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学选本”为何需要“文献史料”

“文学选本”为何需要“文献史料”

“文学选本”为何需要“文献史料”三、突出教学性质,明确教材定位该理念就是突出和强调中国语言文学历时演变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其发展流程的客观呈现,与“通史”教材的配套对接,形成彼此互动互补的关系。

三、突出教学性质,明确教材定位

该理念就是突出和强调中国语言文学历时演变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其发展流程的客观呈现,与“通史”教材的配套对接,形成彼此互动互补的关系。这不仅在作品选择上打破原有单一的“语言文学经典”取舍标准,而是采用“语言文学经典”与“语言文学史经典”双线兼容的编选原则。这样,一些当年曾产生重要影响而思想艺术诸方面存在明显欠缺或不足的作品就被我们纳入了视野。如刘心武的《班主任》,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在艺术上当然不免粗糙,还明显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但从当代中国语言文学史的角度看,却是无法完全绕开的一个代表作。史料也同样如此,为体现历时演变的规律和特点,既注重与文学史的发展流程吻合,特别选取对于文学史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经典史料”,也关注具有原创价值的新出土和域外新传入的“新史料”。如“古代文学卷”中的唐代文学骈文部分,就恰当地利用了大诗人王之涣墓志、韦应物墓志,与边塞诗人岑参密切相关的新疆吐鲁番出土的“马料账”,还有日本正仓院的《王勃诗序》中所收的《滕王阁序》等。这与以前同类教材中的“作品汇评”和“资料长编”式完全不同。我们这样做,其意是想选择这样一种“文史互证”、“双线兼容”的新的范式,更好地反映中国语言文学丰富复杂的存在和发展,与“通史”教材对接;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进一步的阐释与发掘,留下足够的空间。

上一篇: 《黄河几字湾上的激情岁月——纪念内蒙古六五四“小三线”建设》文史资料编辑方案座谈
下一篇: 重要而独特的历史地位——山西历史文化述要(上)(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