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易书生
邓锡侯吴晋元(邓锡侯集团军)
对于爱国将领邓锡侯的历史,有一种表述认为“1948年3月,因不愿执行蒋介石预征四川省丁、粮命令而辞职。后经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于12月和刘文辉等在四川彭县(今彭州)通电起义”。这里除了起义时间有出入,还有一个与民盟领袖张澜见面的细节不能缺省,否则,容易让人感觉不客观,也不符合邓锡侯的性格和行事风格。
据《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119辑)张澜之子张茂延撰述的“解放前夕父亲张澜在上海”一文记载:“蒋介石想窜入四川负隅顽抗,怕四川省主席邓锡侯靠不住,先撤了他的职。邓锡侯很气愤,来上海见我父亲,我父亲劝他丢掉了省主席不要紧,时局很快要变,赶快回去联络川军其他部队,等待时机,准备起义,迎接解放军入川。”
张茂延先生这里所述的“先撤了他(邓锡侯)的职”,与实际也有出入,客观的情况及来龙去脉是:
邓锡侯(1889.6.22~1964.3.30)于1911年投川军刘存厚部,初任统制官、副官,后由连长递升团长,曾与时任滇军支队长朱德并肩抗击北洋军。1918年升任旅长。1920年,夺兵权任川军第3师师长,后转投北洋政府,被委为“国军”30师师长。1924年5月,邓锡侯被北洋政府任命,首次出任四川省省长。1925年,任川黔讨贼联军副总司令。1926年12月,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军长。1933年,任四川“剿匪”军第1路总指挥,参与围攻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保本钱,踯躅前进,遇红军锋芒而大乱溃逃。1935年3月,所部一个团在剑门关被红军歼灭,四个团在松(潘)茂(县)地域再被红军击溃。6月,奉命率部前往宝兴县阻击红军,途中接到红军总司令朱德和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密信,受到感化,亦为保存实力,旋按朱、刘要求给红军让路,密命部队与红军保持一天路程的距离,对空放枪炮尾随红一方面军直至离开宝兴、翻越夹金山。1936年,任四川临时清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第6路军总指挥,翌年由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动请缨,率部出川抗日,开赴山西前线,先后任第二路预备军副司令长官兼第一纵队司令、第4军团军团长、第22集团军总司令兼45军军长,在山西娘子关一带浴血奋战,于太原附近陷日军包围,幸中共游击队掩护,得以脱险。曾与朱德多次会晤,并请朱德给二十二集团军团级以上军官讲解抗日形势和游击战术问题。后受命率部调往鲁南,防守津浦铁路(天津—浦口),阻敌南犯。1938年3月,回川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途中晤周恩来。1946年9月9日代四川省主席,次年任四川省主席。1948年春,川康绥靖公署被裁撤,专任四川省主席,助新华日报成都办事处撤出四川。
另一方面,蒋介石的确感到邓锡侯靠不住,开始对他排挤、冷落、夺权,1948年3月,蒋介石令邓锡侯调运10万石军粮和征12万名壮丁,被邓拒绝。蒋介石特电召邓锡侯到南京,邓锡侯被迫递了辞呈“养病”。这才有了处于彷徨中的邓锡侯转上海与张澜相会,返成都后与刘文辉、潘文华等组成“川康渝国大代表、立委监委、省市参议会联谊会”,反对内战。在中共党员刘连波等的帮助下,邓锡侯和刘文辉、潘文华于1949年12月9日联名通电在彭县起义。可以说,邓锡侯的起义,除了他本人的思想基础和主观努力,还与民革、民盟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劝说,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积极工作,中共成都地下党组织及时靠上去做工作,密不可分。邓锡侯是一个很精明的人。
2022-8-9随札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曹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