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村红薯粉条
何金铭(何金铭兵团建材)
文/董刚
一
粥粉面饭,是中国饮食的四大发明,不同地域的人各有所爱。这个“粉”,不是米粉、土豆粉、米线、绿豆粉丝,而是粉条。粉条品种繁多,如红薯粉条、绿豆粉条、豌豆粉条、蚕豆粉条、魔芋粉条,但更多的是淀粉制的粉条。最常见的粉条,当属红薯粉条。
吃粉条,还是红薯粉条最带劲;红薯粉条,又以合阳莘村生产的最佳。如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的是路井辣子豆腐,那么,“豆芽拌粉条——内勾外连”,说的一定是莘村红薯粉条。看我们的老祖宗多聪明,这个歇后语那么地形象,豆芽的“勾”,粉条的“连”,令人拍案叫绝。
关于莘村红薯粉条有一个很经典的段子。前多年,有个青年书生跟着莘村一位私塾先生读书。这书生对先生很是崇拜,一举一动都在模仿先生。吃饭时,先生动筷子,他也动筷子;先生放下筷子,他也放下筷子;先生很是好奇,就看着他,他也以好奇的目光看先生。先生忍俊不禁,加上那天吃的是莘村烩菜,被那香辣热气一刺激,打了个喷嚏,这书生赶紧也学着打了个喷嚏。
打完喷嚏,他很沮丧:先生的喷嚏激越清亮,颇有雷霆之势;自己的喷嚏就像放了个哑巴屁,毫无生机。这书生倒也学了不少知识,文绉绉地感叹道“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再一看,先生鼻孔里挂着两根粉条,更是赞叹不已:“先生呀,您这其他都好学,唯有打喷嚏,特别是这个二龙戏珠,小生实在学不来啊!”先生也顾不上斯文了,气得破口大骂:“你个王八羔子!吃烩菜把我呛了一下,粉条从鼻子里呛出来咧!幸亏是莘村粉条,换成其他地方的粉条,今天就要了老夫的命了!”
这先生为啥这样说?因为莘村的粉条比较滑溜爽口,有弹性,吃起来biu倍爽,虽然是纯手工,不含任何添加剂,但如果不是刻意去咬,一般是不会轻易断掉的。幸亏如此,先生用手拉了一阵子,终于把粉条从鼻子里拉了出来。换做其他地方的粉条,从口腔到鼻子,曲折回环,难保不会断掉,留在口腔到鼻孔内部,那可就危险了!莘村红薯粉条之特色可见一斑。
红薯粉条是一种传统名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制作饭菜时,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利用红薯为原料,靠红薯内的淀粉来制作的一种食材,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群众喜爱和常见的食品。它是一种很随和的食品,它能与许多食品搭配,能用多种方式烹调,做出凉热荤素炒烩炸蒸各式各样的菜肴,味道鲜美,雅俗共赏。如酸辣粉、白菜粉条炖豆腐、莘村烩菜、肉末炒粉条、鸡肉炒粉条、胡辣汤、韭菜拌粉条、豆芽炒粉条、豆腐粉条包、鲜肉粉条包……不得不佩服中国厨师们的聪明才智,粉条成了百搭明星,怎么搭配都能做出可口的饭菜,同时又很有讲究。
二
中国南北方都有红薯粉条的生产,陕西、四川、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自古盛产红薯粉条,但是大多已经不是传统的手工工艺了,而是采用现代化红薯粉条加工工艺,可以适合中小规模加工,也可以用于大规模加工,产量很大。但是被机器蹂躏加工出来的粉条与手工制作的粉条相比,味道还是相差甚远,就好像是吃方便面与手擀燃面的比较,吃方便面新鲜一阵子,最终还是败要给手擀面:没有那个味,更没有那个感觉!
现代化的红薯粉条加工工艺是这样的:先配料与打芡。取5-10%红薯淀粉加入盆内,再加入红薯淀粉的0.3-0.6%筋力源干拌均匀,配成芡粉,加0.7倍55度温水调糊,然后用6-7倍开水冲芡,打搅至乳白色,即为芡糊。然后和面,红薯粉条加工和面过程,实际上是用制成的芡将淀粉粘结在一起的过程。其方法分人工和面和机械和面。将芡糊与其余淀粉和匀,即成淀粉团。再下来挤压成型。先将水箱加满水,点燃煤火加热至水沸腾;用少量食用油擦一下粉丝机螺旋轴,装上筛板。再开动粉丝机,从料斗倒入和好的淀粉乳团,关闭出粉阀门1分钟左右,让粉团充分熟化,再打开阀门,让熟粉团在螺旋轴的推力下,从粉丝筛板挤出成型。
接着散热与剪切(粉条从筛板挤出后,要打开小鼓风机或风扇,出风口正对筛板,使粉条降热。随着粉条长度的不断加长,当达到一定长度时,要用剪刀迅速剪断放在接丝板上)、冷却(有自然冷却和冷库冷却)、冷冻(在低温-5℃下冷冻12小时)、解冻(有自然解冻和流水解冻,后者生产出的粉丝外观更漂亮)、干燥(有自然干燥和烘干干燥两种)。
初挂上架以控水为主,不要轻易乱动,避免碎条过多。20分钟后,轻轻将粉条摊开,占满粉竿空余位置。晾至四五成干时,将并条和下边粉条结轻轻揉搓松动使其分离散开。晾至七八成干时,将粉竿取下换方向,直至粉条中含水14%时为止。最后包装(干燥后的粉条可以进行切割包装,成品出售)。
这样的制作方法跟莘村的手工工艺相比,正象是米酒之与西凤,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自有境界之高下。我曾这样写莘村粉条:精选优质粉,不与外乡同。久食身强健,源自天然成。绿色纯净无公害,农家制造纯手工。咱们一看就都明白,这也是莘村粉条与众不同之处。我们来看莘村人是怎么做红薯粉条的。
首先精心选薯:选表面光滑,无病虫害,无青头,大小适中的红薯。莘村人比较厚道,有伤病的红薯,在选的过程中直接就扔到猪圈里,给猪改善改善生活,而不会用来制作粉条。清洗的时候,将选好的红薯装入箩筐放人水中,把泥土、杂质洗掉,并把红薯两头削掉。然后把洗净后的红薯应及时用石杵粉碎,这可是个大苦力活。围起来一个长方形的池子,边打边加水,打得越细越好,以提高出粉率。有的地方自诩是手工粉,然而采用195型12匹马力柴油机带动的380型或440型打粉机,这可就不如莘村的粉条正宗了(莘村现在部分环节也会借助机器,但更多靠手工)。
三
莘村粉条特别讲究,以前必须用莘村涝池的水,随着涝池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不再具备提供生活用水之功能,莘村人为了保持特色,选用了来自深层的地下机井水。这地下水富含各种天然矿物质,做出来的粉条味道自然与别处不同。接下来过滤:用0.7至1.5米吊浆布过滤,要过滤2次。初次溶液对稀一些,第二次对浓一些,过滤液入池2天后,把池内水放尽,加入原来水量的1/3搅拌,再过滤一次,将过滤液进入小池沉淀。
曝晒这个过程也很重要,当池内全部澄清,把水排尽,取出表层油粉后,把下层淀粉取出吊成粉砣,放在晒场上曝晒。当粉砣内水分蒸发一半时,把粉砣切成若干份曝晒。晒场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以防灰尘污染。莘村人非常谨慎,种西瓜自己舍不得吃好的,把好的拿出去给客人,或是卖给客商。做粉条也是一样,虽然没有人监督,也不容有一丝毫的不干净,让人非常放心。
打浆糊是将500克淀粉加100克金利源,掺冷水2500至3000克,放人盆内。盆放入锅内煮沸,不断搅拌,成熟度达八九成即可。打成的浆糊,可兑20公斤淀粉面。漏丝更是大苦力活(小时候看见天民哥拿着漏勺,很有节奏,不紧不慢,左右晃动,舞蹈一般好看,心里很是羡慕,现在想来,没有大力气,哪能掌得动瓢),漏丝前可先试一下,看粉团是否合适,如漏下的粉条不粗、不细、不断即为合适。如下条太快,发生断条现象,表示粉浆太稀,应掺干淀粉再揉,使面韧性适中;如下条困难或速度太慢,粗细又不匀,表粉浆太干,应再加些湿淀粉。
漏丝前调粉以一次调好为宜。粉团温度在30~42摄氏度为好。备好2口锅(型号为8),冷水缸2只,漏勺要中型48孔的。漏丝时,浆糊要搅匀,边拌边加温水,水温为50℃。当淀粉团离手时,抓起一团(把),少许自然垂落,如不断落,即可漏丝。在漏丝时,要预备一锅开水,当锅内水沸腾时才漏丝。丝条沉人锅底再浮出水面时,即可出锅,经过一次冷水缸降温,用手理成束穿到木棒上,经过另一次冷水缸降温,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为止。然后放在室内,冷透后拿出室外晒丝。最后晒丝:将粉条拿到背风向阳处,晒干后包装即成品。
四
曾问过红薯种植大户程军(莘村现任支书),他说:红薯粉条是莘村的传统产业,销量也好,可以大力发展。虽然产量不高,但我们可是纯手工制作的天然绿色食品,每年都是供不应求,吃过的人没有不说好;以前采用用乙烯袋包装,既不环保又不美观,价格卖不上去。自从接受了第一书记刘昆鹏的建议,用印纸盒三斤包装,效果很好,家里去年生产了3000斤粉条,很快便全部售完。
莘村红薯粉条名气逐渐传了出去,难免有人假冒,怎么辨别莘村的红薯粉条呢?先看色泽。红薯粉条质量好的是白色透明,略微发黄,另外因为用的红薯原料种类(黄瓤红薯、红瓤红薯、紫薯)不同,还有褐色,灰色的红薯粉条。有的地方的粉条颜色特别艳、特别亮白或发乌,那绝对不是莘村红薯粉条,不要购买。莘村红薯粉条略呈半透明的琥珀色,是粉条中的极品,火烧后会起泡,嚼起来香,有类似烤地瓜的焦糊味道。
进行粉条组织状态的感官鉴别时,先进行直接观察,然后用手弯、折,以感知其韧性和弹性。莘村红薯粉条粗细均匀(粉条厚薄均匀),无并条,无碎条,手感柔韧,有弹性,无杂质,内部可见不规则的气泡排列。而假冒莘村的红薯粉条粗细不匀,有并条及碎条,柔韧性及弹性均差,有少量一般性杂质。甚至有大量的并条和碎条,有霉斑,有大量杂质或有恶性杂质,千万不可购买。
也可以进行粉条气味与滋味的感官鉴别。取样品直接嗅闻,然后将粉条用热水浸泡片刻再嗅其气味;将泡软的粉条放在口中细细咀嚼,品尝其滋味。莘村红薯粉条气味和滋味均正常,无任何异味。而假冒的粉条平淡无味或微有异味。更有蹩脚的假冒粉条有霉味、酸味、苦涩味及其他外来滋味,口感有砂土存在,消费者可要擦亮眼睛。
将粉条对光检验,看粉条的内部组织结构,出现异色斑点的一般为不纯正粉条,组织不均匀,出现白色层的一般加有面粉。莘村红薯粉条对光光检有致密细微的小泡,粉条切口规整光洁,无残渣,用力扭断粉条能发出清脆的响声,断面光洁明朗。而其他地方的粉条相对来说持水性能低下,组织相对致密甚至板结,粉条表面也不太光洁,扭断粉条响声沉闷,断面发乌。
五
莘村红薯粉条由于保留了传统工艺,又使用的是地下水,不含任何添加剂,所以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钙、镁、铁、钾、磷、钠等矿物质;同时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条本身的柔润嫩滑,更加爽口宜人,具备红薯的多数养身功能,实在是馈赠亲朋绝佳礼品。
离乡十万八千里,莘村人总也忘不了那红薯粉条的味道。你到西安求人帮忙,拿两条大中华,莘村人不稀罕,理也不理;你拿了两袋子莘村红薯粉条,莘村人往往会勾起乡情,你办事便顺利多了。再一问,莘村人,这事好说。不管能不能帮上,先拉你下馆子,叙叙乡情,再聊一聊莘村红薯粉条:莘村过事唔一碗烩菜,少不了加莘村红薯粉条……
董刚2021年6月11日星期五
参考资料:
1、李春光《吃的历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何金铭《百姓食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中国烹饪百科全书》。
4、百度百科《粉条》。
5、《汉语大词典》
作者简介:
董刚,陕西合阳百良镇莘村人。2002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现为西安市东方中学高中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渭南作家协会会员,西安高新作协会员,合阳作协理事。在《长江文艺》《延河》《陕西文学》《华文月刊》《西部散文选刊》《文化艺术报》《西安晚报》《教师报》等报纸杂志及《文学陕军》《中国作家网》《中国报道》等文学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诗词歌赋等二百多万字,出版个人文集《一路艰辛是寻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