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也是农历甲申年,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明王朝走到了尽头,同时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改年号为永昌元年,清朝爱新觉罗·福临入关改年号为顺治元年,三种纪年代表着三个互相敌对的政权,开始争夺中原的战争,堪比三国时期的争斗。
公元1644年3月19日,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景山自缢而死,标志着统治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覆灭,就在明朝灭亡的三个月之内,大顺军取得了民心,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广大统治区域。统治地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西等地区。
镇守山海关的明朝军队在吴三桂、黎玉田、高第的带领下,投奔了大顺政权;此时的大顺已经拥有大半天下,但是自从吴三桂等人撤入了关内,关在大片领土被济尔哈朗收取了,这就形成了大顺政权同清王朝的对峙局面;虽然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成功攻克北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顺已经取得了天下;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处于明朝遗臣的手里,四川等广大地区落入了张献忠的手里,尤其是南方的遗臣,他们都是打着崇祯的年号,其实都是各自在割据政权,以求自保。
明帝国(明帝国的崛起)
明朝灭亡以后只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不一样,他们代表着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他们实行的政策是打击官僚地主阶级、保护农民的利益,所以当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是欣喜若狂,因为大顺军来不收老百姓的赋税;老百姓在明末的时候饱受明朝的压迫,所以大顺军进入北京可以说是非常轻松,除了少数地主阶级死心塌地,大部分人都认为明朝的气数已经尽了,转而寄托在大顺政权上。
可能在这里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不投靠清朝,大部分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大顺政权打着的旗号是打击大地主阶级,但是大部分地主阶级心里都清楚,明亡顺兴其实就是改朝换代,只是统治政策不一样,大部分汉族官绅认为只有投降大顺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还可以取得封王封侯的机会。
关外的满清和中原广大地区存在着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一样,而且当时的士大夫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提到“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也就是李自成的大顺攻灭了大明,也就是亡国,就是改了姓,但是如果真的让关外的满清来接管,也就是亡天下,所以大部分世家大族以及老百姓愿意投靠大顺政权。
大顺政权贯穿着自己的政策,不烧杀抢掠不征赋税,赢得了广大老百姓和贵族阶级的支持,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大顺军队占领北京城的时候,明朝在京官员3000名,选择跟随者明朝廷自尽的人只有20人,其他的人全部投降了大顺,各地的起义军也没有起来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帜,推翻大顺政权,反而是默默承认大顺政权的合法性。
大顺政权覆灭以后,多尔衮也抓了龚鼎孳,龚鼎孳比喻成唐太宗一样,虚言纳柬。
大明帝国分崩离析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李自成这个人打仗有多牛,而是当时大明帝国是真的腐败,苛捐杂税太多,老百姓过不下去,大顺政权的到来给老百姓带来了一时的希望,只可以大顺政权最终还是被倾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