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什么?这个如今叫得最响,可是定义内涵最模糊的教育名词让许多人不得其解,常常是现实中一个小小例子就能把这4个字推翻。那么就来看看这本书中《70年前的素质教育》一文吧。文中详细介绍了1934年《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
淮安新安小学是按照当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来创办的一所乡村小学,1934年度该校的计划大概中有“生活”一部分,其中,在“个人生活”这一条目下,共29项,既包括“每天整洁一次”、“每天吃开水五大碗和豆浆一大碗”等,也有“每天看本埠和外埠报各一份”和“能欣赏名歌名画和自然风景”等,甚至细致到“要学会游泳和撑船”。
这些让人赞叹、值得回味的要求,如此细致具体,包涵了一个身心健全、可以自食其力、有一定道德修养的人所具备的方方面面,能够达到这些要求的人无论在什么年代一定是合格公民。读着“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这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要求,想着现在八九岁的孩子们被奥数老师一步一步教着,计算“一个游泳池一边放水,一边进水,需要多长时间把水灌满”这样为考试而出题,也许学生们一辈子都用不上的题目时,真的明白了我们让学生追求高分的“瘸腿”教育中,最短的是生活的教育。
失落的中国传统教育在哪里?书中一个个被王丽挖掘还原的历史片断似乎可以回答。《故乡李山》中的李山村,是王丽家乡温州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百年前村中开办学堂,编写了识字课本《李山书》,生活常识、时令、称呼、药材、数目、契约无所不包,就是这样一册带有鲜明乡土色彩、时代色彩的小百科全书,让这个村子百年来无文盲、无赌博、无偷盗。
“在李山的短短两天里,我仿佛无意间触摸到一座中国山村的脉搏和心跳——信赖于庙堂的典籍文化和生长于民间的乡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骨骼和血肉。”这是作者的感慨,而此时,像中国大部分乡村一样,李山村人口正在急骤减少,当年通过《李山书》启蒙的古稀老人正在试图以修祠堂、重印这本识字课本来阻止村子变成“空心村”。
温故而知新,《温故壬戌学制》正是能起到这样的效果。1922年是壬戌年,这是一个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变革年份。这一年,经过各方教育人士、民间知识分子自下而上的实践、讨论、争论,形成了以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为主的三段教育学制。其七条指导思想拿来指导今天的教育完全契合:适应社会进行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胡适评价:“新学制的特别长处,在于它的弹性。”
这场教育改革的由来,民间知识分子所起作用,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陈鹤琴等当年一大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在那段民族自新运动中所起作用,《温故壬戌学制》一篇中均有涉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