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是指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基本发展运行规律,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知识的学科,一般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哲学、历史等。基础学科是人类知识探索的结晶,是科技、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世界著名的诺贝尔奖主要是颁发给获得重大基础学科研究成就的人才。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在大学阶段学习基础学科?一般而言,既要考虑到孩子各科学习的全面、均衡,更要考虑到孩子的特长、天赋、志趣乃至偏好,是否对数学、物理或者哲学、历史等有着天然的兴趣与志向。清华大学叶企孙物理班的朱邦芬教授认为,主动性、兴趣、使命感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维度。一些高中学生选科或选考时,不是先看自身的兴趣优势和学习基础,而是把如何避免与“强手”相遇当成了首要任务。因此,由于物理等基础学科难度较大,在一段时间导致报考人数下降较快。
事实上,基础学科的学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作为家长,孩子在高中选科和填报高考志愿时,如果选择基础学科,就需要考虑孩子在这个学科方面的学习基础、兴趣和未来进一步深造的规划和职业选择。
报考基础学科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高考,第二个是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是为基础学科制定的遴选制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特长与偏好,最大程度减少“应试”元素,探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选才的科学性。申请强基计划的考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高考成绩优异,高校一般要求高考成绩在一本线及以上,有部分学校还对分数做了具体规定。二是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破格录取,如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等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强基计划既是通往名校的通行证,也是学生选择的试金石,通过强基计划选拔到高校读书的学生不能转专业,而通过普通高考录取到高校学习基础学科的学生无此限制。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将其简单当成进入名校的跳板。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通过建立书院制度、导师制度和学分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如清华大学为落实强基计划,学校成立了日新书院、致理书院、探微书院、未央书院、行健书院等五大书院,其中日新书院负责基础文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致理书院负责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探微、未央和行健三个书院则负责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部分学生将可以同时获得“理”“工”两个学位。一般高校的基础学科教学虽没有这么高的“待遇”,但各高校也通过理科实验班、文科实验班等方式探索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各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但能否学习成功,关键在学生。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同学虽得到强基计划的“标签”,但入学后并不能适应高强度和激烈竞争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否通过强基计划选读基础学科,都需要持续努力学习。
应该说,基础学科的本科毕业生基础扎实,继续读研的比例会比其他学科高,并且具有非基础学科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与学科优势。如果不继续深造,可以从事教师、专业技术等工作。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训练有素的思维能力,会对他们的职业和人生有很好的帮助。
财经类学科:培养“经国济民”的才能
作者:赵文哲 刘书博(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财经类学科包含的知识范围比较广,主体包括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涵盖的本科专业包括经济学类、金融学类、财政学类、经济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等。目前,公共管理、法学、统计学、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学科也越来越多与财经类学科深度融合,形成交叉学科和复合型的专业。
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财经类学科主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表现在高考招生上,就是大部分院校的财经类专业是文理兼招,部分院校与统计、数学、计算机学科深度交叉的专业,如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精算学、金融数学、经济统计学等会以招收理科考生为主。在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通常财经类学科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要求,部分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会要求必须选考物理科目。
从人才成长路径上看,财经类学科不同于基础型学科,财经类的各个专业的人才更靠近实践的需要,人才成长过程中更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和“经世济民”的精神。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掘学生的潜力,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财经类专业对于学习者“学以致用”的要求很高,这对于习惯“应试考试”的学生是一种挑战。因此,我们对于考生的建议是,报考前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定位。在校学习期间,除了掌握好专业知识,打牢专业基础,还需要培养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财经类学科培养的学生既能够达到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又具备自主成长的动力和强大的好奇心,从优秀的学生,转变为为社会创造新价值的卓越社会精英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财经类学科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是吸引众多考生报考的重要原因。但想要进入高端行业就业,本科学历往往无法满足,故如果想进入这些高端行业就业,本科毕业生很大程度上需要继续深造。
如何选择报考的院校?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量,一是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二是选择财经领域的行业特色院校。三是的综合类大学开设的财经类系科。此外,当前大部分高校采用大类招生,建议考生提前通过目标院校的官方信息渠道了解招生专业类及包含专业和对应的选考科目要求,再结合往年录取分数、高校招生章程等合理填报志愿,增加被心仪院校录取的机会。
工科:培养具备人本思维和科技伦理的人才
作者:王世斌(天津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许多高校的工科专业都按大类招生,类别的设置通常按照专业属性,将相近的专业聚类,成立类别下的专业群,打破了单个专业的边界。同时也考虑了本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以问题领域为导向,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一般来说,工科专业大致可分为计算机与电气信息类、机械与能源动力类、化工材料与生物类、土木与环境类、航空航天类、交通运输类等。智能+为上述专业类赋予了新的内涵。每个类别之间,培养方案和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异,每个类别内部,学生的发展方向也不同。许多高校采取“转专业无门槛”政策,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优的成长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一般来说,四年的本科学习后,工科学生将具备通用能力、专门能力、工程能力等核心能力,为他们以后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杰出的工程师、成功的企业家等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个人发展需要,工科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有三个:继续深造,以研究型大学为例,有一半以上的工科学生会继续读研,既可以选择在原有学科专业领域,还可以跨到相近或其他的学科,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第二个去向是到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就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第三个是自主创业,尽管现在这个比例不高,相信未来会有很大提升。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需求,学生需要具备通用能力、专门能力、工程能力等核心能力。大学通常有四类载体培养这些能力,即:数学、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多学科和前沿专题;跨学科集成与创新。未来的工科人才需要更具备人本思维和科技伦理。需要保持开放态度和创新思维,不断挑战自我,终身学习,通过跨学科知识迁移开展探索实践。需要准确表达思想观点,有效进行人际沟通和跨文化合作。在应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生态、文化等结构性问题和挑战时,更需要系统思维、决策判断和领导协作。
文科:培养想象力与批评性思维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