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陆逊传(陆逊传翻译)

陆逊传(陆逊传翻译)

陆逊传(陆逊传翻译)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他最出名的一战,当然是夷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不过在东吴和曹魏的战斗中,他也有不错的表现。然而陆逊共和曹魏作战几次,历史上就颇有争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问题。陆逊和曹魏作战最没有争议的有两次,第一次是石亭之战。公元228年,孙权命鄱阳太守周鲂致信曹魏征东大将军曹休,假意说要投降,希望他能带兵前来接应。曹休收到书信以后以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就率十万军

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他最出名的一战,当然是夷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不过在东吴和曹魏的战斗中,他也有不错的表现。然而陆逊共和曹魏作战几次,历史上就颇有争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问题。

陆逊和曹魏作战最没有争议的有两次,第一次是石亭之战。

公元228年,孙权命鄱阳太守周鲂致信曹魏征东大将军曹休,假意说要投降,希望他能带兵前来接应。曹休收到书信以后以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就率十万军南下接应周鲂。孙权命陆逊、朱桓、全琮率吴军九万,在石亭迎击魏军。

陆逊传(陆逊传翻译)

陆逊传(陆逊传翻译)

魏军和吴军交锋以后,开始并没有吃亏。但是毕竟是孤军深入,因此军心不稳,发生动摇,最终被吴军击败。

此战魏军被斩杀、俘获一万多人,是东吴对曹魏最大的胜仗之一。

第二次则是襄阳之战。

公元234年,孙权亲自率领大军北上,攻击合肥新城等地,并且命令陆逊和诸葛瑾带兵进攻襄阳,以吸引魏军注意力。但是孙权兵进合肥以后,屡战屡败,加上士兵感染时疫生病者众多,因此只能仓皇撤军。

而此时陆逊的信使韩扁又被魏军抓获。诸葛瑾认为孙权已经撤军,魏军可以集中兵力进攻自己,韩扁被抓,又让吴军的虚实部署都被敌军知道,形势危急,应该尽快撤退。

陆逊却认为现在撤走,魏军肯定会派兵追击,难以安全退走,应该先假意进攻,让魏军难辨虚实,然后再寻机撤退。

于是陆逊不仅没有撤退,反而大张旗鼓地向襄阳进军。魏军果然中计,连忙集中部队退守襄阳。陆逊趁机分兵攻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等地,前后杀死、俘虏魏军大约一千余人。这样魏军更加不敢出来作战,陆逊得以从容撤军。

除了这两战外,另外陆逊还有两次有一定争议的作战,第一次是庐江之战。

根据《三国志·满宠传》记载,在公元232年,陆逊再次奉命率军攻打庐江。满宠得知吴军前来以后,认为庐江兵精粮足,吴军短时间内肯定难以攻克。而吴军善于水战,现在弃船上岸,不如诱敌深入,然后加以攻击。于是满宠带着部队前往杨宜口,想夹击吴军。陆逊得到消息以后,于是连夜撤军,满宠扑了一个空。

但是《三国志·陆逊传》并没有提到这一战,而且按照《三国志·陆逊传》的记载,公元232年时陆逊应该在武昌辅佐孙登,似乎不大可能抽身去淮南,因此很多人对这一战是否存在表示怀疑,认为可能是吴军虚张声势,打着陆逊的旗号进攻庐江,被魏军误认为陆逊也在军中。

第二次则是邾城之战。

根据《水经注》、《襄阳耆旧记》和《太平寰宇记》等书的记载,大约在公元239年或者是240年,陆逊率军夺取了邾城,在这里加筑城墙,留下三万军队留守。

邾城大约在现在黄冈一带,和武昌隔江而对。武昌一度是东吴的治所所在,又是东吴长江防线的重要一环,政治军事意义重大,因此邾城的位置也颇为重要。这一点也可以从东吴总兵力不过二十多万,驻守邾城的就有三万之多得到证明。

但是这一战在《三国志》中却没有记载,只提到陆逊在邾城修筑城墙,和西晋灭吴夺取邾城这两件事。

因此也有人认为邾城对东吴颇为重要,但是对曹魏来说,只是进攻武昌的一个桥头堡,未必有多少兵马守卫,见到吴军大举进犯,就主动撤退,双方并未交战,所以《三国志》就此略过。

所以陆逊和曹魏作战可以确认的有两次,存疑的有两次,因此是二到四次之间。

上一篇: 江苏省行政地图(江苏省行政地图高清版大图)
下一篇: 姜思达个人资料(姜思达个人资料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