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位文学家是不得不被提及的,他就是活跃于北宋仁宗时期到哲宗时期的大文学家苏轼。对于他的文学天赋,《宋史》早已有所好评。
苏轼是哪里人出生地在哪里(苏轼是哪里人)
元代的脱脱编修《宋史》时曾经评价道,苏轼和弟弟苏辙、父亲苏洵的作文水平,那都是老天赏赐的。他们即使嬉笑怒骂,也都能成为文章。由此可见,即使是以政治家著称的历史人物也能够非常赏识苏轼的文章。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完全是苏轼的文章,而是要着眼于苏轼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在这另一面中,苏轼时而是世俗的,时而是脱俗的,时而又是有趣的,总而言之反正就是多面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和早年跟随道士读过书有关系,有时候在品读苏轼的文章时真觉得他像个通透的道长。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东坡耕作居住的时候,苏轼曾经想过乘着小船从此浪迹天涯。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隐隐约约就感觉到了一阵脱俗之感。
手捧《庄子》的时候,苏轼曾经感叹道,今天看到这本书才算是明白自己的心。苏轼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呢?真的是逍遥吗?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最起码在那一刻的时候,苏轼特别像是一个道士,一个满心逍遥的道士。我想正因为这一点,为檀林皇后写《九相图序诗》的人会托名这诗是苏轼所作,因苏轼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充满脱俗气质的文人墨客。
和其他古代的文人不同,苏轼从来不会让人觉得人生是绝望的。比起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比起李白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我还是更喜欢苏轼那种走到哪里就能活到哪里的好心态。
谈到苏轼,让人觉得最难受的就是乌台诗案了。在乌台受审的时候,据说苏轼曾经每天被好几个人轮着辱骂扑打,有人说这种日子苏轼过了八天,也有人说这段日子苏轼经过了好几个月。在这段日子里,审问的人还发明了一种不是酷刑的酷刑,那就是不让苏轼睡觉。
在这样的日子里,意志力不够坚定的恐怕早就自尽了。但是,苏轼顽强地活下来了。是的,不怕死又想活,向往逍遥的生活又能过好苦日子。
这就是我们欣赏苏轼的地方。被流放儋州的时候,苏轼真的是到了一个没有药品和吃得的简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
然而,奇迹就这样出现了,苏轼竟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凭借着出色的语言天赋,苏轼很快就买了一块地,请儋州的新朋友一起帮忙搭建了新房子。
在海南的这段日子里,苏轼每天以著书为乐,和海南岛的岛民相处得非常融洽。在苏轼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少有的人间烟火的气息。
总有人说,读书人是不应该过得非常世俗的。可是,苏轼却并不是这样的。在其他文人表示自己不想世俗的时候,苏轼却能把自己的地方官生涯过得有滋有味的。
为了治理杭州的水患问题,苏轼曾经率领当地百姓修建大堤,这条大堤附近种有芙蓉和杨柳,远远看过去就像一幅画一样。杭州爆发瘟疫的时候,苏轼曾经发挥自己的医学才能,制作药剂分给当地百姓,救活了不少人。
为了抓捕多次抢劫杀人又杀害官吏士兵的盗贼尹遇,苏轼曾经积极为此选拔人才,终于发现了汝阴尉李直方。后来李直方果然抓住了盗贼尹遇。
这些曾经被记录在《宋史》里的点点滴滴,无一不再表现苏轼在生活中的勤于工作的一面。然而,正因为这种与普通人差不多的一面,我们才会觉得苏轼更加可爱。
北宋时期,文人多比较爱惜羽毛,为了让自己显得形象光辉一点,许多文人连女子相扑都不想看。但是,苏轼却完全不同,在生活中他总是处在自嘲和拿别人开玩笑的角色中不断转换着。
在我们的印象里,苏轼总是十分乐观的。但是,实际上,他也有自嘲的时候。比如,他在看到韩愈说自己因为是磨蝎座命苦的时候,也会说自己老是被流放就是因为是磨蝎座。好吧,原来他对自己总是受苦也是心如明镜的。
要做苏轼的亲朋好友,那就要时刻做好被开玩笑的准备了。对弟弟苏辙,苏轼曾经取笑过这位弟弟个子太高了,一抬头容易碰脑袋。
对自己的朋友陈季常,苏轼曾经评价过他怕老婆。对自己的续弦夫人王闰之,苏轼也曾经戏称她是老妻,其实闰之夫人比苏轼要小很多呢。不过,也正因为这种生活中的小幽默,我们才会感觉苏轼非常的具有人情味。
根据《宋史》记载,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语。
苏轼,苏东坡,对于他的评价,官方史书中总是以一种评价政治家的方式来论述的。比如,《宋史》中认为苏轼是一个一生以忠君为本的人,只是朝廷里的小人太多,让他无法立足于朝廷。
不过,在我看来,真的立足于朝廷对于苏轼来说虽然不至于不开心,但是绝对会让他的风采损失大半。因为无论是完全脱俗,完全世俗还是完全趣味化,都不是完完整整的苏轼。
对我来说,苏轼是一个多面性的文学大家,正如一首诗中所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各有不同。
参考文献
《宋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