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 宇宙探索编辑部

> 宇宙探索编辑部

> 宇宙探索编辑部宇宙的余晖

其实刚开始是抱着看像小破球那样的科幻片的心态去看的,特别是看到监制是郭帆的时候。但没想到与硬科幻完全没关系,但是一部刷新我对科幻片概念的电影,电影题材是大家很少接触的,真正像我这样完全没接触过的民间科幻题材。看内容很像是在看《走近科学》这样的民间科学类的解谜纪录片,但又在这基础上加上了神话以及科幻的色彩。

我会惊叹于影片近似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前期拍摄手法使得影片真实到我并不认为后部分的科幻部分是假的。

影片中主角唐志军说的“电视的雪花屏是宇宙的余晖”还有“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谜题,而谜题的答案就在人类自己身上。”两句让我印象深刻,宇宙射出的光线最后变成微波,是宇宙的余晖;太阳也是宇宙中的一员,太阳射出的光线最后成为地球生物生长的原动力,最后形成了人类,那么人类不也是太阳的余晖吗?人类也算是宇宙余晖的产物之一,而在电影看来,宇宙把自己谜题的答案放在了人类身上。让一直执迷于探索宏大宇宙的人类视线重新回到自己身上,这个主题我认为是以往科幻片未曾有的(也可能是因为本人较少看科幻片),让我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只不过这次俯察的是人类本身,毕竟人类的诞生就已经是宇宙的奇迹了。这句话也似乎暗示了电影从一开始的探索科学主题转换至后期对自己内心思想(人文)的审视,即视角从宏大的宇宙转到渺小的人类。包括唐志军对女儿遗言“宇宙中的人类是为什么而存在?”这句话的理解从科学角度转变到人文角度,我认为他执着于寻找外星人和让孙一通去问外星人这个问题是他探求这个问题的科学回答,而片尾他却想为女儿诵一首诗,我认为是对这个问题的人文回答,回答抑郁症的女儿人是为什么而活着,其实唐志军本人在女儿离世后也在拷问自己这个问题,一直浑浑噩噩为生存而活着,直到后期片尾在洞穴里才得到了答案或者是在骑驴的时候就有了答案,我认为是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并且开心地活下去,也是为什么他会对女孩晓晓说“有好奇心是好事”,这是他死去的女儿没有理解的,而宇宙的谜题随着DNA延续下去,唐志军也带着女儿的一份活下去;也或许他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是无解的,思考并没有意义。无论如何,这次的“西游记”让他放下了对女儿的死和遗言的执念,重新生活而不是单纯不顾口腹之欲的生存(与蓉姐的恋情)。

最后看到的合照从最初拍照时的不情愿不开心变成了都在微笑的样子,而孙一通的脸也由面向镜头变成面向天空(宇宙),我个人认为也是因为大家都找到了答案,孙一通当时在洞穴中与唐志军关于人类/外星人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的对话,我认为是孙一通来到地球想要找的。

电影从宇宙出发最后落足点回到人类的,提示人类思考自身,令人印象深刻。我和朋友交谈时朋友提到可能在日食闭眼再睁看眼后便是孙一通(外星人)想让唐看到的梦境,对应了唐后期在表演时所提到的的梦。我认为这个想法很有趣。而我更愿意相信是孙一通(外星人)用日食推进了寻狮球的进展,从而两人一起踏上各自寻找答案的旅途,只是孙离开的情景唐自己无法用科学解释,唐只能把其当作一场梦。

以上都是我和朋友回宿舍路上一起揣摩到的细节以及各自的看法,也包括我自己后来想的一些碎片,没想到写出了那么多东西。

真的是一部很棒的(民间)科幻电影,让我想起王尔德先生那句“art for art’s sake”,艺术的目的就是艺术,导演与编剧把自己想说的拍成电影,而不像现在大部分的剧情类似的电影,只是一味的迎合大众口味与审美。这样的好电影值得大家的关注,祝《宇宙探索编辑部》票房大卖!

上一篇: 人类探索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下一篇: 跳出传统研究方式 通过“膜宇宙”探索“类虫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