建议。另一种是简述论证型,譬如论述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证过程,这种写作题的写作要求主要参考第二条策略建议。在此之外,还需要自己分别构建一套写作模板,防止在应考的时候天马行空肆意发挥,稳扎稳打地拿到写作分。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勿激进,勿惰怠,顺从自然之律,行终日不懈之功。学习哲学是一项终生的事业,领会到其中真意,便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对于艺考生中国历史的学习建议
学好历史的前提是一定要建构一个明晰的历史知识网络图,不能东一块、西一块,不成体系。历史知识网络图的构建可以按照时间和主题两个方面来共同构建。以时间为经,以主题为纬。同时,为了应对选拔性考试,历史知识要注意关键性知识的掌握,一些历史选择题的陷进就存在于一些关键性的历史知识中。在历史知识的记忆上,首先要明确的是历史记忆没有捷径,花时间和精力是必要的,但是在历史知识的具体处理上可以有一些小的方法,比如主体记忆法、逻辑记忆法、空间记忆法等。
每个人都可以学好历史,学好历史不存在很大门槛,只要你肯投入时间和精力,并且掌握科学的方法,历史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对于艺考生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建议
高中的古文选文大多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与作品,建议大家按照时代划分专题,从人物与作品的对比上入手,这样对作家作品才能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比方:《诗经》与《楚辞》的异同、李白与杜甫诗风上的差异,以及各个作家在审美意象以及风格呈现上都使用了哪些手法,这些差异又会在作品当中形成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文学本身是很观乎个人内在的审美感受的,首先要觉得它美,有值得玩味的地方,才能够更深入去理解作家的内在思想跟审美情趣,而这些,就是我们要共同努力去达到的。
那么,身处考场,面对陌生的篇目,又该如何去理解篇意,选出正确的答案呢?这一方面自然需要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应试和答题的技巧。在此,先简单地给大家一些建议。关于古诗文的鉴赏,首先要先读懂课本中的古代诗文,可以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方式反复温习,培养语感,促进理解,好好利用语文课本中多次提到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力争将课本中学习的知识迁移到课外的古代诗歌鉴赏中;在阅读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做到“五关注”,即关注题目、关注注释、关注意象、关注技巧、关注风格这五方面,从大处着手,掌握全局;最后,在主观题答题的环节,推荐大家用“三步赏析法”(怎么写—写了什么—写的怎么样)去回答,让阅卷老师无懈可击。
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动和召唤,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学习,加强古诗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切身处地地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提升对传统文化名著的兴趣。文学部分在文化课考试所占比重最大,掌握好理解和鉴赏的技巧,也相信大家一定能博学于文,赢在艺考!
小编提示
一部分人选择艺考,是因为文化成绩比较低,还有就是因为自己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特长。有些艺考生几乎对中国的文化常识都没有了解,就上了重点大学,不符合中国人才的发展,所以加大文化课程更加有利于综合人才的选拔。艺考生们注意了,文化课要求显著提高”已成为2020级艺考生面临的新挑战。人们印象中注重特长、注重个性的艺考已经出现重大变化。近期各省市2020年艺术类专业考试简章陆续发布,考生要及时关注本省市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各省市教育考试院。最后,预祝各位艺考生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加油,同学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