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地方文史︱第六届地方文史高级研修班纪要

地方文史︱第六届地方文史高级研修班纪要

地方文史︱第六届地方文史高级研修班纪要2022年12月10-11日,第六届地方文史高级研修班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此次高级研修班由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历史学系主办。该研修班每年召开一次

2022年12月10-11日,第六届地方文史高级研修班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此次高级研修班由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历史学系主办。该研修班每年召开一次,意在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文史部门的学术交流,推动地方文史研究工作向前发展。研修班除邀请资深专家就田野调查、口述历史、民间文献整理编纂等主题举办专题讲座外,还组织高校学者和地方文史专家进行交流,开展多场学术对谈会与圆桌讨论,以期超越院墙,实现跨界合作。

本届研修班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全国80余家单位的地方文史专家共同参加。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冯筱才教授、副主任李世众教授分别为研究班致辞。

文史班和阅读班_文史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科大卫教授以“民间文献中的商业文书”为题目展开首场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包诗卿教授主持。科大卫首先讨论了他所关注的商业的含义,接着介绍了他多年来接触到的各类商业文书,并分享了用这些文书重建出明清时期种种商业模式运作逻辑的经验。他指出,契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内容包括土地、政府的税收制度、人口买卖等。除了这些内容,研究者更应关注其背后零碎的故事,如土地买卖的实际情形、合伙经营的灵活分账、“不透明”的收利簿等。这也是因为在传统社会中,商业不是独立出来的东西,而是社会的种种关系里面的东西,因此研究者可以通过这些“零碎”内容重建商业运作的模式。科大卫特别解释了近代随着电报、轮船、票据、银行的出现,而带来商业组织的规模的巨变,以此彰显票据、新广告、簿记本等近代商业文书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大家带着新的视野去挖掘这些材料背后更多有趣的历史,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_文史班和阅读班

第二场讲座是复旦大学鲁西奇教授的“父老:中国古代乡村的长老及其权力”,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唐小兵教授主持。鲁西奇以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与费孝通先生的“长老统治”展开理论对话,并做出了进一步的讨论。他根据不同时期的文献记载,考察了乡村权力的主体及其权力的来源,揭示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及其实质。在中国古代乡村社会中,与官府相配合发挥统治作用的“长老”,包括秦汉时期的县乡三老、里父老,唐代的乡耆老、老人、父老,宋代的父老、耆老,明清时期的里耆宿、里老人、乡约等,多由官府选择年高而有道德、且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父老充任。历代由官府选任的三老、父老、耆老、老人等,均以教化为其基本职责,受命传布王朝国家的礼教,亦参与调解民间纠纷、编排户口、征发赋役。古代乡村社会的权力格局,主要由乡吏里胥、长老、富豪乡绅等三方构成:乡吏里胥代表官府,行使以户口编排、赋役征发和治安为中心的行政权力;长老受官府委托,掌握教化权力;富豪乡绅占有财富和资源,和官府相配合,行使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鲁西奇指出,王朝国家统治下乡村社会中的长老权力,其实主要来自王朝国家的授予或委托,所谓的“长老统治”亦是王朝国家统治体系的一部分。

文史班_文史班和阅读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

第三场讲座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曹树基教授的“瓦屑坝移民:传说还是史实”,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黄阿明教授主持。曹树基指出,关于中国移民史的基本史实,以及族谱中关于族源记载的可靠性问题,不断受到学者的质疑。针对“瓦屑坝”移民的故事,他将《明实录》中有关湖南与江西地区的记载,与同一地区的族谱资料进行比勘,发现族谱中的记载与《明实录》的记载基本吻合。他认为在南方地区明初的移民是中央政府精心组织与规划的,所谓“瓦屑坝”移民的记录,是历史之真实,不是虚构。此外,曹树基还结合其提出的概念“田亩饱和度”,对明清移民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解释。他以此概念,测量重大事件对于区域人口、土地资源的影响。

文史班和阅读班_文史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

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包伟民教授为大家带来第四场讲座“略谈地方史的意义”,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刘彦文教授主持。包伟民指出,“地方”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层级意味上的“地方”,二是地理(自然、经济或者文化等)意味上的某一地点或一个区块。而我们所要讨论的“地方史”主要指如何展开关于地方历史的研究工作,其与立足于行政区划编纂的地方史志有所区分。讨论地方历史、地方文化,应该尽可能按照“地理上的完整性”以及“地区内部经济联系的紧密与经济水平的接近”这样的标准,从全局视野出发来做观察,才可能触及地方历史的真相。地方文史研究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探究这一个局部地区的发展历史,更是为了通过“局部”来深入了解“全局”。从各地不同的历史过程中,去分析归纳中国的普遍性。地方文史工作,只有从宏大叙事走向具体、深入、细化,跳出“概念化”,才能够对“中国”这个研究对象有更好的认知,这就是“地方史”研究之意义所在。

文史班和阅读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

第五场讲座是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刘志伟教授的“无字的‘文献’——石头与香炉”,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宋宏教授主持。刘志伟指出,通常从事历史研究都是用文献说话,然而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利用的研究材料未必都是由文字构成的,譬如无字的“石头”。学者在田野考察中,应该注意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这些信息,并将其跟我们在文献里面阅读到的信息放在一起互相印证,甚至互相补充,才能更好地认识一个地方的历史。刘志伟分享了其在瑶族村落、新兴县水口畲族村、台山上川岛等地的田野经验,展示了三段他和广东番禺东涌、中山民众的访谈视频,进而提出历史研究可以借鉴人类学、民族学的方法,通过寻找历史文献中缺失的记录,去研究南方少数民族中一些到目前为止我们仍不甚了解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田野调查不仅是发掘新材料的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无字文献”获得解读历史和社会的能力。研究者应当多从实物及口碑史料的收集工作,在写成文字的时候更要谨慎表述。在现实中寻找历史,体验历史现场。

文史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和阅读班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刘永华教授为研修班作了第六场讲座,题目是“如何开展文献的田野考察?——徽州文书解读经验谈”,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阮清华教授主持。刘永华首先从“文献”、“田野”、“文献的田野考察”这几个概念进行题解,接着以自己近年来在徽州进行田野考察的经验作为案例,讲解了如何通过田野获取信息,以及田野考察对于解读历史文献的帮助。第一个案例是讨论一组排日账的生成脉络,并以此重构了文献记录者的生活世界。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如何重建19世纪一个农户的行动空间。在田野考察的时候,跟随文献主人的脚步,造访他经常去的地点,研究者也会形成直观的认识,而且可能会找到文献没有的信息。第三个案例介绍了婺源县十六都四图十全会会簿,讨论了关于基层行政组织与地域社会的关系。最后,刘永华再次强调了开展文献的田野考察的意义,鼓励地方文史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使用田野考察的方法。

文史班和阅读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

除六场专家讲座外,本届地方文史高级研修班还特别安排了三场学术对谈会和一场圆桌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史机构专家不仅在对谈会上分享自己收藏、编研的资料成果,还专门就自身从事资料搜集、整理、编研、策展等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向教授们请教。

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和阅读班_文史班

文史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和阅读班

第一场学术对谈会的嘉宾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贺喜教授与南昌大学历史系黄志繁教授,讲题是“历史学的田野工作”,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李世众教授主持。两位教授从个人田野工作的经验出发,结合了一些具体的实际案例,细致、全面、深入地阐释了历史学者为何要走进田野、走进田野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历史典范被创造的过程,为地方文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后,贺喜同黄志繁一起,与地方文史工作者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问答活动,探讨了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的注意事项与技巧方法等。

文史班和阅读班_文史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

第二场学术对谈会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曹树基教授与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杜正贞教授,围绕地方文书的整理与编纂工作与学员们进行了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黄阿明教授担任主持。曹树基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一份契约,指出中国所有关于地权的秘密都在契约之中,他以“收益权”、“使用权”、“处置权”等概念来形容中国的地权,为我们正确理解传统中国土地的产权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杜正贞则从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编纂、田野与地方文书的整理、个人史的整理编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细致介绍了文献搜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具体工作的经验,为地方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_文史班和阅读班

第三场学术对谈会嘉宾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金光耀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金大陆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冯筱才教授,他们围绕历史口述访谈的方法与实践与学员们进行对话,是次讨论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阮清华教授主持。三位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强调口述实践的重要性,在理论层面对当前口述史研究提出思考,并给了学员许多切实可行的访谈方法建议。金光耀指出在当代史研究中,历史口述的采访和记录、口述史料的运用已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口述史料和文字史料之间产生了一种张力,在两种史料的价值互相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金大陆表示口述史更多的是一种实践的手段和方法,需要从实践层面进行相关探索。同时,金大陆分享了自己所做的知青研究和唐山大地震课题的口述经验。另外,教授们还对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如何评价成为主流的“共同经历型”的口述史;口述史著作和口述史料著作如何区分;如果与新闻报道内容相仿,口述访谈价值何在?冯筱才分析了学院派历史学者所面临的处境及口述访谈工作的学术价值,同时他也指出“学院派”历史学者与地方文史专家的口述史工作中的差异。他认为,历史学者只有更多真正扎根田野,抢救更多个人记忆,才能在研究中由一个“外人”变成“内部人”,将历史过程鲜活地予以重建。

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和阅读班_文史班

最后一场圆桌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史机构专家不仅分享了自己收藏、编研的资料成果,还专门就自身从事资料搜集、整理、编研、策展等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教授们交流。同时,高校学者与地方文史专家就“地方文史的跨界合作”问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福鼎的蔡勇明提出,希望可以与授课教授保持长期联系,提议高校可以尝试与地方文史工作者共建数据库,开设如历史地图制作之类的技术课程。太湖的曹杰友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倡捐设立研究基金,对优秀地方文史研究成果予以奖励。对于线上文史专家提出的各项建议,线下教授进行了回应和解答,并表示各高校非常愿意与地方专家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

文史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_文史班和阅读班

“地方文史高级研修班”是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多年精心打造的“品牌”学术活动,是沟通“学院派”学者与地方一线文史工作人员的优质平台,也是历史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希望通过每年一次的研修活动,进一步扩大高校与地方文史界合作基础,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共同推进地方文史研究工作。

文史班和阅读班_文史班_文史班毕业找什么工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一篇: 成人高考成绩满分是多少?
下一篇: 山东公费专科医学生录取线均超本科线 三所院校共招300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