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惠太后窦氏(惠文后和宣太后)

惠太后窦氏(惠文后和宣太后)

惠太后窦氏(惠文后和宣太后)宋文帝纪元(公元441年)宋元嘉十八年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大秦建义六年春正月癸卯,魏帝拓跋焘遣兼鸿胪持节策拜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以卫军从事中郎冯翊太守张伟为中书侍郎、本国大中正。使酒泉,慰劳沮渠无讳。张伟还,迁散骑侍郎。惠太后窦氏(惠文

宋文帝纪元

(公元441年)宋元嘉十八年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大秦建义六年

春正月癸卯,魏帝拓跋焘遣兼鸿胪持节策拜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以卫军从事中郎冯翊太守张伟为中书侍郎、本国大中正。使酒泉,慰劳沮渠无讳。张伟还,迁散骑侍郎。

惠太后窦氏(惠文后和宣太后)

惠太后窦氏(惠文后和宣太后)

甲辰,魏帝行幸温泉。

二月,宋侍中、大将军、江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辞江州,宋帝刘义隆许之,增督广、交二州、湘州之始兴诸军事。资奉优厚,信赐相系,朝廷大事,皆报示之。

宋龙骧参军巴东扶令育诣阙上表曰:

“盖闻哲王不逆切旨之谏,以博闻为道;人臣不忌歼夷之罚,以尽言为忠。是故周昌极谏,冯唐面折,孝惠所以克固储嗣,魏尚所以复任云中。彼二臣岂好逆主干时,犯颜违色者哉!又爰盎之谏孝文曰:“淮南王若道遇疾死,则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文帝不用,追悔无及。臣草莽微臣,窃不自揆,敢抱葵藿倾阳之心,仰慕《周易》匪躬之志,故不远六千里,愿言命侣,谨贡丹愚,希垂察纳。

“伏惟陛下躬执大象,首出万物,王化咸通,三才必理,辟天人之路,开大道之门,搜殊逸于岩穴,招奇英于侧陋,穷谷无白驹之倡,乔岳无遗宝之嗟,岂特罗飞翮于垂天,网沈鳞于溟海。况于彭城王义康,先朝之爱子,陛下之次弟哉!一旦黜削,远送南服,恩绝于内,形隔于远,躬离明主,身放圣世,草莱黔首,皆为陛下痛之。

“臣追惟景平、元嘉之衅,几于危殆,三公托以兴废之宜,密怀不臣之计,台辅伺隙于京甸,强楚窥窬于上流,或莹恶而窥国或显逆而陵主,有生之所惴恐,神只之所忿忌也。赖宗社灵长,庙算流远,洒涤尘埃,歼馘丑类,氛雾时靖,四门载清。当尔之时,义康岂不预参皇谋,均此休否哉。且陛下旧楚形胜,非亲勿居,遂以骠骑之号,任以籓夏之重,抚政南郢,绥民遏寇,播皇宋之泽,以洽幽荒。陛下之润,被之九有,岂直南荆之民沾渥而已焉。遂召之以宰辅,又寄之以和味,既居三事,又牧徐、扬,所以幽显齐欢,人神同忭。莫不言陛下授之为得,义康受之为是也。今如何信疑貌之似,阙兄弟之恩乎?若有迷谬之愆,可责之罪,正可数之以善恶,导之以义方。且庐陵王往事,足以知今,此乃陛下前车之殷鉴,后乘之灵龟也。夫曾子之不杀,忠臣之笃譬;二告而犹织,仁王之令范。故《诗》云‘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又云兄弟虽阋,不废亲也。《尚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可以亲百姓,兄弟安可弃乎!

“臣伏愿陛下上寻往代黜废之祸,下惟近者谗言之衅。庐陵王既申冤魂于后土,彭城王亦弭疑愆于宋京,岂徒皇代当今之计,盖乃良史万代之美也。且谄谀难辨,是非易黩,福始祸先,古人所畏。故爱身之士,自为己计,莫不结舌杜口,孰肯冒忌干主哉!臣以顽昧,独献微管,所以勤勤恳恳,必诉丹诚者,实恐义康年穷命尽,奄忽于南,遂令陛下有弃弟之责。臣虽微贱,窃为陛下羞之。况书言记事,史岂能屈典谟而讳哉。脱如臣虑,陛下恨之何益。扬子云曰:“获福之大,莫先于和穆;遘祸之深,莫过于内难。”每服斯言,以为警戒。矧今睹王室大事,岂得韬笔默尔而已哉。臣将恐天下风靡,离间是惧,遂令宇内迁观,民庶革心,欲致康哉,实为难也。

“陛下徒云恶枝之宜伐,岂悟伐柯之伤树,乃往古之所悲,当今所宜改也。陛下若荡以平听,屏此猜情,垂讯刍荛之谋,曲察狂瞽之计,一发非意之诏,逮访博古之士,速召义康返于京甸,兄弟协和,君臣缉穆,息宇内之讥,绝多言之路,如是则四海之望塞,谗说之道消矣。何必司徒公、扬州牧,然后可以安彭城王哉!若臣所启违宪,于国为非,请即伏诛,以谢陛下。虽复分形赴镬,煮体烹尸,始愿所甘,岂不幸甚!”

表奏,即收付建康狱,赐死。

乙卯,宋前豫章太守庾登之为江州刺史。

壬戌,魏帝还平城。

三月辛卯,葬北魏惠太后窦氏于崞山,从后意也。别立后寝庙于崞山,建碑颂德。

初,北魏镇军大将军、新兴王拓跋俊、略阳王拓跋羯儿、都将金城公周观、尚书浮阳公拓跋齐统五军随讨秃发保周于张掖。徙其民数百家,将置于平城,至武威,辄与诸将私分之。事泄,魏帝大怒。

庚戌,新兴王拓跋俊、略阳王拓跋羯儿有罪,并黜为公;金城公周观黜为侯,改授内都大官。尚书浮阳公拓跋齐免官爵。

北魏新兴公拓跋俊好酒色,多越法度。又以母先遇罪死,而己被贬削,恒怀怨望,颇有悖心。后事发,赐死,国除。

北魏内都大官、金城侯周观出除平南将军,秦州刺史,复爵金城公。抚驭失和,民薜永宗聚众于汾曲以叛,观讨永宗,为流矢所中。帝幸蒲坂,观闻帝至,惊怖而起,疮重遂卒。帝怒,绝其爵。子周豆,初为三郎,迁军将。卒于长乐太守。

辛亥,魏帝封柔然可汗兄郁久闾乞列归为朔方王,沮渠万年为安西将军、张掖王、冀定二州刺史,沮渠祖为广武公。

夏四月丁巳,宋帝遣使黄延年聘于北魏。

庚辰,魏帝以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沮渠无讳复规叛逆,诏镇南将军、南阳公奚眷征酒泉。

夏五月壬申,宋卫将军南兖州刺史临川王刘义庆、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并开府仪同三司。

辛卯,魏帝行幸山北。

敦煌守将沮渠唐儿叛酒泉王沮渠无讳,无讳留从弟沮渠天周守酒泉,复与仪德讨唐儿。唐儿将万余人出战,大败,执唐儿杀之,无讳复据敦煌。

癸巳,宋于交州置宋熙郡。

是月,沔水泛溢。

六月戊辰,宋帝遣使巡行赈赡。

辛未,宋领军将军、桂阳县侯刘义融薨,追赠车骑将军,谥曰“恭侯”。子刘顗嗣,官至太子翊军校尉。顗弟刘袭,字茂德,太子舍人,安成太守。袭弟刘彪,秘书郎;弟刘寔,太子舍人,并早卒。寔弟刘爽,海陵太守。

秋七月戊戌,宋以徐、兖二州刺史赵伯符为领军将军。先是,外监不隶领军,宜相统摄者,自有别诏,至此始统领焉。

北魏镇南将军奚眷围酒泉。

八月辛亥,魏帝诏散骑侍郎张伟等聘于宋朝。魏帝行幸河西。

北魏散骑侍郎张伟还,拜给事中、建威将军,赐爵成皋子。出为平东将军、营州刺史,进爵建安公。卒,赠征南将军、并州刺史,谥曰“康”,在州郡以仁德为先,不任刑罚,清身率下,宰守不敢为非。子张仲虑,仲虑弟仲继,学尚有父风,善《仓》、《雅》、《林说》。

九月戊戌,北魏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无疾薨,谥曰“庄王”。子拓跋仁,袭。仁亦骁勇,有父风,帝奇之。

宋建武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臧质年始出三十,屡居名郡,涉猎史籍,尺牍便敏,既有气干,好言兵权。宋帝谓可大任,欲以为益州事,未行。

冬十月辛亥,宋建武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臧质为使持节、都督徐兖二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在镇奢费,爵命无章,为有司所纠,遇赦。与范晔、徐湛之等厚善。

臧质辟辅国行参军颜师伯为徐州主簿。师伯弟师仲,妻臧质女也。

乙卯,宋朝省南徐州之南燕、濮阳、南广平郡。

武都王杨难当倾国南寇,规有蜀土,虑汉中军出,遣建忠将军苻冲出东洛以防之。宋梁、南秦二州刺史刘真道击斩冲。

十一月戊子,宋尚书仆射、庐陵王师王球卒,时年四十九。追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无子,从孙王奂为后。大明末,吴兴太守。

己亥,宋丹阳尹孟顗为尚书仆射。

武都王杨难当克葭萌,获宋晋寿太守申坦,遂围涪城。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道锡婴城固守,难当攻之十余日,不克,乃还。道锡,刘道产弟也。

宋帝嘉之。下诏曰:“前者兵寇攻逼,边情波骇,广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道锡,将率文武,尽心固守,保全之绩,厥效可书。可冠军。咨议参军、前建威将军、晋寿太守申坦,孤城弱众,厉志致果,死伤参半,壮气不衰,虽力屈陷没,在诚宜甄。可建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初,武都寇至,城内众寡,道锡募吏民守城,复租布二十年。及退,朝议:“贼虽攻城,一战便走,听依本要,于事为优。”右卫将军沈演之、吴郡太守羊玄保、左卫将军范晔并谓:“宜随功劳裁量,不可全用本誓,多者不得过十年。”从之。

酒泉城中饥,万余口皆饿死,守将沮渠天周杀妻以食战士;

庚子,酒泉食尽,城乃陷,北魏镇南将军奚眷获沮渠天周、臧嗟、屈德,男女四千口。执天周至平城,杀之。

于时北魏兵甚盛,酒泉王沮渠无讳众饥,惧不自立,欲引众西渡流沙,遣其弟沮渠安周五千人伐鄯善,鄯善王比龙恐惧欲降。会魏使者自天竺、罽宾还,俱会鄯善,劝比龙拒之,遂之连战,安周不能克,退保东城。

宋员外散骑侍郎刘康祖再坐摴蒱戏免,转太子左积弩将军。

十二月癸亥,宋帝遣宋帝遣龙骧将军河东太守裴方明、太子左积弩将军刘康祖、后军参军梁坦甲士三千人,又发荆、雍二州兵讨武都王杨难当,受梁、秦二州刺史刘真道节度,讨武都王杨难当。

宋晋宁太守公爨松子反叛,宁州刺史徐循讨平之。

沔中蛮大动,行旅殆绝。宋天门溇中令宗侨之徭赋过重,蛮不堪命。天门蛮田向求等为寇,破溇中,虏略百姓。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衡阳王刘义季遣行参军曹孙念讨破之,获生口五百余人,免侨之官。

是岁,肃特国、高句丽国、苏靡黎国王那邻那罗跋摩、林邑国王范阳迈并遣使献方物于宋朝。

甲戌,魏帝还平城。

丙子,宋帝遣使黄延年聘于北魏。

宋金光禄大夫张茂度除会稽太守。素有吏能,在郡县,职事甚理。

宋卫军谘议参军袁淑迁司徒左西属。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谯郡隐逸戴颙卒,时年六十四。无子。

北魏平南将军、虎牢镇将、燕郡公公孙轨薨,时年五十一。长子公孙斌,袭爵。拜内都大官。次子公孙叡,字文叔,初为东宫吏,稍迁仪曹长,赐爵阳平公。魏帝谓崔浩曰:“吾行过上党,父老皆曰:公孙轨为受货纵贼,使至今余奸不除,轨之咎也。其初来,单马执鞭;返去,从车百辆,载物而南。丁零渠帅乘山骂轨,轨怒,取骂者之母,以矛刺其阴而杀之,曰:‘何以生此逆子!’从下到擘,分磔四支于山树上以肆其忿。是忍行不忍之事。轨幸而早死,至今在者,吾必族而诛之。”

北魏阳平王拓跋他改封淮南王,除使持节、都督豫洛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虎牢。威名甚著。

北魏平南将军刁雍复授使持节、侍中、都督扬豫兖徐四州诸军事、征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

北魏安西将军、散骑常侍、四部尚书李顺长子李敷,字景文。选入中书教学。以忠谨给侍东宫。

北魏安东将军、相州刺史、武昌公许彦薨。谥曰“宣公”。子许宗之,初入为中散,领内秘书。

北魏柔玄镇都大将、散骑常侍、四部尚书、带方公罗斤以本将军开府,为长安镇都大将。薨,赠本将军、雍州刺史,谥曰“静”,陪葬金陵。子罗敦,袭爵。有姿貌,善举止。自太子洗马稍迁散骑常侍、库部尚书。薨,赠安东将军、幽州刺史,谥曰“恭”。子罗伊利。

北魏中书侍郎张珍拜使持节、镇西将军、凉州刺史。卒,赠征东将军、燕州刺史,谥曰穆。张珍孙张纂,字伯业。纂颇涉经史,雅有气尚,交结胜流。

上一篇: 蔡伦造纸术(蔡伦造纸术的过程)
下一篇: 余佳运(余佳运幸福三部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