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团结文史访谈】书写好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大文章

【团结文史访谈】书写好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大文章

【团结文史访谈】书写好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大文章6月3日,由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等单位主办、《团结报》文史周刊等协办的湖北省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及相关学科年会在武汉召开。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本期“团结文史访谈”专访部分与会专家学者

6月3日,由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等单位主办、《团结报》文史周刊等协办的湖北省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及相关学科年会在武汉召开。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本期“团结文史访谈”专访部分与会专家学者,探索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之路,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完善、发挥更大作用。

访谈嘉宾

丁俊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罗永宽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姜学勤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姜迎春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记 者: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对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与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与补充,中共党史党建学以一级学科列入。将中共党史党建学列入一级学科,有什么重要意义?

丁俊萍: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设立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中共党史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需要的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和实务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要,既是建强建优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需要,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需要。

罗永宽:首先,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史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突显了党史与党建的内在一致性与逻辑会通性,表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方向与使命,就是要更充分地发挥高校作为党史教育、学术研究、人才培养重要阵地的作用;其次,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有利于整合现有党史党建学科资源,优化完善学科布局,有助于彰显党史党建学科在新时代适应党和国家事业之所需的重要地位;最后,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是新时代培养大量高素质党史党建人才的必然选择,是高校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

姜学勤: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理应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党史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列入一级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对于深入研究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建设及相关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进一步展示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鲜明特色,并为其理论研究、对外传播等提供良好的学术条件和深厚的学理支撑;第三,有助于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中共党史党建的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进一步提升党史研究与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第四,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党建意识,提升社会的整体关注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提供良好条件;第五,有助于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自我革命提供学理支撑。

姜迎春:将“中共党史党建学”设置为一级学科,既是契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从严治党、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的现实要求;也是党史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积累、学界学人不懈努力、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合理归位;同时,合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需要。“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诞生,对党史党建理论工作者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契机也是考验。这样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对服务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党的科学执政,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记 者:您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学科群视域下,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路径是什么?

丁俊萍: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建学等学科联动发展,是“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就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来说,要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使命,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定位,要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出成果,不断提升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质量,使之担负起本学科应有的使命任务,使之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乃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治国理政提供学术借鉴和人才支撑。

罗永宽:马克思主义学科群这一命题,非常符合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要求,也有利于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内涵式发展和引领力建设。中共党史和党建学是一门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学科联系紧密的研究。因此,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实现与其他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互鉴与融通,是深化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必然要求。同时,中共党史党建学属于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内的新生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有着更为内在、近切的关联性,二者在理论与方法、概念与范畴、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等方面,在学科属性定位、学术话语融通、学科内涵建设,以及服务于资政育人、治国理政等方面,有着更强的契合度和一致性。所以,未来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应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一道并进,共享学术资源,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姜迎春:在马克思主义学科群视域下,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路径应该是先加强顶层设计,再进行实践完善。顶层设计包括对学科的性质、内涵、研究范式等进行规范,既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又要引入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野和方法,扩展学科外延。实践完善即在实际研究中不断完善该学科的规范、内容和方法。

记 者:近年来,湖北省在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事业中做了哪些工作?

丁俊萍:湖北省是党史资源大省,也是党史党建研究重镇,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和发展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高校云集,中共党史党建学及相关学科硕博点众多,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深厚积淀。湖北中共党史党建学界的学者是最早呼吁建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群体之一,近几年,也多次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学科论证工作。同时,湖北党史党建学界自2003年起连续举办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暨相关学科建设年会,迄今已举办21届,师生共研、省内外联动,参与学科不断增加,参与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湖北省中共党史党建学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之间稳定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共建共享机制。

记 者:您认为,未来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还有哪些尚待完善之处?

罗永宽:第一,坚持政治高度和学术高度相统一,体认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使命和建设目标,在建设路径上坚持守正创新,强调学科交融,注重学科贯通;第二,坚持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和大党建观的融通,合理设置一级学科下的若干二级学科,厘清学科属性,明确学科定位,明晰学科边界,尽快形成具有自身特色、轮廓清晰的理论与方法,弄清学科的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基本范畴、基本论域,构建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第三,充分发挥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建设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第四,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本、硕、博一体化建设,优化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加大专业教学的学术资源供给,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第五,加大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高水平中共党史党建教学科研团队;第六,重视中共党史党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垒筑高水平学科平台,推出更多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姜学勤: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任重道远,未来应该拓宽当代视野、国际视野、学科交叉视野,整合历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资源和师资队伍,科学设置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规范学科范式,努力构建学科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法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科稳步快速发展。

姜迎春:目前,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基础较为薄弱,表现为研究人员偏少,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尚不通畅,研究机构也显不足。同时,学科特点较为模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方向重合度较高,今后亟待加强和明晰。(记者 鲍家树)

点击下载:

上一篇: 史记原文加白话文
下一篇: 2023年中信银行笔试环节-超详细考试内容回忆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