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文言文翻译(颜回好学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解读:
熟读论语的同学会发现,这一张和《论语·雍也篇》中的一章基本都一样,我们来回顾一下: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这两章大体相同,不同之处有两点:
首先,问的人不同,一个是鲁哀公,一个是季康子。
其次是孔子的回答稍有出入,在回答鲁哀公的时候稍微详细一些,描述了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最后感叹“未闻好学者也”。
相同的问题,孔子的回答为何详略不同?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宋朝大儒范祖禹的观点:“哀公、康子问同而对有详略者,臣之告君,不可不尽。若康子者,必待其能问乃告之,此教诲之道也。”
鲁哀公是君,孔子是臣。君问臣,臣之告君,不可不尽。
季康子是鲁国的大夫,把持着朝政,势力强大,虽然地位比孔子高,但同样也是臣子。
臣问臣,简单回答即可,详尽的情况需要季康子继续追问才能回答。
这说明孔子恪守周礼,严格按照君臣之道来进行应对。
不过,令人深思的是,孔子面对鲁哀公和季康子的相同问题,却做出了基本一模一样的回答。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孔子的眼中,除了颜回,没有任何弟子能够完全继承孔子的道脉。
也就是说,哪怕著《大学》的曾子,著《中庸》的子思,以及子贡、子张、子夏、子游等等四科十哲中的其他贤人,孔子都认为不能完全的传承自己的学说心法。
根据《史记·仲尼弟子传》记载,颜回死的时候二十九岁。
根据《孔子家语》记载,颜回死的时候三十二岁,虽然说法稍有不同,却都很短命,三十岁上下就去世了。
被视为唯一传人的颜回短命而亡,对于孔子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论语后面的文章中,也有非常真实生动的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