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芳华
——甘祖昌龚全珍之女甘公荣的故事
甘祖昌(甘祖昌甘将军简介)
江西日报记者尹晓军刘启红
▲甘公荣(右一)和龚全珍(右二)与当地群众在一起。摄影|贺治斌
晴川历历,莲江绵绵。在罗霄山脉的玉臂环抱之中,全国唯一以花卉命名的行政县——莲花县,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以红色、绿色的独特禀赋,耀世而立。与之相得益彰的,还有将军农民甘祖昌与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共同谱写的“万里征程为初心,夫妻接力践使命”的动人篇章,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
他们的旗帜没有褪色,一段新的荣光正在热续。承继父母的精神,莲花县工商银行退休职工、63岁的甘公荣,又以超然物外之境,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芳华。
不争
——梅花风骨孕家风
如果把甘祖昌比喻为一种花,好多人说,出生入死、历经磨难的他,就像是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的梅花。他,卸去功与名,隐于穷乡僻壤,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一心为公、两袖清风。
甘祖昌是这样做的,他也严格要求家人这样做。他谆谆告诫子女:“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摆老红军的架子。”
甘公荣很长时间都不知道爸爸的身份。直到她上初中时,有一次翻晒箱子里的衣服,看到爸爸的少将服,才知道爸爸是别人眼里“当大官”的人。
尽管是“红二代”,但在甘公荣的印象中,一家人从不搞特殊,也从未享受过特殊。少年时,她和当地的农村孩子一样,打赤脚、扯猪草、捡猪粪、放牛、喂猪、养鸡鸭……特别是大队集体劳动时,甘祖昌要求子女“出工走前面,收工走后面”。“长大后我才明白,这是爸爸从小就在给我们灌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甘公荣动情地说。
甘公荣记得,小时候,她想要一件新衣服过年,母亲不肯,她便闹了起来,“人家都有,为什么我不能有?”到最后,爸爸也心疼,说:“老龚啊,你把那床缎子被面拆下来,给公荣做件新衣吧。”夫妻俩还趁机给甘公荣上起了思想政治课:“以后要记得,衣服能穿就行,要做到勤俭节约。”
在此后的生活中,甘公荣穿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哪怕是现在,她还时常穿着一件穿了几十年的衣服。
甘公荣记得,初中毕业时,是有名额限制、以推荐的程序来上高中的,按成绩她完全符合条件。那会儿她与堂哥、侄子三人同班,不可能同时推荐。班主任家访时,当面请求她爸爸给县里有关部门打个招呼,多搞几个指标,好让三人都能上高中。爸爸听后当即回绝了,并把他们三个叫到身边告诉老师:“我们家三个孩子都不要推荐,把机会让给别人。”听到爸爸这样说,她急得大哭起来。这时,爸爸从二楼拿出一双布鞋,告诉她,这是他的战友刘春元叔叔牺牲前交给他的,临终时叔叔只说了一句话,“一定要走向胜利,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爸爸说,先烈们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连命都不要了,“如果是通过考试上高中,你们能考上,三个都去读。现在既然是推荐,那你们就都把名额让出来!”
在此后的生活中,甘公荣安心务农,还放弃了“顶替”母亲做老师的机会,又当了5年电影放映员,才在1983年调入县工商银行做了一名普通的储蓄员。
甘公荣记得,小学四年级时的一天,她一个人在家里,村里一名妇女提了一只鸡和一袋烟叶来给爸爸“送礼”。原来,这名妇女的丈夫一直跟着爸爸修水库,在工地上被毒蛇咬伤,昏倒在草丛里无人知晓。好在爸爸及时派人找到了他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最终转危为安。入院时,爸爸通知医院,“尽管救人,医药费不用管,这个钱我来出,不要告诉任何人。”当这个人出院时,惊讶地发现,“别人住院都要付钱,怎么我不用?”于是,他缠着医护人员,才知道是“甘部长”救了自己。为了表示感激之情,他吩咐妻子上门答谢。深知爸爸脾气的甘公荣再三推让硬塞过来的“礼品”。僵持之下,她灵机一动,从家里拿了两瓶酒和一些鸡蛋回送给对方。爸爸回来后,她把事情复述了一遍,满心希望能得到爸爸的表扬。爸爸只说了一句话:“没想到你这么小,还懂得换位思考。但以后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要别人的东西。这是我们家的家规!”
在此后的生活当中,甘公荣铭记,帮助别人,不需要计名计利,更不需要回报。
不显
——荷花风度铸家风
如果把龚全珍比喻为一种花,好多人说,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的她就像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她,抛弃荣华富贵,夫唱妇随,无惧穷乡僻壤,投身于莲花这片村野陌土,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为教书育人、扶贫济困而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龚全珍是这样做的,她也严格要求家人这样做。她谆谆告诫子女:“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工作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很多人都知道龚全珍的先进事迹,可甘公荣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懂得了妈妈的伟大。
▲甘公荣(左)和龚全珍在一起商议公益活动事宜。摄影|贺治斌
甘公荣记得,妈妈总是交待儿女们照顾好爸爸,自己却待在学校长期不顾家。更让她不理解的是,妈妈不让儿女们在学校喊她“妈妈”,必须叫“老师”。有一次,哥哥上课时开小差,讲台上的妈妈发现后故意点名叫他回答问题。哥哥下意识地回了一句:“妈妈,你说什么?”回来后,哥哥被妈妈狠狠批评了一顿。龚全珍告诉他们兄妹,在学校,只有老师的身份,没有妈妈的身份,全体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特殊化。
在此后的生活中,甘公荣总认为“妈妈是同学们的妈妈”,常常满怀一肚子的委屈。
甘公荣记得,有一次,看到其他小姐妹买布料做新衣服,她也到生产队领取了用工分挣来的工钱,买了一块布料。回到家,她兴冲冲地给妈妈看,没想到妈妈批评她“这么小就学会了攀比”。她故意顶撞、大声反驳:“为什么我不能买,我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又没有拿你的钱。”听到吵闹的爸爸把她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你不对,妈妈说得对,在生活上我们不能和别人攀比,永远要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
在此后的生活中,甘公荣总认为“妈妈是一个不近人情的妈妈”,常常满怀一肚子的抵触。
甘公荣记得,1991年,她获得了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十佳储蓄员”荣誉称号去北京受奖。第一次见识大城市,她忽然体会到了城市与农村的天壤之别,这才切身感受到了妈妈从山东烟台、从新疆乌鲁木齐等城市,一路走到莲花,在环境落差、身份落差、生活落差中的艰辛与不易。
回到家,她为曾经的执拗与任性而后悔,真诚地向妈妈道歉:“妈妈,对不起。我不知道城市与农村有这么大的区别,你跟爸爸能回来,真的很了不起!”
2011年,龚全珍在居住地莲花县金城社区成立了龚全珍工作室,下设阳光驿站、温馨驿站、帮帮团和志愿者服务队等,在全县广泛开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和慈善、志愿服务活动。从这里,甘公荣追随妈妈的步伐,一路参加公益,一路听到、看到妈妈所教过的学生、所帮助过的人们,一遍遍传扬着妈妈的好、表达着对妈妈的爱。她从心底里敬重与佩服,“妈妈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高贵人格的妈妈”。
不懈
——菊花风格传家风
如果把甘公荣比喻为一种花,好多人说,将军之后、名人之后的她,就像是“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的菊花。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踏访重山复水,扶危济困、热心公益,乐此不疲、矢志不渝。
甘公荣深深明白,爸爸妈妈都是爱岗敬业的人、都是公而忘私的人、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她也要做这样的人。
顶着将军之女的光环,甘公荣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她不能给爸爸抹黑。在莲花县工商银行当储蓄员时,为了收款,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她却抢着干。有时,她还带着干粮上门上户,饿了就着开水吃,以良好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有一次,一位老人把卖瓜子积攒的一篮子零钱提到银行,甘公荣主动揽责,一个一个硬币、一张一张纸币地忙活了大半天,才把老人的1000多元钱整理好存入银行。还有一次,一名男子拿着存折来到柜台取款,她对了一下人名,又看了一下男子,发现这个人名是自己熟悉的客户,而男子却不是其本人。警觉的甘公荣立刻正告该男子,“你是冒充的!”这个拣到存折想浑水摸鱼的男子听闻后落荒而逃,她也赶紧通知那名客户申请挂失,避免了损失。
在银行工作十几年间,甘公荣经手了上亿元人民币,没有出过丝毫差错;揽储了上千万元,是当时行里储蓄员平均业绩的3倍,曾先后获评全国金融系统服务标兵、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
2000年,全国金融系统改制。甘公荣所在的单位顺应时势,计划精简岗位。作为老革命之后,又有一系列荣誉傍身,很多同事认为,怎么轮也轮不到甘公荣。但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为了不让组织为难,更为了支持改革,她主动要求“内退”,“我身体不好,不能占着岗位,该让年轻人上。”
刚参加工作,甘公荣便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曾写过一次入党申请书,没有得到回应。她觉得是自己的历练不够,与爸爸妈妈相比,先进性差得很远,还需要付出更长时间的努力。直到她获评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十佳储蓄员后,才底气足了几分,于是再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1996年,她终于得偿所愿。“荣誉越多,责任越大。作为一名党员,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甘公荣由衷地说。
不言
——桃花风采树家风
如果把志愿者比喻为一种花,好多人说,奉献他人、快乐自己的他们,就像是“一簇开无主,深红映浅红”的桃花。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救急救难、助贫助困而精诚团结、携手共助。甘公荣就是千万朵灼灼桃花的生动映照。
从储蓄员的岗位上退下来后,甘公荣便成为妈妈的左膀右臂,把公益事业当作人生的另一个春天。2013年,龚全珍设立了龚全珍爱心基金会,甘公荣便帮着妈妈负责基金会的管理。正是在她的引领下,该基金会逐渐发展壮大,募集资金179万余元,至今已支出140万元,惠及群众上百人。除了基金会,甘公荣还成立了莲花县巾帼志愿者协会,发展义工926人。通过这些爱心组织、通过自己的爱心行为,甘公荣将大爱洒向城乡,点亮了一个县、温暖了一群人。
儿子金峰记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妈妈甘公荣就曾长期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每个月给他100元生活费。有一年春节,甘公荣给那名学生买了新衣服,愣是没有给自己儿子买,后来为了安慰他才到市场上买了一件廉价衣服作为补偿。甘公荣总是记得那名学生的生日,给他送礼物,却记不住自己儿子的生日,气得金峰曾哭着质问“到底谁是你的亲儿子”。
作为闺蜜,莲花县巾帼志愿者协会会长陈满娇记得,甘公荣经常在上门走访慰问时,“计划外”救助别人。无论在哪儿,遇到急难之人、急难之事,便会条件反射一般,自掏腰包,一路走一路散财,到最后口袋里空荡荡才作罢。2019年,甘公荣在萍乡市人民医院慰问一名基金会的救助对象时,听到一女子正向人哭诉无钱医治,打算放弃治疗。核实情况后,她掏出1万元,并告诉医院,如果后续治疗要用钱,直接找她。此后,甘公荣陆续替这名女子支付医药费,前前后后花了3万多元,以至于这名女子的丈夫以为这是公家给的钱,每次都对甘公荣说“感谢领导”。
景德镇陶瓷大学大二学生刘芊的妈妈刘小惠记得,因为治疗肾病,家里被拖垮了,女儿上学的费用没着落。是甘公荣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与女儿结成一对一帮扶对象,从高一时开始资助,至今已有5年。在手机里,刘小惠仍保存着甘公荣在刘芊读大一时的两笔共1.2万元和大二上学期三笔共7400元的微信转账记录。幼年丧母的刘小惠满含热泪说:“公荣妈妈比我的亲生妈妈还亲。”
甘公荣的爱人金林记得,自参加公益活动以来,妻子经常“不落屋”。对于妻子的行为,他采取不反对、不干涉、不过问的原则。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下,他还力所能及地帮着甘公荣处理相关事宜。每次有人来看望龚全珍时送的慰问金,他都一笔一笔登记造册,以来访者的名义,移交给基金会。“把家里的事做好,让她无后顾之忧,就是对她最大的支持。”金林平静地说。
好事做了多少桩?从口袋里掏出了多少钱?采访中,对于记者“习惯性”的提问,甘公荣都很平静地回答:“没记录,也不记得了。基金会的支出每一笔都有专人记录,我自己的就没必要记了。”
平静,仿佛是甘祖昌、龚全珍、甘公荣一家人与生俱来、沿袭已久的生活常态。在他们身上,没有将军“范儿”,也没有将军后人的“范儿”,有的只是梅花一般的净、荷花一般的洁、菊花一般的清。人生如花,清新淡雅。他们,以高尚的精神和高洁的家风为纽带,一路芳华,一路馨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