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明郑日不落(明郑王朝)

明郑日不落(明郑王朝)

明郑日不落(明郑王朝)众所周知,国姓爷郑成功是在隆武政权覆灭之后决定起兵的,刚刚起兵的时候,郑成功手下的人非常少,一说三百人,一说数千人,这毕竟是刚刚起兵,也是托老爹郑芝龙的福,郑芝龙这根福建明军的主心骨一投降,11万福建明军眨眼间就变成了清军。江日升《台湾外记》记载,郑成功起兵之时“以洪政、陈辉为左右先锋镇,杨才、张进为亲丁镇,郭泰、余宽为左右护卫镇,林习山为楼船镇,柯宸枢、杨朝为参军,

众所周知,国姓爷郑成功是在隆武政权覆灭之后决定起兵的,刚刚起兵的时候,郑成功手下的人非常少,一说三百人,一说数千人,这毕竟是刚刚起兵,也是托老爹郑芝龙的福,郑芝龙这根福建明军的主心骨一投降,11万福建明军眨眼间就变成了清军。

江日升《台湾外记》记载,郑成功起兵之时“以洪政、陈辉为左右先锋镇,杨才、张进为亲丁镇,郭泰、余宽为左右护卫镇,林习山为楼船镇,柯宸枢、杨朝为参军,兼统领围随征,杜辉为总协理”可见,早期郑军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有左右先锋镇,亲丁镇以及楼船镇,所部兵马不过几千人,占据铜山岛,在1647年跟随叔叔郑鸿逵围攻泉州,但是不幸战败,从此一直到永历三年(1649年)攻打云霄镇,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郑军没有什么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这段时间里,郑成功应该忙于招兵,等到攻打云霄镇时,清方报告说郑军有“万余人”。可见,其实力相比于1646年有很大的提升。

明郑日不落(明郑王朝)

明郑日不落(明郑王朝)

骑兵。

在攻打云霄镇的战斗中,郑军的部署是“分三路进兵:以左先锋施郎、援剿左镇黄延、前冲镇阮引引、正兵营卢爵由左而进,右先锋杨才、援剿右镇黄山、后冲镇周瑞、左冲镇袜义、右冲镇洪习山由右而进;藩自率统领戎旗中军康明、中冲镇柯宸怄、亲丁镇张进由中而进”这里出现的郑军有:左右先锋镇、援剿左右镇、左右冲镇、正兵营、前后中冲镇,除此之外还有戎旗中军以及亲丁镇。云霄战役之后,王起俸、姚国泰投降,王起俸为铁骑镇,姚国泰亦担任要职。

在潮州,“海阳旧将”陈斌(外号大巴掌,管后劲镇)、澄海都督杨广、南阳唐玉、海山都督朱尧等人投靠郑成功,在此处归附郑氏的众将官兵甚多。

郑成功部下原明朝正规军甚多。

后来,郑成功袭击厦门,杀死郑联,逼郑彩隐退,吞并二人的部队“令其辖将陈俸、蓝衍、黄屿、吴豪等归附。本藩令陈俸为我旗镇前协,蓝衍为后协,吴豪为副将,黄屿为中冲镇管兵中军。以四镇郑芝莞管理中左地方事。忠靖伯陈辉为水师一镇。”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旗镇”。后又有旧将蓝登来见,郑成功授之援剿后镇,蒋恺为蓝氏副将。鲁监国政权旧军闽安侯周瑞、弘光朝廷总兵黄斌卿旧部黄大振前来投靠,周瑞被任命为水师前军,黄大振被任命为援剿前镇。

乾隆年间的清军。

(顺治年间的绿营汉军实际上有盔甲)

1651年一月,郑鸿逵命令部将萧拱宸、沈奇等人归附郑成功。郑成功以萧拱辰为中冲镇,沈奇为后护卫右镇。在这一年的六月发生了磁灶之战,郑氏旧将黄兴、旧将黄梧归附郑成功,赏银二百两,拨入中权镇为副将。同月,又设五营“升戎旗前协陈俸为礼武营,后协蓝衍为智武营,右先锋镇副将陈泽为信武营,援剿左下副将吴豪为仁武营,北将吴朝东为义武营”同时又“拔监督陈六御为北镇,管理北兵骑射事”可见,此时郑军已经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北军”也就是从清军中投降过来的兵马,这些部队将是郑军在陆战中击败清军的重要力量。当年八月“再设五营:升中权镇左营黄梧为英兵营,旧将吴世珍为游兵营,戎旗正总班杨姐为奇兵营(后升为奇兵镇),赐名祖,林文灿为殿兵营,陈埙为正兵营”十月,以黄昌为戎旗亲随营。

十二月到1652年的一月,陈尧策、赫文兴先后反正,郑成功令陈尧策挂宁南将军印,管护冲前镇,照旧镇守漳浦县城。赫文兴接受赏银五千两,授前锋镇,赐挂破虏将军印、并且持蟒玉等物。

《平番得胜图》中的明军铁臂手。

第一次围攻漳州之时,郑军分二十八宿营“角宿戴捷,亢宿林德,氐宿郑荣,房宿周全斌,心宿周腾,尾宿杨正,箕宿郑文星,牛宿谢对,女宿蔡科,虚宿洪承宠,危宿赖策,室宿廉彪,壁宿唐邦杰,奎宿叶章,昂宿杜辉,柳宿姚国泰,井宿陈习山”在整个围攻战中出现的明郑军单位又有“仁武营、义武营、前冲镇、礼武镇、戎旗镇、后冲镇、提督右、游兵营、后劲镇、信武营、智武营、北镇、英兵营、奇兵镇、援剿后镇、房宿营、中权镇、亲随营、提督前、提督中、铁骑镇”后来在永历八年,郑成功二次进攻漳州,刘国轩在漳州投降,郑成功“授刘国轩都督事,管护卫后镇事”。

明军士兵手中的藤牌。

此时郑军有左右先锋镇、援剿左右镇、左右冲镇、正兵营、前后中冲镇、戎旗中军、亲丁镇、冲前镇、前锋镇、仁武营、义武营、礼武镇、左右戎旗镇、提督右、游兵营(镇)、后劲镇、信武营、智武营、北镇、奇兵镇、援剿前镇、援剿后镇、中权镇、亲随营、提督前、提督中、铁骑镇、护卫左右镇、护卫前镇、护卫中镇、护卫后镇、木武镇、水师前镇、水师后镇、水师内司镇、信武营、殿兵镇等等。

铁人军。

永历九年,郑成功又一次调整军队的结构“改授前锋镇赫文兴为左提督(不久之后去世,部下分为两镇),以援剿右镇余新任前锋镇。改前冲镇万礼任后提督,以英兵镇黄梧任前冲镇。拟改戎旗镇王秀奇为右提督拔援剿左镇林胜为戎旗镇,以戎旗亲随营黄昌管理援剿左镇事。通行各提督统领,挑选精锐官兵拔入戎旗镇。镇内经制设开五协,每协五正领,十副领,每副领管五十员”一副领手下50人,每协有十副领,可见一协为500人,戎旗镇有五协,那便是有2500人。

明军骑兵军刀。

此后,除了将领的更替之外,郑军建制没有太大的变动,直到1658年二月,又设立了虎卫,也就是所谓的“铁人军”,三月初一“拔左先锋镇陈魁、援剿后镇陈鹏为亲军左右骁卫镇,管披挂官兵。改左右戎旗为左右武骧镇。后改武骧为武卫镇,改骁卫为虎卫镇。陞右先锋杨祖为左先锋镇,拔后提督领兵刘尤署援剿后镇事”虎卫镇,右分左右虎卫镇,左虎卫军官包括:左协林凤、右协王俊、前协郑仁、后协陈蟒、署领兵事管候缺正领班王大雄、副领班林凤、火攻营倪正;右虎卫军官包括左协黄安、正领班洪羽、刘雄、副领班张禄、许贞、右协赖兴、前协万宏,后协陈冲、领兵正中军张彩。两镇战兵合计6000人(一说8000人)士兵头盔、铁面、身甲、甲裙、精铁臂手一应俱全。

《出警入跸图》中的明军铁臂手。

到此时《先王实录》中出现的郑军的“镇”或者是“营”已经有了40多个,到《先王实录》结束则有50多个,当然还有其他的史料说明郑军队有70多个单位。可能有人认为每镇兵力为2500人,但实际上,这只是戎旗镇的兵力,而此镇之兵则是抽调其他镇的精兵而组成,由此可以看出此镇在郑军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说此镇并不能作为郑军的统一标准,而在1649年进攻潮州之时,郑军每镇的兵力只有500人,共计24镇,总兵力12000人。每镇郑军,不会低于500人,除了虎卫,其他镇也不会高于2500人,每镇郑军数量平均在1000人左右,所以郑成功的水陆军总兵力应该是六万人到八万人之间(含虎卫),如果再加上治下的百姓以及军属,假设一户五人出一人为兵,郑成功时代的明郑政权军民总人数应该是在30万人到40万人之间,当然,这只能说是郑成功政权的巅峰时期,而到20多年之后的郑经时代的末期,明郑政权控制的人口则下降到了20万。

上一篇: 日耳曼战车(日耳曼战车是哪个球队)
下一篇: 仲春是什么时候(初春是什么时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