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现璠,《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台北:文星书店,一九五六年一月初版。朱瑞熙主编,《朱熹教育和中国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一年。朱汉民著,《岳麓书院的历史与传统》,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李正富,《宋代科举制度之研究》,台北:海天印刷厂,一九六三年。李弘祺,《宋代教育散论》,台北:东升出版社,一九八○年初版。李弘祺,《宋代官学教育与科举》,台北:联经出版公司,一九九四年初版。李邦国,《朱熹和白鹿洞书院》,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李才栋,熊庆年编纂,《白鹿洞书院碑记集》,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吴万居,《宋代书院与宋代学术之关系》,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初版。周德昌,《朱熹教育思想述评》,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周愚文,《宋代的州县学》,台北:国立编译馆,一九九六年。袁 征,《宋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性转折》,广州:广东高等教育社,一九九一年第一版。陈谷嘉主编,《岳麓书院名人传》,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八年。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第一版。郭齐家,顾 春,《陆九渊教育思想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范焕之,李震洲,《宋代考选制度》,台北:考选部,一九八四年初版。苗春德,《宋代教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第一版。章柳泉,《中国书院史话--宋元明清书院的演变及其内容》,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月第一版。乔卫平,《中国宋辽金夏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第一版。甯慧如,《北宋进士科考试内容之演变》,台北:知书房,一九九六年。贾志扬,《宋代科举》,台北: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五年初版。杨布生,《岳麓书院山长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杨慎初等著,《岳麓书院史略》,长沙:岳麓书社,一九八六年。赵显圭,《朱熹人文教育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刘伯骥,《宋代政教史》,台北:台湾中华书局,一九七一年。刘复生,《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一年。黎靖德编,陈仁华译,《朱子读书法:宋儒朱熹读书心法彻底研究》,台北:远流出版社,一九九一年。韩钟文,《朱熹教育思想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辽金教育】专书 张鸣歧,《辽金元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陶增骈,《东北民族教育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程方平,《辽金元教育史》,重庆:重庆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乔卫平,《中国宋辽金夏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一般论文 王家范,〈辽宋夏金元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问题》,一九八一年一期。毛 汶,〈金代学制之沿革〉,《学风》,五卷一二期,一九四六年十二月。朱子方,黄凤岐,〈辽代科举制度述略〉,《辽金史论集》,三辑,一九八七年七月。刑蒂蒂,〈试论汉族地主知识份子在辽朝的作用〉,《中国民族关系史论集》,一九八八年。段一平,〈女真文字的创造者-完颜希尹〉,《新长征》,一九八一年二期。高时良,〈辽金元清时代的中国学制〉,《厦大周刊》,二七期,一九四六年五月。奚 风,〈试谈本学期有关宋辽金元历史教学上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一九五五年四期。陈东原,〈辽金元之科举与教育〉,《学风》,二卷一○期,一九三二年十二月。陈 述,〈辽代教育史论证〉,《辽金史论集》,一辑,一九八七年六月。张家驹,〈我对宋辽夏金元一段教学的几点体会〉,《历史教学问题》,一九五七年一期。曾资生,〈宋辽金元的科举概略〉,《东方杂志》,四○卷一七期,一九四四年十月。黄凤歧,〈论辽朝统治阶级的尊孔崇儒〉,《沈阳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八年二期。
(史四,83602232,龙柏涛;史四,84204290,李信亿;史学三,87411059,林昆盈;史学三,87411024,何政哲)【元代教育】专书 王靖华编选,《元代考选制度》,台北:考选部,一九八四年史仲文,胡晓林等主编,《百卷本中国全史 中国元代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第一版。田培林编著,《宋元明清的教育制度及实况》,台北:正中书局,一九五三年。何佑森,《元代书院之地理分布》,香港:新亚书院,一九五六年。胡 青,《吴澄教育思想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第一版。特格舍,《元代国子学与国子监初探(兼评《辞海》教育心理分册对它的解释)》,内蒙古:内蒙古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三月。特格舍,《元朝蒙古族教育情况》,内蒙古:内蒙古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徐远和,《理学与元代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陈学恂主编,《中国教育史研究 宋元分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程方平著,《辽金元教育史》,重庆:重庆出版社,一九九三年。欧阳周,《中国元代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学位论文 金承炫撰,《元代「北许南吴」理学思想研究》,台北:私立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一九八八年。
张斐怡,《元代江南书院的发展-及其与蒙元统治的关系》,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八年。黄煌兴,《论吴澄的学术归向与教育理论》,台中:国立中兴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八年。一般论文 丁昆健,〈元代的科举制度(上),(下)〉,《华学月刊》,一二四,一二五期,一九八二年四月,五月。丁昆健,〈元代许衡的教育思想(上)〉,《华学月刊》,一三四期,一九八三年二月。丁昆健,〈元代许衡的教育思想(下)〉,《华学月刊》,一三五期,一九八三年三月。丁昆健,〈元世祖时代的儒学教育(上),(下)〉,《华学月刊》,一三六,一三七期,一九八三年四月,五月。王 頲,〈元代书院考略〉,《中国史研究》,一九八四年一期。那森巴图,〈忽必烈与蒙古古代教育〉,《内蒙古师大学报》,一九八四年三期。何淑贞,〈元代学者许谦〉,《孔孟月刊》,一四卷九期,一九七六年五月。何佑森,〈元代书院之地理分布〉,《新亚学报》,二卷一期,一九五六年八月。李 俨,〈唐宋元明数学教育制度〉,《科学》,一七期,一九三三年十月。姚从吾,〈元世祖崇行孔学的成功与所遭遇的困难〉,《史学汇刊》,二期,一九六九年八月。马天纲,〈元代西域回教徒在学术上的地位〉,《中华文化复兴月刊》,四卷四期,一九七一年四月。
袁国藩,〈元代的国子学〉,《中国内政》,三○卷一期,一九六五年七月。高时良,〈辽金元清时代之中国学制〉,《厦大周刊》,一四期,一九三五年五月。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要〉,《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九期,一○期,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一九三○年一月。梁欧第,〈元代的书院制度〉,《现代史学》,三期,一九三七年四月。盛朗西,〈宋元书院讲学制〉,《民铎杂志》,六期,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杨树藩,〈元代科举制度〉,《国立政治大学学报》,一七期,一九六八年。杨国勇,〈元代教育的几个特点〉,《山西大学学报》,一九八五年一期。萧启庆,〈元代科举与菁英流动:以元统元年进士为中心〉,《汉学研究》,五卷一期,一九八七年六月。萧启庆,〈元廷佑二年与五年进士辑录〉,《台大历史学报》,二四期,一九九九年。萧启庆,〈元代蒙古色目进士背景分析〉,《汉学研究》,一八卷一期,二○○○年六月。(史四,84204010,尹逊正)【明代教育】专书 丁仁斋,《王阳明教育学说》,台北:复兴书局,一九五五年。丁榕萍,《明代国子监教育与科举之研究》,花莲:华光书局,一九七五年。尹选波,《中国明代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王兴亚,《明代行政管理制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七月第一版。吴智和,《明代的儒学教官》,台北:台湾学生书局,一九九一年三月初版。李 俨,《唐宋元明数学教育制度》,中国:中国科学社,一九三三年。李民实,《明代考选制度》,台北:考选部,一九八四年六月初版。李义让,《明代状元杨升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一版。林丽月,《明代的国子监》,台北:私立东吴大学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一九七八年六月初版。张建仁,《明代教育管理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五月初版。启 功,《说八股》,北京:中华书局,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第一版。赵子富,《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二月第一版。学位论文 王文娟,《明代科举考试之研究》,高雄: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二年。王崇峻,《明代书院讲学的研究》,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三年。王宝彩,《明代道德教养类蒙书之研究》,台中: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六年五月。邱世明,《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研究硕士论文,一九九六年六月。
张心恺,《明清时代蒙学施教所启导之文化典范与应世智能》,台北: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九年。张梅燕,《明太祖设置国子监及其作用》,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七八年。詹 康,《明代的教化思想》,台北: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三年七月。董立夫,《明代进士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论文,一九九○年。郑邦镇,《明代前期八股文形构研究》,台北: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一九八七年。蔡嘉麟,《明代的卫学教育》,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八年六月。蔡荣昌,《制义丛话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八七年。蔡淑娜,《科举时代痴情女子负心汉故事研究》,台中: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四年。简蕙莹,《明代的儒学制度——浙闽粤地方教育体制的发展》,嘉义: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九年六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