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8年,将国家公祭日当天默哀一分钟明确列入法规。
日军攻入南京
国家哀悼日(国家哀悼日是几月几日)
1937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被迫转移。日军在占领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周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大量平民、战俘被杀害,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30万同你我一样会走、会跑、会哭、会笑的同胞,就这样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屠刀下,变成了一串刻在石碑上的冰凉数字。我们不该忘记那些曾在战争岁月中消逝的生命,是他们的牺牲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
生在和平年代,莫要忘记这片祖国大地上埋葬了多少无辜百姓的尸骨,经历了多少不堪回首的苦难;莫要忘记,趁道路平实,前途光明,努力推动祖国全力奔跑,别再被战争的苦难绊住了手脚。
正如《南京大屠杀》中所说的:当一切时过境迁之后,战争的硝烟化为节日绚丽的烟火。流血成河的地方变成红花一片,历史的记忆很容易被抛却在遗忘的风中,如果没有对于那场战争血淋淋揭示而引发我们的愤怒,和对自身怯懦,冷漠和无知的羞惭和自省,所谓反思便是轻飘飘的,是不会痛及我们骨髓的。而只会沦为一种庄严的仪式。
开创未来
我们铭记历史,但不应停留在过去,我们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创造未来。在历史道路上,中国将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走好复兴路,强国路,未来路。
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们,要肩负着责任与担当。在今天,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如火一般冉冉升起的时候,内心的自豪和骄傲油然而生。祖国,与我们骨肉相连,荣辱相通。
我们需要正视国家公祭日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和平如阳光雨露,我们需要的是珍惜并让其润物细无声地释放出温暖的力量,让人世间每个人因公祭日存在而反思历史,珍惜当下的美好。
和平是需要争取的,更是需要维护的,我们必须聆听历史的回音,铭记先辈的精神,才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