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3课时)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了解语言研究的发展历史,对现代语言学研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语言学的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分类方法。语言学大体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等三个阶段。第一节 语言研究的历史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传统语言学的研究特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和贡献。传统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前奏。一、传统语言学是指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一般又叫“语文学”,是为解释古代文献经典而服务的。印度、古希腊、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文学的三大发源地,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开始了对语言的探索。古印度的研究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对古梵语的研究成就显著,在语义、语音、语法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有著名语言学家波尼尼的《梵语语法》(又称《波尼尼经》)。古希腊有哲学家进行,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斯多葛派、亚历山大派等为代表。公元前100年,狄奥尼西写出了西方第一部系统的希腊语语法书《语法术》。在古代中国,语言哲学、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突出表现在荀子和墨子的有关思想中。荀子的《正名篇》中深刻地阐述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指出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约定俗成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稳固性和发展性等。
墨子讨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中国的传统语言学是为解释经典和古代文献服务的,又叫小学,包括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尔雅》、扬雄的《方言》、刘熙的《释名》;音韵学:陆法言《切韵》、《韵镜》;文字学:许慎的《说文解字》。特点:1、限于书面语。2、对一种语言研究。3、目的是为读经和解是古代文献服务。二、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语言或方言亲属关系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属关系,目的是探寻它们的共同母语和谱系关系。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178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学者琼斯在比较了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的相似性之后,提出了三种语言可能来源于同一原始母语的说法。后经过丹麦、德国学者的潜心研究,终于通过语音对应规律确定了语言的亲属关系。根据这一规律,19世纪中叶,语言学家描写出了一个包括8个语族,100多种语言的大语系——印欧语系,西欧和印度在语言上同属一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发现。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波朴、格林,俄国的沃托可夫一般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基本观点:凡是有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在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总是多少保存着一些共同的地方,并通过语音对应规律表现出来。
任务:确定亲属语言或方言中共同来源的部分,重建它们在某一历史阶段上的原始形式,以说明亲属语言或方言的历史发展规律。贡献: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二节 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一般指20世纪以来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理论体系和其他各种新出现的语言流派,有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美国结构语言学(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转换-生成流派、系统-功能学派、社会语言学等。占主流地位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下面重点介绍这三种语言学。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创立,结构语言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开始之作,在理论上对语言研究做出了重要的区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语言和言语(说话);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能指和所指:能指是可以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并表达一定内容的形式。所指是能指表达的内容。语言符号的能指是语音,所指是语义。形成一个语义三角的形式。语言是一个自足自立的系统,语言符号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具有线条性的特点。应着重研究语言的共时状况。现代的所有语言学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在世界各国发展成为: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美国结构语言学(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等著名的语言学派。二、转换生成语言学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典理论”时期,从1957年到1965年,《句法结构》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有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以及语素音位规则。古典理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主张语法自主,把语义排除在语法之外,在这一点上与此前流行的结构语言学的理论是一致的。第二阶段是“标准理论”时期,从1965年到1971年,代表作是《句法理论要略》,其语法包括四部分规则,即基础部分、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标准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修正是把语义纳入到语法中来,提出语法结构有深层和表层之别,深层结构决定语义,他通过转换规则而转化为表层结构。
这一修正使它跟古典理论有了原则区别。第三阶段是“扩展的标准理论”时期,从1972年到1979年,1972年出版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而以1977年出版的《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为代表,则对这一时期的理论又作了一些修正,因而也称为“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1972年的主要变化在于表层结构对语义解释也起一定的作用,而在1977年的理论中,语义解释则被全部放到了表层。此外,这一阶段还提出了“虚迹”的理论。第四阶段是从1979年至今,以《支配和约束论集》为代表。这本书是根据乔姆斯基1979年在意大利比萨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的“支配”和“约束”理论整理成的。这一阶段的理论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在原来的规则系统之外增加了原则系统,二是提出了“虚范畴”。目前,支配和约束理论仍然处于不断的修正和发展中。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而不是仅仅描写语言行为,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这个概念是从语法中派生出来的,只有语法才是实际存在的,因此,转换-生成语法研究的对象是语法而不是语言。另外,转换-生成语法采用的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的公理化的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用演绎的方法生成无限的句子,以此来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
所以说,转换-生成语法无论是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和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原则的区别。它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使语言学以新的面貌呈现于世。它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转换-生成学派的研究还包括生成音系学,它是生成语法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研究人头脑中的音系知识。生成音系学从酝酿、形成到标准理论,直至现在的非线性理论,一共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代表人物有雅科布逊、哈勒、乔姆斯基等。1952年,雅科布逊、哈勒等人合写的《言语分析初探》、1956年乔姆斯基、哈勒等合写的《英语的重音与音渡》以及1968年乔姆斯基和哈勒共同撰写的《英语语音模式》分别是前三个阶段的代表性著作。《英语语音模式》中提出的标准理论使生成音系学在60年代的美国音系学中居于主流地位。1975年以后,生成音系学进入非线性理论时期,演化出各种名目的音系学,如自主音段音系学、节律音系学、词汇音系学等。在这一时期,乔姆斯基退出了音系学领域的研究而专攻句法,哈勒则仍是这一领域的旗手。生成形态学也是转换-生成学派的一个研究范畴。乔姆斯基在《论名物化》一文中首先确定了形态学在生成语法中的特定作用,哈勒于1973年进一步提出了生成形态学的第一个明晰的模式,继而西格尔、杰肯道夫、阿罗诺夫等人跟进,又对生成形态学的模式作了一些改进。
总之,转换-生成学派以语法为研究目的,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都服从于这个目的,同时又都对各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转换-生成学派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学方面,在其它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认知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乔姆斯基认为,转换生成语法将促进认知科学的发展,并把语言学的研究和神经科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共同为探索人脑的奥秘作出贡献。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学派的兴起,与整个语言学的功能主义思潮有关。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指的是当代语言学界与形式主义相对峙的一种学术思潮。它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的音系的、语法的和语义的语言学特征。在这个学术思潮中,有几个主要的学派影响比较大,它们是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布拉格学派一直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一个功能主义学派,它所说的功能主要包括语言在交际行为中的功能、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以及从功能观点看语言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问题。伦敦学派的兴起稍为晚一点,由英国语言学家弗思教授开创,后来由他的学生韩礼德(M.A.K.Halliday)教授继承和发展,形成现在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派。
韩礼德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发表了很多著述,建立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成为语言学中一个独树一帜的的学派。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语言学家们每年举行一次系统理论讨论会。第一届至第八届在英国召开。随着影响的扩展和队伍的扩大,1982年第九届年会在加拿大召开,这标志着该学派的理论已具有国际影响。1985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举办第十二届年会,由于到美国是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堡垒,所以在美国举行这样的大会具有深远意义。到今天,功能主义已经与形式主义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两大思潮。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系统语法或系统语法学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语言作为符号的一种,在表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时,必然要在语言的各个语义功能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功能语法重点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系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人们在交往中需要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时,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有动因的活动。
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是:1.纯理功能的(metafunctional)思想。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千变万化,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其中有着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称“元功能”。它包括三个方面:语言是对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功能;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其功能之一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这样的语法单位,而是“语篇”,它表达相对地说来是比较完整的思想,这样的由说话人将上述两种功能组织起来成为语篇的功能称“语篇功能”。2.系统的思想。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此对语言的解释应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韩礼德认为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得用聚合关系来表达,因此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是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就可以产生结构。3.层次的思想。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
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实现”(realize)关系,即对“意义”(语义层)的选择实现于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形式的选择实现于对“实体”(音系层)的选择。由于有这样的观念,整个语言系统又可看作是一个多重代码系统,即由一个系统代入另一个系统,然后又代入另一个系统。采用层次的概念还可以使人们对语言本质的了解扩展到语言的外部,语义层实际上是语言系统对语境即行为层或社会符号层的体现。因此,甚至可以将语义层看作是一个连接词汇语法层和更高层面的符号学。4.功能的思想。这里的功能是形式化的意义潜势的离散部分,是构成一个语义系统的起具体作用的语义成分,词汇语法的成分或结构只是它的表达格式。如:The little girl broke her glasses at school概念功能: 动作者 过程 目标 环境 及物性词汇语法: 名词词组 动词 名词词组 介词短语这就将表达式和它所表达的语义清楚地分为不同的层次,而后对这里所涉及的每一个部分再进行具体的研究。5.语境的思想。系统功能语法认为,如果人们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那么就必须从外部来确定区别语义系统的标准,也就是要依靠语境来确定同一语义类型的语言材料是否真的是同一意义的标志。
语言之外的社会语境或情景与语言一样也是语义的一部分。情景分析法和情景意义与其他层次的分析法和意义的区别在于:(1)前者涉及有关世界的非语言特征;(2)说话者和听话者都要掌握有关文化的非语言部分。韩礼德也认为,“社会语境”、“环境”、“相互交往”等概念与“知识”、“思维”在理论是同类型的。6、近似的或盖然的思想。韩礼德从信息理论中汲取了“近似的”(approximative)或“盖然的”(probabilistic)思想。语言固有的特征之一是盖然的,这种规律性特征在人们选择词汇时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从英语中选择“人行道”的词汇时,有人好用“sidewalk”,有人好用“pavement”等。人们只能从相对概率来掌握其使用范围。把这样的原则推进到对语法系统的描写上,那么在各种句型的使用上也就有一个盖然率的问题。因此,这样的思想表明,要掌握不同形式项目的使用,便要更精确地区别语义与特定情景语境的关系。这一理论的重要性也在于说明不同语域之间的差别可能就是它们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盖然率不同,而这又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不同语义的确切程度。四、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属于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范畴,也被称为解释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不满足对语言结构的描写,试图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制约,要很好地描写语言,必须解释语言现象,研究语言反映出的人的认识规律。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研究语言的相似性,探讨语言的形式和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感觉器官,面对相同的物质世界,具备相同的感知、认知能力,因而能够获得相似的概念结构。语言的“象似性原则”是认知语言学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如:首位原则——重要的内容一定在前面;无标记优于有标记词义的原则等。20年来,随着各门新兴科学的不断出现,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语言学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语言学的性质一、语言学的社会科学属性与社会密切相关。二、语言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具有客观科学性的特点。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音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同生理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发生了紧密地联系。心理学、神经学等。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等。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机器翻译、文字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言语分析
发表评论