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北京师范大学开锣,开创了全国高校工会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先河。比赛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已成为我校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高校都有重要影响的品牌活动。第六届教代会期间,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校工会联合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先后举办了3届比赛,来自不同学院的37名教师获得不同组别一等奖。学校从中推选出12名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4名青年教师获得相关组别一等奖;此外,2014年,我校青年教师孟琢代表北京市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人文组一等奖。12名参加全国或北京市的青年教师是我校广大教师的杰出代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听听他们的教学经。
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组一等奖获得者——孟琢
简介:孟琢,男,1983年生,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论文《经学渊源考论》获201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讲授 《古代汉语》、《中国语言文字学与文言文教学》等课程,著有《六大历史剧批判》、《从康熙大帝到雍正王朝》、《传统文化拾趣》(合著)等书,与人合译《中国历史中的情感文化》一书。201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文科组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语言奖;2013年获北京高校第八届青教赛文史类A组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演示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此外,2014年,代表北京市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人文组一等奖。
感言: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在一个积淀丰富的传统学科中,继承传统是首要的事情。至于说个人参加比赛的一点儿想法,那就是,教学不等于演讲,更不是表演,它是师生之间随时随刻的互动与交 流。“奖”这种东西,可以是鼓励,也能成为诱惑,一旦把它视为后者,就难免让人心乱,从而偏离了讲台上的本分。
北京高校第八届青教赛理工类A组一等奖获得者——汪明
简介:汪明,男,1978年生,1996年至200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获结构工程学士学位。2000年至2006年就读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获结构工程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工作,担任减灾与综合灾害风险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973”项目,曾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受学生欢迎奖,第八届北京市青教赛理工类A组一等奖,最佳演示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及“京师英才”奖。
感言:与学生共同成长
建设好一门课、讲好一门课、传授一门知识绝非易事, 需要不断地自我磨炼和推敲,需要多年的精心设计和经营。作为青年教师,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步步踏实、时时思索、处处用心,方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在这条路上,学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成长历程伴随着的正是我们自身的成长。教学中,学生们的反应、反馈乃至是质疑,都将督促和促进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提升。
北京高校第九届青教赛文史类A组一等奖获得者——刘丽群
简介:刘丽群,女,1980年生,辽宁沈阳人,文学博士。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及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讲“古代汉语”、“汉字学”、“音韵学”、“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论著导读”等课程。201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主要从事汉语词源学、汉字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中华字库”工程版刻楷体字书文字整理项目,在国内外 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教材、工具书多部。
感言:我,在教学路上
这是一条为他人授业解惑而自己须终身学习的路,也是一条充满挑战却会令人倍感欣慰的路。我,就走在这路上。比赛,是路上的驿站,让我能停下来反思讲台上的过往。我会把教训和经验都装入行囊,自信而勇敢地继续前行,用认真和勤奋去耕耘讲台的每一寸土壤。
北京高校第十届青教赛文史类A组一等奖获得者——江天岳
简介:江天岳,男,满族,江苏南通人,民进成员,历史学博士。2004年至201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系),先后获历史学学士、世界史硕士和世界史博士学位。2010年和2012年,先后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历史系进修学习,师从巴黎高师历史系主任吉勒·佩库教授。2014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4年12月-2015年3月,应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历史系和里昂高等师范学院东亚学院邀请赴法国从事访问学者工作。主要开设课程有“世界近代史”、“欧洲一体化史”、“世界热点问题探源”、“世界近现代史基本理论和专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史、中法历史对比研究、欧洲一体化史,201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7年获得北京高校第十届青教赛文史类A组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和最佳演示奖。
感言: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能保证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始终是一个值得深思长考的话题。本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选择的“希腊革命与波兰革命”这一主题,其中值得与大家分享与探讨的,是“古典音乐与世界历史”这一教学创新模式的方法与经验。有幸在本次比赛中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肯定,将鼓励我继续在课堂上实践这一创新模式,不断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北京高校第八届青教赛文史类A组二等奖获得者——宋萑
简介:宋萑,男,1982年生,2007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科研方法、质化研究方法、学校问题诊断与改进、教师行动研究等。曾获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最佳语言奖、最受学生欢迎奖。
感言:不懈努力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我越发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背后的深层意涵,作为教师教育者,我们必须要成为这些未来教师的示范者,必须要有更为精湛的教学基本功。这样的比赛正是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 是传承“京师风范”的精神品格。
北京高校第九届青教赛文史类A组二等奖获得者——鞠熙
简介:鞠熙,女,1981年7月出生,四川广元人。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 至2011年,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法国高等社会学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年7月起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宗教民俗学、中欧民俗比较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以来北京民间信仰与城市 空间”、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中法同故事 比较”等课题4项,在《世界宗教研究》、《民俗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数字碑刻民俗志》一 部,合著《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前三卷。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感言:无限风光,百里趣途
我的感受可以用一句唐诗来概括: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初入山中,便有风景无限,随着赛程的推进,各种新鲜趣事又不断涌现,旧有知识被推翻,新的知识带来新的体验,这让我充分领略教师职业的博大精深与意味盎然。我深深地体会到李芒教授反复强调的那句话:重在过程、旨在提高。
北京高校第九届青教赛理工类A组二等奖获得者——叶涛
简介:叶涛,男,1983年生,副教授。200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讲授自然灾害学专业学位基础课“灾害经济学”。参与编写了地理学国际教材《A Comparative Geography of China and the U.S.》。于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研究生理工组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同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通鼎青年教师奖(研究生教学奖)”。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保险。2013-2014年度获评“首都大学、中专院校“先锋杯” 优秀基层团干部”。
感言:青教赛是一根标杆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顾名思义,本质上是一场面向青年教师比拼教学基本功的比赛。青功赛是一场历练,是一个平台,更是一根标杆,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用青功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长期鞭策自己进步。当我们都如打磨这15分钟一般打磨整个课程时,才无愧于三尺讲台和优秀青年教师的荣誉。
北京高校第十届青教赛文史类A组二等奖获得者——蒋元群
简介:蒋元群,女,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在读,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教授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英语短篇小说、综合英语、批判性阅读等课程。曾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集体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培养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长期从事国际会议口译活动,合著出版译著《激励学生学习》。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哲学、外语教学、教师教育及批评话语分析。
感言: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学生如何学,遵循一定的规律,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应遵循学的规律。教学,更是艺术。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教师真正能吸引学生的,是其作为人的个性化魅力。这种魅力很多时候往往体现在教师的人文情怀上。教师在注重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更应去关怀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反应。而对于情感和心理反应的关照,需要教师用心去体会,用爱去传递。
北京高校第九届青教赛理工类A组三等奖获得者——卢利根
简介:卢利根,男,1986年生,中共党员。2012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 天文探测技术与方法。主要讲授“天文学基础”、“光电探测技术”等本科生课程。2014年11月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态单项奖。2015年5月获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同时兼任院系分团委书记,工作在高校第一课 堂与第二课堂育人工作的第一线。
感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通过参加本届教学基本功比赛,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认真准备、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实实在在地获得了检验和提高,并在比赛中充分认识到了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也在赛场上和反思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这次比赛中我充分的展示了自己,对我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北京高校第九届青教赛文史类A组三等奖获得者——温静
简介:温静,女,1981年生,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教材7部。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 学基金资助项目,参加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 项。曾获第二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第八届北京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八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第九 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感言:有磨炼,更有收获
教学基本功比赛是一段磨炼的过程!从教案的设计到ppt的制作,从语言的训练到教态的学习,从案例的选取到过渡的衔接,无一不是从青涩走向成熟,从不安走向从容。教学基本功比赛是一场收获的旅程!不仅有专家的指导、前辈的引领、学生的反馈、自我的突破,更让我看到了一群对讲台充满深情、对教育充满信仰的人。
北京高校第九届青教赛理工类A组三等奖获得者——王醒策
简介:王醒策,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虚拟现实、机器学习、医学影像处理。主持完成1项国家科技支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重点,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青年基金及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参与15项国家科技支撑、863重点项及国自然重点等项目。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五年来在国际国内发表高质量SCI/EI期刊论文50余篇,获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8项。担任Cybergames2008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CAA2011大会执行委员及大会主持。2017年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2014年获得北师大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受学生欢迎奖。近五年获得北师大励耘优秀青年教师奖,通鼎教育奖,三次“京师英才”奖,两次优秀课程奖。同时为北师大首届“十佳”班主任,两届优秀新生导师。
感言:感谢、成长与行动
这次比赛给了我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得到了自我发展的机会。通过比赛,让我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性,充分的准备是参加比赛的前提,并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心态需要在锻炼中培养。
北京高校第九届青教赛理工类A组三等奖获得者——高爽
简介:高爽,男,2005年、2008年分别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硕士学位。国家公派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2011年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后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获LAMOST fellowship 资助。2014年起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任教,从事天文学研究、教学、传播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开设专业课程3门。研究方向为银河系结构与演化、双星系统、天文学史。科学上在国际率先提出双星比例和化学成分的相关性。获得北师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最受学生喜爱单项奖、北京市青教赛三等奖。主持教改示范课《天文学正在发现》一门。发表天文学传播公众文章百篇,主讲公众科学演讲数百次。制作拍摄天文学纪录片《聊“天”》系列。任北京市天文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翻译。央媒科学顾问,《小学科学》首席科学顾问。
感言:组成宇宙的是故事,不是原子
短短的15分钟的青教赛教学环节展示,只是最基本的口头表达而已。在比赛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前松后紧,节奏和深度都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改善。但这次比赛的体验和结果让我最兴奋的是,那么多花白头发的老前辈做评委,他们能认同我的讲故事理念,能接受我的情感重于知识的教学探索。这些对我这样一个太年轻的教师来说,比什么都有价值。组成宇宙的是故事,不是原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