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是人类原生文明发源地之一,建筑风格多样且独特。稠密的人口及多元虔诚的宗教信仰,推动了南亚一系列建筑奇观的建造。8世纪后,随着伊斯兰教传播,南亚建筑日渐受到波斯影响,本土与波斯风格相互融合,成就了印度最著名的地标——泰姬陵,一些南亚波斯式建筑的规模甚至超过了伊朗和中亚的同僚。
摩揭陀国怎么读(摩揭陀国和孔雀王朝什么关系)
*.以下建筑奇观根据地域分类,按照时间排序,只选取始建于1800年之前,有考古遗迹,规模比较大的奇观。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西地中海西欧篇)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地中海西亚篇)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中北欧篇)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波斯中亚篇)
建造年代:约公元前25世纪
摩亨佐达罗大浴场,这座城市的建筑都是由标准化的烧制砖块建造的
摩亨佐达罗大浴场
大浴场(GreatBath,Mohenjo-daro)位于信德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印度河谷文明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大浴场长12米,宽7米,最大深度2.4米,配有一南一北两个大楼梯作为入口。浴场墙壁涂有防水沥青,铺设了定制的烧制砖块。大浴场是文明6开局不久后就可以建造的奇观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大浴场可能有宗教作用,人们可以在水池中沐浴清洁,净化身体。
Dholavira阶梯井
类似的建筑,在好几座印度河谷文明遗址中都有发现。在印度古吉拉特的Dholavira遗址,人们发现了和摩亨佐达罗大浴场规模不相上下的浴场,还找到了最古老的阶梯井。Dholavira最大的阶梯井长73.4米,宽29.3米,深10米,无论面积还是容量都比摩亨佐达罗大浴场大得多。Dholavira位于卡奇沙漠边缘,建造这样的阶梯井,可储存大量用水以应对干旱,这一传统也被之后的印度人沿用下来。
建造年代:公元2—5世纪
重建后的大佛塔复原图
大佛塔地基遗址
根据考古挖掘复原的佛塔平面图
迦腻色伽大佛塔(KanishkaStupa)位于白沙瓦附近,始建于贵霜帝国时代。这里第一座佛塔可能建于迦腻色伽去世后不久,形状大概类似LoriyanTangai遗址的佛塔。4世纪时,佛塔底座重建为十字型,重建的佛塔底座宽53米,设有4道楼梯和4座角楼,算上楼梯,底座宽度大概有82米。石质基座上是木制塔身以及顶端铜制镀金塔刹。
佛塔形的圣物箱
贵霜帝国时期的铜制圣物箱
迦腻色伽大佛塔曾藏有佛陀舍利,如今这些舍利转移到了缅甸曼德勒。据说大佛塔至少被雷劈过3次,每次被雷劈后都会重建。迦腻色伽大佛塔早已被毁,其描述主要出自中国行者法显、宋云和玄奘。根据法显记载,迦腻色伽大佛塔是人世间所有塔中最高的一座,而据宋云描述,大佛塔高达170米,这将使其成为埃菲尔铁塔建成前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现代考古学家估计,大佛塔高度大约为120米,比大金字塔矮一些。
建造年代:公元15—17世纪
拉合尔堡和巴德夏希清真寺
Alamgiri门视角鸟瞰拉合尔堡
巴德夏希清真寺和Alamgiri门间的庭院
堡垒的大象支柱,体现了阿克巴时期印度本土建筑的影响
拉合尔堡(ShahīQilā)和夏利玛花园(ShālāmārBāgh)都在旁遮普的拉合尔。拉合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早在11世纪,伽色尼王朝的马哈茂德就在此修建堡垒。蒙古入侵时,堡垒被毁,后来德里苏丹王朝也在此建堡垒,毁于帖木儿入侵,堡垒又一次重建,于1526年落入巴布尔之手。1575年,阿克巴决定在拉合尔建立一座坚固的砖砌堡垒,此后又陆续建造了宫殿、花园等。夏利玛花园离拉合尔堡不远,是一座波斯式花园,始建于沙贾汗时代,被誉为莫卧儿花园巅峰之作。
从入口花园远眺Alamgiri门
Alamgiri门
Naulakha亭,采用孟加拉风格弯曲屋顶造型,以大理石建造
处理政务的枢密宫
白色大理石的莫蒂清真寺
锡克帝国统治时修建的三门亭
镜宫中镶嵌玻璃镜面的墙面
镶嵌细部
画墙是拉合尔堡相对其他莫卧儿宫城的特色。但维护情况很差
印度特色彩石镶嵌
拉合尔堡是沙贾汗的出生地,颇得其青睐。堡垒建在人工土墩上,占地3万多平方米,规模不及阿格拉和德里红堡,但其宫室精美并不逊色。堡垒外有阿克巴门、Alamgiri门等入口,最有名的是奥朗则布修建的Alamgiri门,这是拉合尔最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堡垒内部可分为行政区和后宫,有Naulakha亭、镜宫、枢密宫、黑亭、莫蒂清真寺等代表性建筑。拉合尔堡最有特色的是始建于贾汉吉尔时期的画墙,长440米,宽48米,以彩陶、彩釉砖和壁画装饰,包括116面各种主题的画板,不过保存情况很差。
花园的中轴线
花园的大理石凉亭
夏利玛花园是座波斯式天堂花园(Charbagh),天堂花园一般采用十字型布局,以水或走廊对空间进行分割,象征天地间的诗意联系。夏利玛花园是莫卧儿皇帝招待客人的场所,长658米,宽258米,花园遍布着大理石镂空装饰,有5个人造瀑布和410个喷泉,为了提供花园用水,沙贾汗还命人修建了条运河,将克什米尔山上的流水引到拉合尔。
建造年代:公元17世纪
标志性的3个大理石穹顶
巴德夏希清真寺(BadshahiMosque),意为皇家清真寺,也在拉合尔,面对着拉合尔堡。清真寺修建于莫卧儿帝国最后一位强大统治者奥朗则布统治时期。作为虔诚节俭的穆斯林,奥朗则布并没有像前几位莫卧儿皇帝那样大兴土木,这座为了纪念对马拉塔联盟战争而修建的清真寺,是奥朗则布统治时期修建的最大的建筑。清真寺始建于1671年,2年后便建成开放,直到1986年前,它都是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
清真寺大门,浓厚的莫卧儿风格
入口的多重拱门
巴德夏希清真寺以其精美的大理市装饰闻名
在印度清真寺中不常见的钟乳石檐口
钟乳石檐口细部,采用了印度独特的彩石镶嵌,而非波斯清真寺的瓷砖
巴德夏希清真寺深受波斯建筑影响,这是当时印度少数几座拥有华丽钟乳石檐口(Muqarnas)装饰的建筑之一。大清真寺主要以印度建筑常用的红砂岩建造,辅之以白色大理石,其庭院大致呈正方形,每边长约162米,可容纳6万人礼拜。主楼长84.1米,宽25.5米,高15.4米,头顶3个白色大理石穹顶,和红砂岩主体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清真寺共有8个宣礼塔,庭院四角的宣礼塔高62米,另外4个位于主楼四角,高度略低。
建造年代:公元7—11世纪
克久拉霍神庙的朝向和各部分名称
克久拉霍现存最大最完整的KandariyaMahadeva神庙,高31米,基座高4米,造型体现了印度宗教中须弥山的形状
KandariyaMahadeva神庙主塔细节,主塔上有84个小尖顶,雕刻丰富
湿婆派Vishvanatha神庙
DeviJagadambi神庙,献给女神Jagadambika
耆那教Adinatha庙
克久拉霍神庙群(Khajuraho)位于中央邦马霍巴附近,以nagara风格印度教和耆那教神庙及情色雕塑闻名。早在唐僧取经时,克久拉霍就有数十座佛教和印度教寺庙。印度教神庙总是和水联系在一起,传说湿婆等神灵喜欢去加林杰尔的丘陵和河流游玩,克久拉霍就在这一地区的中心。9—11世纪昌德拉王朝时期,人们在克久拉霍兴建了近百座神庙,神庙分属印度教湿婆派、毗湿奴派和耆那教,大多遵循方型和圆形曼荼罗布局,包括一些大庙和围绕大庙的小庙。
KandariyaMahadeva神庙浮雕
Jagadambi神庙浮雕
令人喜闻乐见的小雕像
Parshvanatha耆那教寺庙的四阶幻方
克久拉霍神庙群在《印度时报》七大奇迹投票中名列第7,神庙分布在约2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现存25座神庙。这些神庙基本都面向日出方向,以大小不一的砂岩建造,石块之间不用砂浆,而是通过榫头连接。建造柱子和门楣的石块体积较大,最重者可达20吨。克久拉霍当地砂岩质地细腻,可以雕刻细节丰富的雕像,因此当地大多数神庙都密布浮雕,最著名的KandaryaMahadeva庙上就有870座雕像。虽然以情色雕塑著称,但这些雕塑在克久拉霍神庙中,大约只占十分之一的比重。
建造年代:公元12—14世纪
宣礼塔建筑群,包括清真寺入口、某位德里苏丹坟墓和宣礼塔
库特布宣礼塔建筑群(QutbMinarcomplex)位于德里,得名于德里苏丹王朝创始人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建筑群包括著名的库特布宣礼塔、清真寺、坟墓、德里铁柱等,和德里苏丹国历史相伴始终。库特布宣礼塔建筑群建立在印度教和耆那教遗址基础上,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先前建筑的材料。
库特布宣礼塔
宣礼塔装饰细部
整个建筑群最著名的建筑,非库特布宣礼塔莫属,它是为纪念古尔王朝的默罕默德古尔战胜拉杰普特国王而建造的。宣礼塔底部直径14.3米,顶部直径2.7米,高达72.5米,是当时世界最高的宣礼塔,其造型沿袭自阿富汗的贾姆尖塔,融合了印度的建筑风格。从库特布宣礼塔上可以看到德里苏丹王朝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变化,因为它并不是一次性建成的。
清真寺柱廊,石柱大概是从之前的耆那教神庙上拆过来的
AlaiDarwaza
AlaiDarwaza的真拱门
宣礼塔边上的Quwwat-ul-Islam清真寺,大约和宣礼塔同时开工建造。这是德里第一座清真寺,也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古尔风格建筑。据说清真寺原址是座耆那教寺庙,当年为了建造清真寺和宣礼塔,拆除了27座印度教和耆那教寺庙将其作为材料来源。清真寺的主入口AlaiDarwaza建成于1311年,这是印度最早的真拱门之一(此前的印度建筑基本为叠涩拱,包括Quwwat-ul-Islam清真寺的老拱门)。
德里铁柱和后面的清真寺拱门(还是叠涩拱)
铁柱表面超日王时代铭文
除了宣礼塔外,建筑群最有名的物品应该是德里铁柱。这根铁柱高7.21米,重量超过6吨,建于5世纪超日王统治时代。铁柱原先竖立在一座毗湿奴神庙附近,10世纪时被转移到今天的位置。这根铁柱最神奇的一点在于,历经一千多年的风吹日晒,它竟然没怎么锈蚀,保存情况一直都很好。
建造年代:公元16—17世纪
AmarSingh门
阿格拉红堡(AgraFort)位于北方邦阿格拉,始建于SikandarLodi统治时期。1526年帕尼帕特战役后,巴布尔占领了这座堡垒,并以此为行政中心。1558年,阿克巴正式定阿格拉为都,并下令重建。重建的堡垒以砖块砌造,外覆拉贾斯坦等地的红砂岩,使其呈现出红色的外观,故有红堡之名。红堡总体构造定型于沙贾汗时代,和他爷爷不同的是,沙贾汗更喜欢用白色大理石的建筑。
贾汉吉尔宫
沙贾汗宫
城堡花园和大理石觐见厅
大理石柱廊
囚禁晚年沙贾汗的八角亭
阿格拉红堡呈半圆形,占地38万平方米,远大于拉合尔堡。城堡外墙高21米,周长2.4千米,每隔段距离有座圆形巨大塔楼,共有4个大门,以德里门最为宏伟。城堡中有阿克巴、沙贾汗时期建造的宫殿、花园、清真寺等建筑,结合了波斯和印度建筑风格。沙贾汗晚年被儿子奥朗则布囚禁在阿格拉红堡,他只能在红堡的八角亭上远望心爱的泰姬陵,度过自己的余生。
建造年代:公元16世纪
法特普尔·西克里宫城部分布局
觐见厅
庭院视角
皇帝放松身心的五层宫(PanchMahal)
五层宫和花园
红砂岩石柱,造型如同木质梁柱,以石材仿造木结构外形,这是印度建筑的一大特色
法特普尔·西克里(FatehpurSikri)位于阿格拉附近。1569年,阿克巴的儿子贾汉吉尔在此出生,为了纪念曾预言贾汉吉尔出生的苏菲派圣人SalimChishti,阿克巴在此大兴土木,并将城市命名为FatehpurSikri,意为胜利之城。造了大约15年,阿克巴放弃了这座城市。放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战争,也可能是供水困难。法特普尔·西克里并没有完全被荒废,其他莫卧儿皇帝和后来的英国军队都曾占据过这里。
大门正面
仰视胜利之门
大门背面
法特普尔·西克里建在3千米长,1千米宽的石壁上,城市一面临河,3面围墙。城市主要是以红砂岩建造的,被誉为印度三大红堡之一。城内建筑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平地上,如同中亚帐篷营地。法特普尔·西克里的建筑大多是帖木儿波斯风格的,融合了古吉拉特建筑元素。BulandDarwaza,即胜利之门,是城中最显眼的建筑,高达54米,通向聚礼清真寺。
聚礼清真寺全景,中间是圣人SalimChishti的陵墓
圣人SalimChishti陵墓
清真寺大殿穹顶
花窗
聚礼清真寺是城中最古老的建筑,庭院长165米,宽130米,祈祷大厅长89米,宽20米,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融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建筑风格,被誉为莫卧儿传统和骄傲的象征。除此以外,法特普尔·西克里城内还有花园、觐见厅、鼓楼、宫室等建筑,以及阿克巴为自己创造的融合信仰所建造的礼拜厅。
建造年代:公元16世纪
从宫殿远眺Chaturbhuj神庙
Chaturbhuj神庙位于中央邦奥拉奇哈,最初是为供奉毗湿奴的化身罗摩而修建的。神庙修建于阿克巴统治时期,传说本地统治者MadhukarShah的王后在梦中受到启示,要建一座献给罗摩的神庙。神庙建成后,王后拒绝将罗摩神像移出宫殿,于是宫殿后来被改建为罗摩神庙,而最初献给罗摩的神庙却没有罗摩神像。
在印度教神庙中,Chaturbhuj神庙的装饰算得上是朴实了
神庙入口,受到了莫卧儿风格建筑的影响
Chaturbhuj神庙是20世纪前印度最高的神庙,其尖塔高达105米。神庙布局模仿毗湿奴的四个手臂,设有高大宽阔的入口和防御工事。神庙造型融合了堡垒和印度教寺庙建筑风格,外部装饰着很多莲花符号,内部却没有什么装饰。据说神庙刚造完时,高塔被金箔覆盖,富丽堂皇,但是现在,这些金箔都被人偷走了。
建造年代:公元17世纪
德里红堡视角的德里城
德里红堡布局
德里红堡(LalQila)位于德里老城,是印度首都规模最大的古迹。1638年,沙贾汗决定迁都德里,用红砂岩建造了这座宫城。德里红堡造了约10年,由泰姬陵设计师UstadAhmadLahori设计,为了容纳先前修建的堡垒,德里红堡外形呈不规则状,城墙长2.41千米,设有多座塔楼,城墙高度从18—33米不等。
拉合尔门
拉合尔门前的墙是奥朗则布建的,当时他爸爸沙贾汗还吐槽了一番
德里红堡内的主要宫室
德里红堡有3个主要入口,分别为德里门、拉合尔门和供皇帝专用的Khizrabad门。拉合尔门与通向拉合尔的道路相连,是德里红堡规模最大的大门,地位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天安门。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每年印度总理都会在这里发表讲话,并在拉合尔门上升起印度国旗。
拉合尔门附近的拱廊,内设市场,满足宫中女性的需求
等候厅(NaubatKhana),兼做鼓楼,除了皇室成员以外,所有人通过此门都要下马,每天到预定时间,等候厅都会奏乐
觐见厅(Diwan-i-Am),长30.5米,宽18.3米,是皇帝接受民众请愿的地方
觐见厅的砂岩柱廊
觐见厅宝座细节
皇帝寝宫(KhasMahal)
寝宫装饰,天平代表正义
政务厅(DiwanIKhas)
政务厅内饰
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迅速衰弱,此后,德里先后被纳迪尔沙、马拉塔人、杜兰尼王朝、拉杰普特人、锡克帝国、英国人占领。城堡内大多数有价值的藏品、家具都被人掠走,许多建筑被拆除。英国统治时期,德里红堡一度成为军营,直到今天,德里红堡很大一部分依旧属于印度军队。
建造年代:公元17世纪
经典视角的泰姬陵
亚穆纳河远眺泰姬陵
鸟瞰泰姬陵建筑群
主殿剖面图
泰姬陵(TajMahal)位于阿格拉的亚穆纳河岸,大概是印度最为世界人民所知的地标,在《印度时报》七大奇迹投票中名列第4。泰姬陵是沙贾汗为了纪念他的爱妻MumtazMahal而修建的,陵墓始建于1632年,于1643年大体建成,周边建筑和花园则竣工于1653年。整个项目耗资3200万卢比,约合2020年的10亿美元。泰姬陵造型与胡马雍陵相似,以白色大理石建造,在技术和审美上都达到了莫卧儿帝国的巅峰。
通向泰姬陵的大门
入口处大伊旺
大穹顶
大理石外墙的精致浮雕
泰姬陵建筑群围绕边长300米的波斯式花园建造,主殿基座高7米,边长95米,上面是波斯式八重天宫布局的主殿。主殿每边长约55米,四面各有个伊旺,面向花园的南门高达25米,外侧竖立着4个40米高的宣礼塔。中心标志性的双层大圆顶建在7米高的鼓座上,穹顶内径17.7米,外径31.9米,是当时世界最大穹顶之一,连同装饰,穹顶最高处距地面73米,是当时亚洲最高的穹顶。
穹顶之内
内部装饰和镂空雕花
彩石镶嵌的鲜花装饰
泰姬陵建筑群占地1.7万平方米,地基高出亚穆纳河岸50米。建造泰姬陵动用了2.2万名工人和艺术家,超过1000头大象,使用了拉贾斯坦的大理石、旁遮普的碧玉、中国的玉石和水晶、阿富汗的青金石和红玉髓、斯里兰卡的蓝宝石等名贵材料。工匠们综合使用彩绘、灰泥、彩石和宝石镶嵌、雕刻等手段对建筑进行装饰,使其成为装饰最华美的莫卧儿建筑之一。
建造年代:公元5—6世纪
19世纪修复之前的摩诃菩提寺
塔尖和塔刹
摩诃菩提寺(MahabodhiMahavihar)位于比哈尔邦菩提伽耶,传说这里是释迦牟尼开悟成佛的地方。两百多年后,阿育王访问此地,建立了寺庙和金刚座,此后几代王朝也对其有所建设。摩诃菩提早期的建筑遗迹大多已损毁,现存的标志性金字塔形高塔建于笈多帝国时期,不过根据出土硬币图案推断,最早的高塔也许可追溯至2—3世纪,也许是受犍陀罗风格建筑影响的产物。
老照片里的摩诃菩提寺石制护栏
博物馆所藏护栏
重建的护栏和装饰
摩诃菩提寺的金字塔型高塔对后世佛教和印度教寺庙影响很大。高塔由烧制砖砌成,底边长15米,高55米,是笈多帝国时代最宏伟的建筑之一。12世纪,菩提伽耶受到德里苏丹国军队蹂躏,摩诃菩提逐渐被荒废。缅甸佛教徒曾两次对摩诃菩提进行修复,今天所见的摩诃菩提,离不开他们的功劳。
建造年代:公元6—10世纪
考古挖掘的那烂陀寺遗址全貌
那烂陀寺佛塔复原
那烂陀寺(Nālandā)位于摩揭陀国故都王舍城附近,在《印度时报》七大奇迹投票中名列第6。那烂陀寺始建于笈多帝国时期,根据玄奘和义净记载,那烂陀寺每天设有一百多处讲坛,教授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大致对应今天的佛学、天文、数学、医药等。那烂陀寺曾有上万名学生和数十万卷藏书,学生遍及亚洲各地,为了供养寺中的僧众,戒日王曾指示附近的100个村庄为其提供日常用品。
那烂陀寺遗址细部
那烂陀寺出土菩萨像
今日的那烂陀寺遗址长488米,宽244米,面积远不如古代那烂陀寺。当时,那烂陀寺拥有佛塔、寺庙、精舍、宿舍等建筑物及大量艺术品,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学术中心之一。那烂陀寺曾三度遭毁,两度重建,1193年,德里苏丹国的BakhtiyarKhalji捣毁了那烂陀寺,大批僧众四散逃难。此后,北印度基本处于伊斯兰教王国统治下,那烂陀寺再未重建。
建造年代:公元8—10世纪
鸟瞰索玛普利大寺
大寺中央的“须弥山”,原始外观尚有争议
大寺浮雕细节
索玛普利大寺(SomapuraMahavihara)位于孟加拉国北部,兴建于波罗王朝时期,是当时印度最大的5个学术中心之一,也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所。索玛普利大寺遗址占地约11万平方米,包括177座寺庙、佛塔、精舍等建筑。大寺整体布局呈矩形,中间是座十字型高塔,看起来就如同印度宗教中的须弥山,这种布局对东南亚建筑的影响非常大。9—12世纪期间,索玛普利大寺是非常活跃的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学术中心,但随着战乱,12世纪后,索玛普利大寺同那烂陀寺一样陷入衰退,被人遗忘。
建造年代:公元12—13世纪
圣地总是不缺人
贾格纳神庙(JagannathTemple)位于印度教四大朝圣地之一的奥里萨邦普里。现存的神庙建于12—13世纪东恒伽王朝统治时期。神庙供奉着Jagannath、大力罗摩、Subhadra三尊神仙,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乘车节庆典,是毗湿奴派信徒最神圣的神庙之一。贾格纳神庙设有世界最大的公共厨房,每天向来访者提供6次食物。
神庙主要入口之狮子门
乘车节盛景
贾格纳神庙长约215米,宽约210米,内有约120座小庙,外面环绕着一道6米高,2米宽的围墙,是印度最大的神庙之一。神庙主塔连同地基高达65米,是奥里萨邦最高的神庙主塔。这座神庙是羯陵伽风格建筑的杰出代表。
建造年代:公元13世纪
科纳克神庙全景
科纳克太阳神庙的主庙
为了便于雕刻,科纳克神庙大量使用了质地疏松的孔兹岩,代价是神庙非常容易遭受风化损毁
太阳神庙复原
科纳克太阳神庙(KonarkSunTemple)位于奥里萨邦,在《印度时报》七大奇迹投票中名列第5。神庙建于1250年前后,是羯陵伽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神庙建筑群长约264米,宽约160米,包括多座神庙。科纳克太阳神庙是当时南亚体量最大的建筑之一,其主庙建在4米高的平台上,原有座约70米高的尖塔,如今已倒塌。这座神庙在16世纪前后被人废弃,多年以来一直隐藏在密林中。
太阳神战车之轮,12对车轮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
轮子雕刻细部,据说这个轮子还能当日晷读数用
穿着靴子的太阳神苏利耶
科纳克太阳神庙外形如同太阳神苏利耶的巨型战车,配有12对3米高的轮子,轮子的8根辐条上都雕刻着日常生活场景。神庙以绿泥石、孔兹岩、砖红壤建造,密布着细节丰富的雕塑。主庙底座有3排浮雕,最底下一排雕刻着1452只形态不同的大象,描绘了国王和军队作战的场面;中间一排雕刻着各种外形奇特的怪物和不同形态的男女;最上面一排则是喜闻乐见的情色场面。
建造年代:公元14世纪
残留的外墙
残留的祈祷大厅
中东早期清真寺风格的拱廊
清真寺的米哈拉布(祈祷墙)
为了获得建造清真寺的材料,统治者拆除了许多印度教寺庙,这个象头神浮雕就印证了这一点
阿迪纳清真寺(AdinaMosque)位于西孟加拉邦,14世纪中叶,为纪念自己两次战胜德里苏丹国,孟加拉苏丹国统治者在都城Pandua建造了这座当时南亚最大的清真寺。阿迪纳清真寺长172米,宽97米,有280根柱子和36个穹顶,拥有当时南亚规模最大的波斯风格穹顶。清真寺以叙利亚倭马亚清真寺为蓝本,其风格融合了萨珊波斯、东罗马、阿拉伯、孟加拉建筑元素,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孟加拉建筑常用的红砖,是孟加拉唯一的柱式清真寺。19世纪,清真寺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随之被废弃。
建造年代:公元前2世纪—公元10世纪
阿旃陀石窟洞窟分布
19号窟入口
19号窟内部
9号窟佛像
2号窟壁画,可看到彩绘藻井
阿旃陀石窟(AjantaCaves)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附近,是印度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古印度佛教徒向来有在洞穴修行的传统,大约公元前2世纪,人们开始在阿旃陀修建石窟,早期石窟大约在公元1世纪修建完成,可能是在孔雀帝国和百乘王朝资助下修建的。晚期石窟可能是5世纪后期,由伐迦陀迦王朝资助建造的。
6号窟佛法印壁画
17号窟壁画
壁画中的“波斯使节”场景
波斯使节壁画
阿旃陀石窟开凿于温迪亚山脉的一处马蹄形溪谷中,沿途分布着30个大小不一的编号石窟。石窟是在洪流式玄武岩悬崖上开凿而成的,大部分石窟为方型,最大者占地近千平方米,当年可能居住着不少修行的僧侣。阿旃陀石窟保存了印度最古老的一些壁画。画师们以干壁画的手法,描绘了佛陀本生故事及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这是我们了解印度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古印度绘画和雕刻的珍贵案例。
建造年代: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
卡拉石窟
模仿第8窟修建的第19窟
洞窟中的浮雕
卡拉石窟(KarlaCaves)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以东的玄武岩崖壁上,是印度西部最古老的石窟之一。卡拉石窟最古老的洞窟可追溯至公元前160年前后,统治印度西部的萨塔瓦哈纳王朝为石窟修建贡献了大量财力物力。卡拉石窟总体规模在印度并不出众,但其洞窟尺寸异常巨大,且保存完好,颇具研究价值。
第8窟入口
第8窟结构图
第8窟内景
柱头细节
岩壁浮雕
印度石窟的洞窟中,有种叫支提窟的,空间宽敞,可供信徒游走巡礼观赏。卡拉石窟的第8窟是印度最大的支提窟(chaitya),长45米,高14米,大约建于1—2世纪期间。早期印度建筑大多为木质,卡拉石窟的第8窟虽为岩石雕凿,但许多建筑形式模仿自之前的木质建筑,在西方研究者看来,它的布局和早期基督教堂有些类似。
建造年代:公元6世纪—10世纪
埃洛拉石窟
11窟的3层佛寺
10号窟内景
耆那教石窟中的神庙
32窟内景
埃洛拉石窟(ElloraCaves)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附近,是印度规模最大的石窟之一。这些石窟大约修建于3个时代,首先是7世纪前后的印度教石窟;随后是7—8世纪的佛教石窟;最后是8—10世纪的耆那教石窟。埃洛拉石窟开凿于Charanandri丘陵的玄武岩崖壁上,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100多个洞窟,目前对公众开放的有34个,包括17个印度教石窟,12个佛教石窟和5个耆那教石窟。
凯拉萨神庙全貌
俯视凯拉萨神庙
高处视角的凯拉萨神庙
远观凯拉萨神庙
凯拉萨神庙庭院
埃洛拉石窟以其雕刻闻名,整体工程量和约旦佩特拉以及埃塞俄比亚独石教堂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洞窟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第16窟,即凯拉萨神庙(Kailā?anātha)。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从岩石中雕凿的建筑。神庙大约始凿于8世纪中期,庭院长82米,宽46米,中央神殿高32.6米,占地面积约等于2个帕特农神庙。为了雕凿这座神庙,当年工人们大约移除了8.5万立方米,约20万吨的石材。
建造年代:公元8—9世纪
跳水胜地月亮井
月亮井(ChandBaori)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是印度最深,最大的阶梯井之一。拉贾斯坦气候干旱炎热,自古就有建造阶梯井蓄水的传统。月亮井始建于8世纪,周围带拱廊的上层建筑建于18世纪莫卧儿时代。这座阶梯井包括13层3500个台阶,深达30米,其独特造型使之成为蝙蝠侠等电影的取景地。在酷暑时节,月亮井是当地人的避暑胜地,因为月亮井底端的气温往往要比地表低5—6摄氏度。
俯视王后阶梯井
阶梯井浮雕墙
拉贾斯坦旁边的古吉拉特邦,有座王后阶梯井(Ranikivav),也非常有名。这座阶梯井完成于1063年,据说是国王遗孀为了纪念逝去的国王而修建的。王后阶梯井的样子就像座倒置的神庙,共有七层,边长约10米,深度约30米,每一层都有大量精美雕刻。据估计,这座阶梯井里有超过500座大型雕塑,超过1000座小型雕塑,是Māru-Gurjara风格建筑的杰出代表。
建造年代:公元8—18世纪
拉贾斯坦是印度面对西北入侵者的前线。历代统治者在此修建了一系列宏伟的堡垒,不但防御坚固,且装饰精美,颇具艺术和历史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以下6座堡垒合并列为世界遗产,分别是:
Chittorgarh堡充沛的储水
神庙视角的储水池
Chittorgarh堡始建于8世纪前后,原是梅瓦尔王国都城。堡垒建在180米的山丘上,占地2.8平方千米,包括4座宫殿,19座大寺庙,20座大型水利工程以及一些纪念性建筑,城墙长13千米。Chittorgarh堡的储水设施可储存40亿升水,足够5万军队4年用水所需。
传说中的印度长城
Kumbhalgarh堡的厚实城墙
Kumbhalgarh堡建于15世纪,同样由梅瓦尔王国修建。堡垒建在1100米的高山上,占地2.68平方千米。Kumbhalgarh堡以连绵不断的城墙闻名,堡垒围墙长约36千米,有印度长城之称。
Ranthambore堡可能建于13世纪,最初由Chauhan王朝兴建,17世纪后被移交至斋普尔王国。城堡建在481米高的山上,占地约1.02平方千米,拥有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宫殿之一。
Gagron堡建于12世纪,后被阿克巴征服。这座城堡3面环水,一面为护城河,有3道城墙,是北印度唯一完全被水环绕的堡垒,有水堡之称。
宫殿入口
镜宫
镜宫
琥珀堡(AmerFort)建于16世纪后期,曾是斋普尔王国都城。琥珀堡主要以红砂岩和大理石建造,占地面积约4平方千米,以开阔的庭院和装饰精美的宫殿而闻名。琥珀堡是许多宝莱坞电影的取景地,帝国双壁中美轮美奂的镜宫舞蹈场面即摄制于此。
斋沙默尔堡和山下的城市
斋沙默尔堡(JaisalmerFort)建于12世纪,位于塔尔沙漠中心,建于76米高的小丘上,长460米,宽230米,城墙总长约4千米。城堡以黄色砂岩建造,有金色城堡之称,目前斋沙默尔还有约1/4居民住在城堡里,所以这是印度为数不多的活城堡之一。
*.印度的许多堡垒往往包括宫殿、神庙、居住区等设施,和欧洲篇堡垒规模评判标准有所差别。
建造年代:公元11—19世纪
巴利塔纳的神庙们
巴利塔纳神庙群(Palitanatemples)位于拉贾斯坦邦巴利塔纳附近的Shatrunjaya山上。巴利塔纳全城居民以耆那教徒为主,据说是世界第一个全体居民吃素的城市,城外的Shatrunjaya山是耆那教最重要的圣地之一,山上密布近千座耆那教寺庙(其中一些原先是印度教神庙)。这里的第一座寺庙大约建于11世纪,早期寺庙大多以木材建造。12世纪后,当地耆那教社区逐渐改用大理石等石材建造寺庙。由于突厥人的破坏,山上许多早期寺庙已遭破坏,现今所见的大多是建于16-19世纪。
巴利塔纳的各种神庙
神庙上的深浮雕
巴利塔纳的近千座神庙可分为9个集群,规模比较大的寺庙有108座,其余都比较小。这些寺庙大多体现了印度西北部的Māru-Gurjara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和曾统治拉贾斯坦的瞿折罗、索兰基王朝有关。巴利塔纳神庙底座一般是方型或圆形的,以大理石等石材建造,布满了华丽的装饰。
建造年代:公元14—15世纪
Ranakpur千柱庙全景
天花板藻井(国内最早的藻井实物似乎是在佛教建筑中发现的)
Ranakpur千柱庙位于拉贾斯坦邦乌代普尔西北的山中,是世界最大的耆那教寺庙,也是耆那教5大圣地之一。建造这座寺庙的念头,据说源自当地耆那教商人DarnaShah的一场梦(为了防止种地时伤害小动物,耆那教徒大多以经商为业),他在梅瓦尔统治者RanaKumbha资助下,耗时20年(一说50年)建造了这座装饰华丽的白色大理石寺庙。
各不相同的石柱组成的柱廊
神庙中的石雕
Ranakpur千柱庙建在62米长,60米宽的地基上,造型颇类佛教中的曼荼罗造型。寺庙里有1444根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柱子,每根柱子的雕刻都各不相同,因此有千柱庙之称。神庙设有4个大祈祷厅,4个礼拜厅,80个圆顶,84间地下室(用来供奉神像,防止莫卧儿军队破坏),四周遍布着繁复精美的石雕,是Māru-Gurjara风格建筑的杰出代表。
建造年代:公元18—20世纪
斋浦尔老城
18世纪初,为了应对缺水和人口增加,拉贾斯坦amber的统治者决定将都城迁到斋普尔(Jaipur)。新城依照印度传统建筑规范vāstu?āstra和艺术规范?ilpa?āstra设计,分为9个街区,后来发展为拉贾斯坦人口最繁荣的城市。1876年,为了迎接威尔士亲王访问,斋普尔的统治者决定将全城刷成粉红色,此后,这座城市以精美的古建筑及独特的审美风格,成为印度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城市宫中最古老的建筑ChandraMahal
城市宫主入口和钟楼
斋普尔老城最主要的大型建筑集中在2个建有宫殿和政府的街区中。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斋普尔城市宫殿。这是印度保存最完好的传统宫殿之一,至今还住着斋普尔统治者后人。城市宫殿主要以红砂岩和大理石建造,设有宫殿、画廊、庭院、花园等,其建筑融合了拉贾斯坦和莫卧儿风格。
风之宫之晨
风之宫之夜
风之宫之窗
城市宫殿边缘,和后宫相连的,是著名的风之宫(HawaMahal)。虽然名为宫殿,其实这座建筑看上去更像一堵墙。风之宫高15米,设有953个突出于外墙的小窗(Jharokha)。利用文丘里效应,这些小窗可以给宫殿带来阵阵凉风。小窗镂空的设计既保护了宫中女性的隐私,又可以让她们通过空隙观察到街上行人的活动。
斋普尔简塔·曼塔天文台,属于印度的40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天文台全景,图中最大的仪器是SamratYantra,高达27米,其实是台赤道式日晷
斋普尔简塔·曼塔天文台就位于城市宫殿附近,图中背景可以看到城市宫殿的主楼和钟楼
JaiPrakashYantra,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半球式日晷之一,在印度仅次于德里JantarMantar天文台的同类仪器
斋普尔的创始人JaiSingh二世热衷天文,在位期间,他在印度各地修建了5座天文台(JantarMantar),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就位于斋普尔,这是印度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天文台。为了取得比当时常见的金属仪器更准确的观测结果,JaiSingh二世决定以砖石建造天文仪器,通过尺寸换取更准确的刻度,天文台的一些仪器至今还能使用。
建造年代:公元10世纪
巴霍巴利巨像(Gommateshwarastatue)位于卡纳达邦的一座山上,由整块花岗岩雕成,高17米。这是古代人类竖立过的最大的石雕之一,在《印度时报》面向大众评选的印度七大奇迹中获得了将近一半的选票,名列第一。
巴霍巴利巨像建于西恒伽王朝统治时期,雕像是献给耆那教始祖胜者第阿底那它祖师之子巴霍巴利的。直到2016年前,这座雕像一直是印度最高的耆那教雕像。每年,世界各地都有大量耆那教徒来此朝拜,为雕像涂上牛奶、藏红花、酥油和甘蔗汁等。
建造年代:公元11世纪
高塔细部
神庙宏伟的入口
神庙高塔顶端的圆顶装饰,重25吨,安放在80吨的花岗岩基座上(一说是由几块巨石拼合而成)
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BrihadishvaraTemple)位于泰米尔纳德邦坦贾武尔,是印度最大的寺庙之一,也是泰米尔建筑的典范。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采用几何对称的轴向布局,延续了南印度寺庙的建筑传统,但规模大大超过了之前建造的神庙。神庙始建于1003年,完工于1010年,体现了罗茶罗乍统治时期南印度朱罗王朝强盛的国力。
*.罗茶罗乍的儿子也建过一座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规模略小一些。
神庙中供奉的印度第2大Nandi雕像
神庙壁画,据说描绘了罗茶罗乍的形象
用于神庙装饰的青铜湿婆舞蹈像
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建在240.79米长,121.92米宽的平台上,神庙标志型的金字塔型高塔高16层,以花岗岩和砖石建造,底边长30.18米,高63.4米,是当时印度最高的神庙。神庙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大量浮雕,供奉着印度最大的湿婆林伽。神庙庭院中有周长450米的柱廊,用于举行绕拜仪式。值得一提的是,神庙的建造动用了许多巨石,最大的巨石长达14米,高塔顶端的顶盖也是由数十吨的巨石建造的。这些巨石都来自几千米外的采石场,将其运送至此地,抬高到如此高度(埃及金字塔顶端的巨石也没有那么大),在当时算得上是非常大的工程。
建造年代:公元11—17世纪
前后瞿布罗门楼
门楼入口
拉马纳塔斯瓦米神庙(RamanathaswamyTemple)位于印度教四大朝圣地之一的泰米尔纳德邦梅斯沃勒姆,是湿婆派、性力派和毗湿奴派信徒最神圣的神庙之一。神庙始建于11世纪Ramnad王国统治时期,不过主要建筑是在17世纪修建的。除了南印度本土王国以外,斯里兰卡的统治者也对这座神庙的建造有所贡献。
大柱廊
拉马纳塔斯瓦米神庙是座典型的南印度风格神庙。神庙长约264米,宽约200米,四面各有座高大的瞿布罗门楼(Gopuram),最高的主楼高达53米。拉马纳塔斯瓦米神庙拥有全世界寺庙中长度最长的柱廊,外部柱廊高约6.9米,包括1212根廊柱,内外柱廊加起来,总长约有1174米。
建造年代:公元12—18世纪
鸟瞰米纳克希神庙
米纳克希神庙(ArulmiguMeenakshiSundareshwararTemple)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马杜赖,始建于12世纪,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印度教神庙。由于战乱,早期的米纳克希神庙损毁严重,目前所见的神庙主要是16—17世纪重建的结果。米纳克希神庙布局规整,是南印度达罗毗荼寺庙建筑的最佳范例之一。
密集繁复的瞿布罗装饰
湿婆林伽
千柱厅
千柱厅雕塑
米纳克希神庙占地约6.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位于258米长,241米宽的矩形区域内。神庙围墙高6米,呈同心圆状布置,每个方向都有座瞿布罗,共14座。最外层瞿布罗尤为巨大,其中南门瞿布罗高达52米,是马杜赖天际线的主要景观之一。米纳克希神庙的瞿布罗装饰繁复,最外层每个瞿布罗都有上千个五颜六色的印度教神话人物雕塑。
建造年代:公元14—16世纪
俯瞰亨比古城的神庙
亨比古城周遭的地理环境,这是个布满岩石的地区
Vitthala神庙的瞿布罗和Garuda石战车
供奉着象头神的纪念碑
水库遗址
阶梯井遗址
亨比古城(Hampi)位于卡纳达邦,在《印度时报》七大奇迹投票中名列第2。14世纪,亨比成为南印度商贸强国毗舍耶那伽罗的都城。毗舍耶那伽罗历代国王在亨比修建了大量宫殿、寺庙、纪念建筑、马厩、水库等建筑,使其成为当时印度最壮丽,最富饶的城市。15世纪初的亨比可能是全世界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都会,城市占地约41平方千米,吸引了波斯、葡萄牙等地的商人。好景不长,1565年,毗舍耶那伽罗在Talikota之战中败于德干苏丹国联军,战后,亨比被胜利者付之一炬。
Virupaksha神庙的大瞿布罗
Virupaksha神庙
克利希娜神庙遗址
神庙前的市场遗址
功能不明的建筑,被命名为“大象马厩”
莲花宫,是毗舍耶那伽罗的皇宫建筑,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影响
莲花宫浮雕
神庙浮雕展现的宗教仪式
亨比古城现存1600多座遗址,大部分是印度教神庙。城中最老的Virupaksha神庙的瞿布罗高达50米,无疑是当时印度最宏伟的建筑之一。至今,这座神庙还是很多印度教徒的朝圣地。连同Virupaksha神庙和旁边的市场在内,亨比城内的建筑大致可分为4个大综合体,每座综合体都由一座大型神庙和市场组成,可见贸易在这座城市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以外,亨比古城还有大量水池、阶梯井、食堂等公共设施。
建造年代:公元14—16世纪
河对岸视角的斯里兰甘神庙
俯瞰斯里兰甘神庙
1870年的斯里兰甘神庙
斯里兰甘神庙的大瞿布罗
一座13层瞿布罗
斯里兰甘神庙(SriRanganathaswamyTemple)位于泰米尔纳德邦的斯里兰甘,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毗湿奴神庙之一,每年年底都会有上百万信徒来此朝圣。斯里兰甘神庙历史非常悠久,但早期的神庙在14世纪毁于战争,今天的神庙是1371年后重建的,此后数百年持续扩建。目前最新的大型建筑是1987年建成的73米高的大瞿布罗。
瞿布罗顶端的装饰
千柱大厅
斯里兰甘神庙综合体占地约0.63平方千米,与故宫相仿,如同一座城市,是目前还在用的最大印度教神庙(吴哥窟早已停止使用)。神庙被7重同心圆围墙包围,每层围墙都有独立的瞿布罗,围墙总长近10千米。神庙共计有17座大型瞿布罗(共21座)、39座亭子、50座神殿、9处大型水池,一座千柱厅以及若干小水池。这是南印度重要的宗教中心,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和慈善机构。
建造年代:公元16世纪
这个街景真的很印度了
查米纳塔门(Charminar)位于特伦甘纳邦海得拉巴,建成于1591年。据说这座建筑是为了纪念海得拉巴战胜瘟疫而修建的,也有人认为它是为了纪念伊斯兰历的千禧年而修建的。查米纳塔门位于海得拉巴市中心,城市的交通主干汇聚于此,使其成为海得拉巴的标志性建筑,享有东方凯旋门之称。
宣礼塔细部
查米纳塔门融合了印度伊斯兰和波斯建筑风格,底座呈正方形,每边长20米,4条边对应4个大拱门,通向城市的4条交通要道,4角各有座56米高,装饰精美的宣礼塔。宣礼塔由花岗岩、石灰石和砂浆建造,每座重约1.4万吨。查米纳塔门是海得拉巴许多节庆的举办场所,平日也作为清真寺开放。
建造年代:公元17世纪
穹顶外侧
GolGumbaz,位于卡纳达邦比贾布尔,是比贾布尔苏丹MohammedAdilShah的陵墓,始建于1626年,建造了30年。这座建筑底边每边长48米,上面顶了个外径44米的巨型单壳穹顶,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穹顶,超过了罗马万神殿,和翡冷翠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相仿(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为八边形,长边直径大于GolGumbaz,短边则不如)。
耳语廊,可以通过四边尖塔的楼梯进入
没有什么装饰的穹顶
穹顶之下,正中间就是苏丹的遗物
GolGumbaz以砖石和灰泥建造,建筑内部几乎完全以白色灰泥覆盖,装饰简单,被认为是德干高原建筑结构的典范。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无遮拦单室建筑之一,其室内空间达1695平方米,大大超过了罗马万神殿的1393平方米。穹顶内径37.9米,内部最高处距地面51米。在距地面33.22米的高度,设有一道耳语廊,在这里即使是用最轻微的语音讲话,也可以被回廊对面的人清楚听到。
建造年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10世纪
雨林中的阿努拉德普勒
佛塔遗址
古城中的老佛像
皇家花园中的“星门”,巨石上的刻符意义不明
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位于斯里兰卡内陆,是斯里兰卡古都。传说这座城市是位僧伽罗王子建立的,此后近1400年一直都是斯里兰卡都城,直到10世纪末因南印度朱罗王朝的入侵而逐渐荒废。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后,阿努拉德普勒陆续建起一系列大规模佛塔、寺庙、精舍,成为大乘佛教的知识中心之一。
据说Lovamahapaya原先是一座每边长120米,高9层的巨型建筑,现在,这座建筑只留存下1600根石柱
阇耶室利摩诃菩提树,这是目前得到认可的年龄最大的人工栽培树木
Abhayagiri精舍中的水池
Ruwanwelisaya佛塔在20世纪翻修重建过,所以看起来比较白,比较新
阿努拉德普勒有8个佛教圣地,包括以释迦牟尼得道的菩提树苗培育的阇耶室利摩诃菩提树、可容纳1000名僧侣,屋顶覆有青铜瓦的Lovamahapaya以及大小不一的6座佛塔。这些佛塔中,最古老的是Thuparamaya佛塔,建于约2200年前,最大的是祗陀林佛塔(Jetavanaramaya)。另外还有收藏着世界最多佛舍利的Ruwanwelisaya佛塔以及位于斯里兰卡最大古代精舍中的Abhayagiri佛塔。
祗陀林佛塔的造型和早期的印度佛塔相似,制造这座佛塔可能使用了大约9330万块烧制砖
祗陀林佛塔建于3世纪,佛塔院落占地5.6万平方米,地基深8.5米,主要以石块堆砌,通过大象踩踏以加固地基。佛塔外围底座每边长176米,佛塔底面呈圆形,直径112米,塔高达122米,是当时世界第3高的建筑,也是20世纪前世界最高的佛塔。随着阿努拉德普勒的荒废,11世纪后,祗陀林佛塔连同城中其他建筑那样被密林覆盖,上层结构逐渐崩塌。12世纪Parakramabahu王统治时期,佛塔翻新重建为71米高,一直延续至今。
残存雕刻
鸟瞰大佛塔
根据斯里兰卡佛教编年史大史(Mahavamsa)记载,祗陀林佛塔以高质量烧制砖建造,用砂浆填充粘结,外面涂抹贝壳、糖浆、蛋清、椰子汁、树脂、沙子、鹅卵石、油脂混合制作的灰泥,为了防止虫蛀和长草,佛塔的地基还涂抹了溶解在芝麻油中的砒霜涂料。
建造年代:公元5世纪
自然奇观结合人工雕凿,成就了狮子岩这一独特奇观
狮子岩入口的狮爪
狮子岩(Sigiriya)位于斯里兰卡中部内陆,是一座建在巨石上的堡垒。早在史前时代,狮子岩附近就已有人居住,佛教兴起后,狮子岩附近的洞穴被佛教僧侣占据。据斯里兰卡史籍记载,5世纪末,迦叶一世弑父篡位,同父异母兄目犍连逃亡印度。为防止目犍连报复,迦叶一世迁都狮子岩,在山顶建造了宫殿和堡垒,但最终迦叶一世还是被目犍连赶下了王位。此后,目犍连回到旧都阿努拉德普勒,狮子岩则被改造为佛教寺院。
狮子岩花园综合体
狮子岩的蓄水池和梯田花园
狮子岩建在180米高的平顶巨岩上,包括宫殿建筑、水池、水渠、花园、壁画廊等设施,设计者有意地将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使其成为斯里兰卡古代建筑规划的典范。狮子岩的花园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人工园林之一,包括波斯式的Charbagh(天堂花园,是种被十字型轴线分割的矩形花园),以蜿蜒小径连接的巨石花园,以及根据岩石起伏修建的梯田花园。
到底要不要打码呢?
除了花园以外,狮子岩的壁画也是一绝。狮子岩的壁画廊长140米,高40米,描绘了约500位女性的形象,这些女性身份未知,也许她们是国王的妃子,也许是参加宗教仪式的女性。壁画的画风和此前阿努拉德普勒的绘画风格有所差异,更加接近印度阿旃陀石窟中的风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